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我国企业年金的冷思考

2009-03-05陈春兰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32期
关键词:企业年金

王 征 陈春兰

摘要:目前,我国企业年金发展存在突出问题,影响着国家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政策目标的实现。企业年金的发展动力,来自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政策激励和企业年金的人力资源管理效应。因受相关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动力不足:一是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缺陷;二是企业缴费能力限制;三是我国劳动力状况及年金基金投资收益引起的企业需求不足。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企业年金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关键词:企业年金;发展动力;发展障碍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2-0016-03

自2004年企业年金相关制度法规出台以来,我国企业年金有了长足发展。到2007年底,我国有3.2万户企业参加了企业年金,缴费职工人数为929万人,年末基金累计结存1 519亿元。然而,企业年金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一是企业年金覆盖面低、基金规模小,对基本养老保险所起的补充作用还很弱。2007年底,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0 137万人,基金累计结存7 391亿元。参加企业年金的人数占同期城镇就业人员的比例为3.2%,占同期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的比例为4.6%。二是发展不均衡。我国企业年金的实施主体90%都来自于大型国有企业,而占全国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积累的年金基金还不到企业年金基金总额的10%。参加的国有企业中也带有明显的行业倾向,主要集中在煤炭、电力、石化、通讯等经济效益好的行业。

广泛推行企业年金计划,让更多的企业和职工享受到企业年金这项福利,构建我国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政策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因此,分析企业年金的发展动力,探讨我国企业年金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从而促进企业年金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年金发展动力分析

(一)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激励

政府税收优惠的范围包括企业年金的三个环节:企业和职工的缴费、积累基金的投资收益及养老金的给付。目前,国际上为数不少的国家在企业年金的税收政策上均采用EET制,即对前两个环节给予免缴所得税的优惠(享受免税优惠的缴费金额限制在职工工资的一定比例内),而在待遇给付环节计征所得税。

有了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可以合理避税,降低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一方面,允许企业及职工缴费进入成本在税前列支,可直接冲减当期的企业所得税应税所得,从而减轻税收负担。而给职工带来的减轻税负效果,则会间接地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对劳动力市场均衡产生影响,进而降低企业工资成本。另一方面,对于绝大多数职工而言,退休后的收入水平与就业期间相比是要下降的,在累进的所得税制下,退休后的所得将会适用于一个较低的所得税率。这意味着职工的平均税负降低,反映到企业利益上同样是工资成本的降低。

(二)企业年金的人力资源管理效应

企业年金首先是一项福利计划,它能够给职工提供养老保障,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这对职工产生了普遍的激励作用。但它又不是按人头发放的泛福利。在给职工带来安全感的同时,企业年金更侧重于提高职工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实践中,企业根据自己的发展战略确定关键岗位和核心人才,在此基础上按职工对企业的贡献大小、忠诚度高低和不同岗位,给予有差别的企业年金待遇,因而激发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也更利于留住企业需要的核心员工。

较高的福利水平无疑会使企业在人才市场上享有较好的声誉,从而具有较强的吸纳人才的能力,有利于企业对人才的竞争。在发达国家,企业年金是企业之间争夺人才的重要手段。在大量的招聘广告中,企业年金常常是招聘要约的主要条件,是企业福利待遇的主要部分。

企业年金也是员工报酬的组成部分,只是将职工现期的一部分工资转移到退休后领取,因而,企业年金是薪酬的延期支付计划,是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和利润分配的一种形式。它加强了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的联系程度,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它能够激发职工产生长期努力的动机,形成长期积极行为,自觉主动为企业长远发展尽其所能,对职工具有长期激励作用。

此外,因其附加的资格转移限制条款使得企业年金以一种半透明的方式增加了员工的流动成本,特别是加大了优秀人才跳槽的机会成本。因而,企业年金被称为企业高级人才的“金手铐”。

二、我国企业年金发展障碍分析

(一)企业的缴费能力限制了企业年金的发展

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年金建立的物质基础。我国企业年金目前覆盖的主要是少数大型国有垄断企业,重要的原因是国有企业经营业绩稳定,盈利能力强。而多数中小企业都缺乏核心竞争力,既缺乏经营特色,又不具备技术创新能力,所以很多企业都是在“微利”中生存的。

