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大学生活因音乐更精彩

2009-02-25

金山 2009年1期
关键词:音乐课素质教育大学

张 弛

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使人的心灵发生震颤,产生共鸣。

2008年4月18日《京江晚报》上,有一篇“大学生渴望提升音乐修养”的报道,反映了当前高校音乐教育缺失以及大学生对“高雅文化进校园”的渴望,提出了提高大学生音乐素质这个迫切而严肃的问题。我还是一名在读音乐学专业的师范生,想结合自己在本科阶段学习的专业理论,对记者的呼吁表示敬意,并作一点延伸。

大学应开设音乐选修课

著名作家雨果关于“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的论断,揭示了音乐在人类智慧开发中的重要作用。人的大脑左右半球的功能各不相同,左半球以语言为主,形成抽象思维,右半球形成形象思维,以音乐、图画为主。用雨果所说的三把钥匙去开发人类的智慧,促进大脑整体发展的平衡,有助于促进人的创造力的发展。美国的2000多所大学中有1300多所开设音乐选修课,顺应了促进人的大脑平衡发展的科学要求。麻省理工学院更是规定,在获取学士学位必须修满的360个学分中,音乐“普通必修课”要占72分。可见麻省理工学院出高才生,出学科领军人物的必然性。大学是开发人的智慧的重要殿堂,大学有责任帮助学生拿起“音符”这把钥匙。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音乐的作用主要是和谐和净化。音乐教育是一种和谐的教育。和谐是事物协调、均衡、有序发展的最佳状态。当今,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社会的主题,大学校园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大学有责任通过实施音乐教育来全面开发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出更多的全面发展的英才。

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之一就是理性和感性、理智和情感、理论和创新的协调统一。而音乐就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李岚清同志在其音乐笔记中的“人的一生会因音乐更精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也说明大学应该开设音乐选修课。

大学音乐课不是简单的唱歌课

音乐是艺术的一种。音乐通过乐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乐音的有序排列和流动,悦耳动听的音响,使人产生愉悦。音乐是表演艺术,必须通过演唱、演奏让听众感受而产生艺术效果。音乐又与诗歌、戏剧、舞蹈相结合而成为歌剧、舞剧、戏曲等综合艺术。大学开设音乐课向学生敞开丰富多彩、美妙绝伦、博大精深的音乐殿堂之门,不能以单纯传授音乐技能为目的,更不是要培养音乐家,而是要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进行以人为本的教育。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音乐素质普遍较低。有资料显示,在南方某大城市,对1300名在校大学生的随机调查的结果是:能识谱的不足3%,能够熟练掌握一种乐器的不到0.4%,懂得把音乐转化为人格和学习动力的几乎为零,不懂“什么样的音乐是摇滚,什么样的音乐是古典”的学生也不在少数。针对这一现状,大学开设音乐课可以从给大学生补一点本该在中小学就了解的音乐基础知识入手,在普及音乐知识的渐进过程中,向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大目标努力。所以说,大学的音乐课不是简单的唱歌课,而是一个较高层次的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使人的心灵发生震颤,产生共鸣。“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高粱地、大豆香,遍地黄金少灾殃。自从大难平地起,奸淫掳掠苦难当……”一曲《长城谣》描述着充满悲愤与怒吼的抗战时代,唤起同胞抗战的决心。《春天的故事》以优美的旋律,倾诉着邓小平同志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巨大贡献,让人们感受着改革开放、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喜悦。唱遍祖国大地的《走进新时代》,激发着13亿人民的激情:“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组成部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的一股清泉。”音乐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当宋祖英唱响“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悦耳的旋律表达的是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和谐,展现的是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齐心协力走向新生活,创造新世界的壮丽画卷。音画交织给人美的享受。“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是看得见的声音。”(美国著名音乐家马利翁语)

音乐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而不是音乐家的教育。托尔斯泰说:“有时,人们相处在一起,虽然互不敌视,但彼此的情绪与情感是格格不入的。突然间,音乐象闪电一样把所有的人联系在一起,克服过去的隔阂,甚至敌视。人们感觉到团结和友爱。”贝多芬的一曲《欢乐颂》,以“自由、平等、博爱”和“真、善、美”将全人类相聚。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中,有的富裕、有的贫穷、有的欢乐、有的悲伤……他们不管来自何方,只要唱响《欢乐颂》皆可抛开一切烦恼,“在你(欢乐女神)的光辉照耀下,人们团结成兄弟”。在大学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可通过音乐的情感教育作用、有序协调作用来增加沟通,减少磨擦和矛盾,对促进校园和谐建设有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音乐的情感是创造力的源泉。“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音乐的想象力是创新的灵魂。简单的7个音符,通过不同的组合变化,形成不计其数的音乐作品,简单的7个音符组成情感语言,使人充满激情和幻想,使人思维活跃,充满想象力。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前提,“想象比知识更主要”。想象力是创造的动力。

大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我国21世纪的教育将进入素质教育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还专门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涉及思想、政治、科技、文化、自然、艺术、美学等领域。属于音乐范畴的音乐素质教育,当然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容和开启大学生智慧的重要手段。

音乐既不是强制的理论灌输,又不是枯燥的道德说教,而是以特有的美的情绪,以情感为纽带,使丰富的思想、伦理、智慧等内涵与美的形态,一起深深地潜入人的心灵,持久地发挥积极作用。

通过音乐欣赏来提高大学生的修养,陶冶大学的性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来开发大学生的智力。用优美的旋律、均匀而有力的律动、充满生机的节奏、丰富的和声和绚丽多彩的音色来激荡生命的活力。

通过音乐这门综合性艺术能对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发挥多元的作用和影响。大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新世纪要求未来的建设者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富有创造性的开拓精神。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自己很多的物理学逻辑思维得益于音乐的启发,是音乐给他带来无限的灵感。科学的发展日益趋向于综合化,音乐与建筑、文学、数学、体育等学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大学开设音乐课是要在与学生一起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在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多地接触文学、诗歌、历史、风俗民情,从而达到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音乐教育还可以使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更积极地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不但能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还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学会与他人和睦共处,更能在使大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塑造健全的人格。美国当代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指出“艺术是一种深度个人化的领域,学生在这个领域中进入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世界”,让大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中扶植其个性,使其通过了解、审视自我,获得对他人的宽容和理解,对群体充满信任和热爱,以更超脱的态度去面对社会。

大学开设音乐选修课任重道远

综上所说,尽管大学生渴望提升音乐修养,音乐教育的功能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有着独特的作用,21世纪的教育将进入素质教育的新阶段,但在普通高校开设音乐选修课还是任重道远。

一方面,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音乐教育作用被淡化和异化。另一方面,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的数量和专业门类设置的急速增加和扩展,使高校音乐教师的数量和其他学科师资的数量的比例不尽合理。再一方面,是高校的音乐师资队伍的结构不合理,自身音乐教育理论方面的知识不很全面。著名教育家苏霍林斯基说:“不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在教育工作中就像在黑夜中走路一样。”音乐教师需要系统地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一般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将音乐教育、教学理论与音乐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还当看到,受毕业生就业市场化的影响,专业音乐院校师范类毕业生数量减少。这都使高等学校开设音乐课的难度加大。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落实,大学开设音乐选修课的时间已为时不远,并将迎来灿烂的明天。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专业05级学生)

猜你喜欢

音乐课素质教育大学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