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生态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

2009-02-24孙玉辉

中国经贸 2009年22期
关键词:发展过程生态经济

孙玉辉

摘要:每个关心自己的人,都应该关心生态经济问题;对生态经济的关注就是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关注,无视生态经济问题的人,无异是为自己挖掘坟墓。本文阐明了生态经济的内涵,生态经济的发展过程,发展生态经济的重要意义以及我国生态经济的发展过程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生态经济;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经济的内涵

生态经济学以整体观看待人类社会,认为人类是生态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的偏好、认知,技术,以及文化和制度等,都相互包缠,互为依存,反映出广泛的生态机会和制约,人类在生态经济系统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因为他们既理解自己在这个系统中的作用,更明白他们对持续性所承担的责任。生态经济,从广义说,是地球生态圈内的人类经济活动的总和,涉及生态、经济、社会三大系统层面,包含着人口、技术、制度、伦理、法律等因素,是人类经济活动与生命支持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狭义生态经济,是指人类为加强生态保护而采取的经济行为总和,纯经济意义是指“生态产业”经济。

二、生态经济的发展过程

20世纪70年代后期,生态经济随着人类对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重视而起步探索,20世纪80年代,从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思想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生态经济逐渐渗透到传统经济中,生态经济产业开始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口号成为世界潮流,特别是里约热内卢国际环境与发展大会后,各国政府普遍加大了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力度,采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立法,财政直接投资,税收信贷优惠等政策措施全方位支持各国的生态经济建设,涉及到污染控制、水上保持、矿产资源合理开发、消除贫困、生物多样保护、防灾减灾、保护大气层、居住环境生态化等领域。现在,生态经济建设已成为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及项目;生态经济模式以市场企业行为为主导;生态经济产业不断壮大,绿色消费已成为新时尚,高新技术为生态经济产业领航等不断出现,绿色产品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之一。从而生态经济学科进入成长壮大,完善提高时期。

三、发展生态经济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同生存在这个地球上”。这就是说,人与自然一定要和谐相处,互相依存,相互制约,达到可持续发展,走向共同繁荣。为此,人类必须尊重自然,尊重生物圈中的一切非人类的自然物,并以认识、承认人类社会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共生、协调和谐发展为最高利益。这就是生态经济研究的核心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科学、合理地有效保护、利用自然资源,抵制对生态环境的侵蚀和破坏,让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具有稳定、再生、进化的良性循环机制,保障人类沿着持续、稳定、健康的轨道发展。

四、我国生态经济的发展过程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生态经济的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2年我国确立了32字的环保方针,环保建设纳入政府议事日程,环保产业呈现雏形。1979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这是我国第一部环保法规,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1979—1990年,以政府行为为主体的环保产业开始形成。1991年以来,我国环保产业发展迅速。1996年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正式把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明确列为新时期全党全国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已越来越深入人心,节约与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不断加强,社会舆论监督的力量不断壮大,发展生态经济已经具备了政策条件和社会基础。至1997年,我国环保产业产值达到亿元,环保企业余家,从业人员多万人。进入21世纪以来,生态经济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我国的生态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仍旧面临着一些问题。

1生态经济的发展缺乏技术支持

要发展生态经济,必须改变传统的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建立绿色技术支撑体系。目前,我国在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利用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生态学研究所能够提供的生态技术,尤其是成熟的生态技术,还远远满足不了现实的需要。我国过去科技的发展更多的是强调为经济建设服务,相对而言忽视了环境污染、区域协调发展等问题。相对于国际科技发展来讲,还存在很大距离。

2与生态经济建设相关的法律不健全

从法律角度来看,目前我国与生态经济相配套的法律体系仍需要不断健全,在中国日益向法制社会迈进的进程中,我们要将生态建设与法制建设结合起来,以期获得更好的效果。相关法律的不完善和缺失是生态经济目前难以全面实行的重要原因,如我国生态经济法律体系不健全,环保法律在立法观念上还局限于“污染治理”的思维模式,这与生态经济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3人们对生态经济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当今的中国,随着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态和环保意识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旧存在一定的差距。首先,一些地方政府的生态意识观念薄弱,将很多财力和物力花费在了所谓“形象工程”上,没有真正树立起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重开发、轻节约,重视经济增长、轻视资源环境保护,对发展生态经济的战略意义认识不足,甚至存在以生态换经济的行为;其次,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对环境成本的关注程度不高;再次,由于文化层次的差异性,我国公民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仍旧参差不齐,一些不发达地区的公众环境保意识低,主要从当代人的利益出发,缺乏人类伦理道德意识。

猜你喜欢

发展过程生态经济
简析越南高等教育发展过程
安徽省生态经济发展状况评价
沈阳卧龙湖区域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浅谈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及对策
浅谈现代包装设计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浅谈我国锻造液压机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
南昌市新建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经济建设探讨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文化自觉与海南绿色崛起的关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