同时,在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不完善、改革遗留问题众多的现实条件下,企业背负着沉重的养老保险负担。转制成本就是遗留问题之一。政府并未承担起其应承担的养老保险转制成本责任,而是试图通过提高缴费率、扩大统筹账户的规模来逐渐消化养老保险转制成本。目前,企业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率为28%,有的地方达30%。加上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住房公积金等项目,企业依法缴纳的各项费用超过企业职工工资的50%。在此基础上推行企业年金计划,对很多企业来说显然是力不从心。

(二)税收优惠政策不完善减弱了企业年金的发展动力

首先,缺少全国统一的、明确的税收优惠政策。2004年5月颁布的《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劳社部令20号)规定了企业缴费每年不超过上年职工工资总额的1/12,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合计不超过本企业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1/6(即企业和个人两个8.33%的缴费上限)。但没有出台相关的税收配套政策。在实践中,各地是参照2000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和2003年《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来实行的。由于缺乏全国统一的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各地规定的企业缴费所享受的税收优惠都不一样。其中山西的税收优惠力度最大,企业可以把全部缴费(即1/12)在税前列支;安徽、浙江、云南为5%,山东、河北、上海、广东、新疆为4%。

2008年2月,财政部颁布的《关于企业新旧财务制度衔接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各参与年金计划的企业要统一按照工资总额4%的比例进行税前列支。这对于推进我国制定全国统一、规范的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前进了一步,但较原来执行鼓励企业年金发展的相关政策有明显的回撤。由于税收优惠政策不明晰改变了企业的预期,致使企业对企业年金采取一种观望态度。

其次,对比企业年金发展较成熟的工业化发达国家,我国4%的税收优惠限额明显较低,难以起到激励作用。这一比例在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分别为15%、18%和20%。税收优惠幅度偏低,不仅限制了企业年金的缴费来源,而且在实践中按照此比例进行缴费很难保障员工退休后的企业年金待遇需求。

最后,现有政策明确规定了企业缴费的一部分可列入成本,在税前列支。而关于职工个人缴费、投资收益、待遇领取是否有免税或减税优惠,我国目前还没有明确规定。政策的滞后势必影响企业年金的建立和发展。

(三)我国劳动力状况影响了企业年金的人力资源管理效应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现阶段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存在大量收入水平较低的劳动力。根据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检测中心对2007年第四季度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分析,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79.1%的用人需求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建筑行业。

在劳动力总体过剩情况下,企业对劳动力的买方垄断是劳动力市场的一个典型特征。即使不建立企业年金,企业也可以从劳动力市场吸纳到企业所需的大部分人才。因此,对职工来说,能够保障当前的工资收入已经很不错了,遑论对各种福利的需求。另一方面,在收入水平很低的情况下,生存温饱问题是核心问题。理性的消费者追求的首先是经济上的安全保险,避免短期的较大损失,其次才会考虑长远的、或者是整个生命周期的效用最大化。在当期需求还没有得到保障时,不可能去进行几十年后带有一定风险的养老投资。

(四)企业年金的保值增值问题影响着企业参与的动力

由于企业年金实行完全积累模式,即建立个人账户、进行市场化运作、采用缴费确定模式(DC)计算和发放养老金待遇,因此,养老基金的安全运营和保值增值是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企业年金延续时间长,数额庞大,对经济波动、通货膨胀的承受能力十分脆弱。如果让基金入市以求增值,就必须承受市场风险,并建立安全运营机制。

我国目前还缺乏完善的金融市场运行规则和运行程序,基金投资回报率不能达到合理水平。自2004年20号令、23号令出台后,中国的企业年金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借助2006、2007年两年资本市场的火爆,企业年金基金取得了不俗的投资业绩。然而,在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下,2008年中国资本市场大幅下挫,企业年金全行业的投资收益仅为-1.9%,个别投资组合的亏损超过了10%。基金的安全影响着企业及职工的预期,影响着企业年金的发展动力。

三、推进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思考

(一)让中小企业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的缴费能力

针对多数中小企业出现的经营困境,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放宽融资限制、加大补贴投入、协调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等。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改变目前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增强其盈利能力。

