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管理制度 完善保障机制

2009-02-25朱克勤

金山 2009年1期
关键词:乡镇财政效益乡镇

朱克勤

科学的管理是工作机构有效之行的关键所在。进一步创新管理机制,不仅能整合乡镇财政人才资源,激发工作活力,也能有效地促进农村各项保障机制的完善。

一、建立乡镇保障保险基础机制

当前农村保障机制仍是一片空白,其养老、医疗、生育保险等与城市居民不可同日而语,不属于一个层次。由于地理、人文、历史环境因素的影响,各行政村有不同情况。住房困难的贫困户,特别是孤寡老人、五保户、军烈属等弱势群体,存在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等实际情况,单靠村集体组织的力量无法解决,必须依靠社会、村组织力量为辅助、政府财政为主导的外部力量解决。基本思路是:

整合乡镇民政、财政职能,逐步建立农村养老保障机制,对农村无子女户、困难户、低收入户等,经过村提名——公示——审核——再公示——确保程序,实行财政出钱参加养老保障体系,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在此基础上,协助有关部门建立20岁以上50岁以下的村民必须参加养老保障来解决养老问题。

坚定不移地执行中央、省、市有关“两免一补”的政策,在财力条件可以解决的情况下,对农村贫困子女加大生活费用补贴,彻底解决贫困中小学生上学难的问题。

坚定不移地做好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乡镇财政与卫生部门加强联系协作,建立健全农村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加强农村疾病预防、大病救治力度,使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探索完善合作医疗职能,切实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二、坚持管理出效益的思路,提高财政管理效益

规范农村信贷财政管理制度,理顺管理关系。由于乡镇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乡镇经营部分职能划为区财政职能,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是是体现财政职能之一。乡镇财政结合发展的趋势,在财政法律政策范围内,对一些过时的财务管理制度升级更新,建立新的财政制度,实施上下对口衔接,理顺管理关系。

规范转移支付制度。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逐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在财力充沛的情况下,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办公经费、工资、五(低)保户生活费等的投入,实行有重点的转移支付政策,改变以往的平均数做法。

建立新的乡镇财政体系。严格执行《预算法》,编制预算和执行调整预算,突出地方特色,开辟财源,建立稳定的乡镇财政。

三、加强乡镇财政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干部素质

要在财税体制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中稳定乡镇机构。从实际出发,协调处理好财政与地税的关系。在机构的设置上应体现以下原则:要有利于国家财政政策的执行,保证乡镇财政收支任务的完成;有利于调动乡镇政府组织收入、当家理财的积极性;有利于理顺现行财政关系,强化财政职能。

乡镇进行机构改革,精减办事机构,提高工作效率是大势所趋,但不能一刀切。根据实际需要,该精减的就精减,需加强的就加强。财政所是乡镇政权的重要经济职能部门,随着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的形成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其地位越来越重要,任务越来越重要,因而只能加强不能削减。

乡镇财政所要加强对自身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研讨并切实解决乡镇财政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干部队伍管理,确保乡镇财政队伍的相对稳定。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学习培训制度,不断提高乡镇财政工作人员的政策业务水平。

四、规范基层财务,强化内部审计

乡镇财政要通过“四化”标准来规范内部审计工作,以此来维护农村经济利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化解村级财务信访矛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基层政权,并起到促进社会和谐安定的作用。

审计内容全面化。为确保审计项目不遗漏,在审计内容上进行全面细化,覆盖经济指标及财务收支计划的完成情况,财经法纪及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集体资产的管理使用和保值增值情况,债权债务的形成及管理情况,收入支出的真实合规和管理情况,收益分配及各项提留的使用情况,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对外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的管理效益情况等各方面。

审计手段科学化。为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在工作方法手段上做到“四个结合”:一是账内审计与账外调查相结合。对重点问题到相关单位、个人进行调查印证,便于掌握活动的真实情况。二是全面查账与听取群众意见相结合。特别是对信访审计,既认真审查账务,又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进一步明确审计重点,提高审计的针对性、实效性。三是开展账内审计与分析有关资料相结合。在开展查账的同时,认真查阅分析租赁(承包)合同等内外经济活动的相关资料,便于全面分析问题。四是搞好收据核对与突击盘点货币资金相结合。突击审核有没有不入账、存在账外账和其他违规现象。

审计程序标准化。为规范农村审计工作,专门制定一系列制度,对农村审计工作的开展作出明确的规定,便于审计人员的规范操作。

审计结果公开化。为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在审计工作中,要坚持审计结果公开制度,做到整个审计过程公开、透明。常规审计、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各项审查工作一旦结束,立即在村公示栏张贴进行公示。

五、强化效益观念、提高资金效益

乡镇要积极培植财源,夯实发展基础,增加财政收入,增强全镇的内在发展动力。同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培植和壮大镇级财政,在发展中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搞好镇财政工作,抓财政收入是关键,要强化效益观念,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要充分拓展财政发展思路,积极转变政府投资方式,建立项目引进机制,以项目带动经济增长,以经济增长带动财政增长,盘活存量资产,激活潜在财源,加大对招商引资资金支持力度,规范和完善引资程序,实现财政经济的良性循环,最大限度地化解财政风险,大力扶持龙头经济的发展,培养壮大特色产业。

(一)坚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结构效益。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并区别轻重缓急,调整支出结构,合理确定财政支出顺序。首先要确保工资支出,以调动机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各项工作。其次是要确保社会保障支出,这也是非常关键的。再次要确保基层财政运转和各项法定支出。在基本财政支出需求没有充分保证的情况下,不得将财政资金挪用到其他领域。

(二)坚持管理出效益的思想,提高财政管理效益。通过完善部门预算管理改革措施,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支出管理措施,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确保财政支出进度。提高财政资金的时效性,要逐步建立财政支出效果评价制度,对项目实施要进行监控,项目结束后,要进行效果评价,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财政资金的综合效益。

(三)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崇尚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革命战争中困难时期需要节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同样需要节俭。就是今后财政强大了,人民生活富裕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仍然不能丢。我们要坚决杜绝花钱大手大脚,讲排场比阔气,摆花架子,不算效益账的现象。树立起艰苦奋斗、克勤克俭的优良传统,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作者单位:镇江市润州区委宣传部)

猜你喜欢

乡镇财政效益乡镇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关于对我县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情况的调查与研究
陈集镇乡镇财政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