APP下载

浅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下的公立医疗机构改革

2009-03-06

消费导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医疗机构卫生药品

侯 静

[摘 要]在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下,公立医疗机构改革是医疗改革的焦点。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我国医疗机构改革的目标模式;二、深化公立医疗机构改革面临的问题;三、公立医疗机构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公立医疗机构 改革

医疗的三项改革包括: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医疗机构改革和药品管理改革。因为相关的内容比较多,所以在此仅简要分析一下我国公立医疗机构的改革。它对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我国医疗机构改革的目标模式、公立医疗机构改革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我国医疗机构改革的目标模式

我国医疗机构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在一定阶段内理想追求与现实选择相结合所形成的最佳模式。当前我国医疗机构改革的目标模式已经初步形成。张洪才认为,概括起来就是“五制三化”,具体包括:

(一)市场准入制。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必须要建立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技术应用、大型医疗设备、药品等医疗服务要素的准入制度。

(二)机构分类制。《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我国要建立新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将医疗机构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类。

(三)人员聘用制。人员聘用制就是要建立起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人才结构合理的新型人事管理制度。

(四)工资岗位制。实行工资岗位制就是根据不同岗位的责任、技术劳动的复杂程度、承担风险的程度、工作量的大小等情况按岗定酬。

(五)医药分管制。为了切断医疗机构与药品销售之间的直接经济利益关系,《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医药分开管理的办法。

(六)集团化。就是借鉴企业集团化的做法,以医疗机构的规模、性质、类型等为参照标准,以紧密层、半紧密层、松散层等为组织结构形式,实施卫生行政集团化管理。

(七)后勤社会化。可采取将医疗机构的后勤部门从单位内部独立出来,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从单位中剥离出去,实行承包制度;以委托的形式将后勤部门委托给物业管理公司等形式。

(八)服务规范化。医疗服务规范化应体现在硬件、服务程序、服务行业的规范化三个方面。

二、深化公立医疗机构改革面临的问题

既然我们已经了解了我国医疗机构改革的目标模式,那么针对我国的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又面临哪些问题呢?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不合理,城市医疗资源相对过剩。自1980年以来,我国的卫生事业发展很快,卫生机构、卫技人员、医院病床、医疗设备的数量都有显著增长。但是,我国的医疗卫生资源相对集中在城市,尤其是集中在城市的大医院,而农村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占有的医疗卫生资源却很有限。

(二)公立医疗的补偿结构不合理,药品收入所占比例过高。近年来,我国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和补偿结构的不合理问题日益突出。医院不合理购置医疗大型设备,医疗技术劳务价格长期低于成本,导致医疗机构过度依赖药品的收入,造成了医院多开药、开贵药等现象的出现。

(三)公立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缺乏活力和竞争意识。市场经济对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医疗机构的管理存在人才结构不合理、职业道德教育欠缺、医疗质量管理松懈、医疗行为不规范等现象,要切实采取措施减少这些情况的发生。

(四)公立医疗机构的服务模式比较单一,与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保健多样性的需求之间存在着矛盾。我国现在的医疗机构从大型医院到小医院在结构、运行、服务领域和内容等方面基本上是一样的。通过政策的调整,应该使其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多样性的需求。

(五)公立医疗机构无严格意义上的人事权和分配权。虽然我国公立医疗机构的人事分配制度已经进行了多年的改革,但是始终没有大的突破。公立医疗机构不享有民营医疗机构对人事和分配制度的充分决定权,它必须要执行国家和省、市关于事业单位的人事和分配制度的政策。

(六)公立医疗机构欠费严重。公立医疗机构应该提高其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对社会的困难群体也必须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但是,由于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和医疗保险制度不完善,医疗欠费已成为公立医疗机构的沉重负担。

三、公立医疗机构改革的对策

公立医疗机构的改革面临着上述问题,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对其进行改革:

(一)公立医疗机构改革要注重发挥区域卫生规划的作用。区域卫生规划是卫生行政部门对所辖范围内的卫生机构布局和功能结构进行调整的整体方案。它是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防止卫生资源浪费为目的的,能从根本上解决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过剩与群众医疗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

(二)公立医疗机构要加强内部管理和增强竞争意识。医院管理者要审时度势,消除消极等待和观望的思想,充分认识通过改革建立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医院内要建立起良好的内部竞争机制,还要建立起一套从医院的发展、运行、效益、分配到医疗质量、医疗技术、医德医风、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的管理制度。

(三)改革公立医疗机构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要建立员工聘用制和合同制,对医疗人员实行按岗择人、竞争上岗。还要在医院内部建立起科学的绩效评估和奖励制度,按照按劳分配的原则,将人事制度改革与分配制度改革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医疗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在公立医疗机构推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的制度。只有切断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与药品销售之间的直接经济利益关系,才能合理的控制医疗机构医药费用的增长,同时提高技术性收费。我们还要积极探索药品公开招标、联合或集中采购等形式,增加药品在采购过程中的透明度,确保药品质量。

(五)建立公立医疗机构的多样化服务模式。目前,我国的公立医疗机构服务模式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比如,对于高收入阶层,可为其提供高档病房、特诊、专护和上门服务等服务措施;对于低收入阶层,可为其提供简易门诊、廉价病房、午间门诊等一系列平民化的服务项目和便民设施。

(六)加强公立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管理和医疗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医疗机构要以病人为中心,改善服务态度,改革不方便患者的工作程序和制度,同时要提高医务人员与病人的交流技巧。另外,还应注意对医疗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在医院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

参考文献

[1]刘丽,张玮5大“绊脚石”阻碍公立医疗机构改革[N]南方日报,2004-9-14

[2]石岩,杨立成,王丽欣,吴巍,城镇医疗机构改革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中国卫生经济2002年 11期

[3]李镜波,从东华医院的实践看民营医院在医疗机构改革中的作用[J]现代医院2002年 04期

[4]金彩红,公立医疗机构改革的国际经验和启示[J]卫生经济研究2005年12期

[5]王陇德,关于深化医疗机构改革的几点意见[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1999年 05期

[6]钱海波,浅谈医保制度下的医疗机构改革[J]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2002年 02期

[7]张洪才,医疗机构改革的目标模式[J]中国卫生经济2000年 11期

猜你喜欢

医疗机构卫生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卫生与健康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卫生歌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天津:促进医疗机构改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