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问题,还要建立长效机制。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所获得的发展资源和空间远远不足,这已是社会各界的共识。因而一方面要降低国家重点行业中小企业准入门槛,使之享受平等发展的待遇和机会。另一方面,要建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管理部门,提供包括政策指导、各类信息的传递等服务和支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

(二)完善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企业年金寻求发展空间

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是稳定居民预期、启动居民消费的重要举措。在社保体系中,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设最为重要和艰巨。以此为契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将得到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国养老保险费率居高不下,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养老保险转制成本处置政策存在缺陷。现行政策试图通过养老保险统筹基金来解决养老保险转制成本问题,最终导致企业负担未减反增、个人账户空账运行等问题。转制成本是由于养老保险筹资模式从现收现付转变为部分积累引起的,因而政府应承担直接责任,即通过财政筹集资金予以偿还。如果这一问题能得以解决,基本养老保险费率将会降低,企业年金的建立将不会给企业带来太大的财务压力。

(三)完善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提高企业及职工的积极性

税收优惠政策的不完善已成为企业年金建立和发展的一大障碍。任何一个部门下发的红头文件都可能会导致整个企业年金行业性的“窒息”,这在业内已是公开的秘密。为弥补政策缺陷,一要制定全国统一的、明确的税收优惠政策,改变目前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仅仅停留在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中、标准不统一,随意性强、缺乏权威性的状况。税收优惠程度也应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为实现20%的目标替代率提供保证。二是采用EET的税收优惠模式,将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由现行的缴费阶段扩展到投资阶段和待遇领取阶段,并对职工缴费给予免税。在投资运营方面,企业年金基金无疑能大大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对企业年金投资收益免税,将会提高企业或投资机构的积极性,促进金融市场的繁荣。对职工缴费实行延迟纳税,将会大大提高企业及职工的积极性。

(四)通过产业结构的改变提升企业年金的人力资源管理效应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必然会升级重构。要保证有持续竞争力,必然要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来提高知识与技术的密集度。随着低技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大幅减少,高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会迅速发展,劳动力结构也将随之发生改变。那时,如何吸引高素质人才及如何留住高素质人才将是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企业年金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将企业年金作为网罗人才的有力武器。

(五)规范企业年金市场运作,提高企业年金投资安全性

经过近年来不断改革与大胆探索,我国的资本市场已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和基础,市场管理与调控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专业的资产管理运营机构日益壮大。在年金运营管理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专业运营机构,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将是我国年金未来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同时,要严格控制企业年金的市场化运作风险。一是建立不同管理机构间相互制衡的制度,依照信托法及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充分调动各机构的专业能力,积极防范风险。二是要通过成熟的投资管理人来规避投资风险。成熟的投资管理人一般具有很强的风险管理意识,从投资决策的制定到实施均有一整套成熟的风险控制制度。三是逐步将监管重点由事前管理转向事中事后管理上来,适度弱化对资格审查的行政管理,强化对投资活动、偿付能力、信息批露等方面的监管。

参考文献:

[1]周晖.企业年金:资本市场“寒冬”里的一抹暖色[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01-13.

[2]杨燕绥.企业年金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3]龙卓舟.我国现行养老社会保险转制成本处置政策的缺陷——从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8,(3):41.

[4]苏盈.企业年金实施细则浮出水面 统一税收政策无进展[N].第一财经日报,2005-01-17.

[5]何伟.对我国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的冷思考[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02-27.

[6]企业年金集合运作模式分析[J].上海国资,2009,(6).

[7]王宝杰.中小企业发展“补血”和“普惠”同样重要[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07-25.

[8]秦炜,夏青.郑秉文、郑功成、吴焰、罗超英、闫安等众专家出招[N].证券日报,2009-03-17.

责任编辑 张 凌

猜你喜欢

企业年金
企业年金理事会受托模式的优劣分析及改进
我国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现状及监管研究
中小微企业视角下的企业年金发展
构建我国中小企业年金激励机制的对策建议
基于税收公平效率原则的我国企业年金税收政策分析及其改进
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研究
我国企业年金与金融业混业经营的互动发展模式探析
浅析企业年金在监管机制上的主要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