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型经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策略研究

2009-02-24

中国经贸 2009年22期
关键词:开放型经济金融危机策略

杨 文

摘要:通过政策扶持,凝聚抵御危机的巨大力量;通过市场拓展,在化解危机中增强发展后劲;通过科技创新,把当前与长远的发展统一起来;通过开放优化,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这些有效策略,为今后的发展以及未来危机应对提供了新鲜经验。

关键词:金融危机;策略;开放型经济

国际金融危机在将世界经济拉入下行周期的同时,也将蓬勃发展的中国开放型经济逼到了“经济弯道”上,特别是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开放型经济经受了“急速下滑”、“坠落寒冬”的严峻考验。奋力抗御金融危机,开放型经济成功运用了政策帮扶、开放优化、创新驱动、内源拓展等一系列策略,在严峻的挑战面前同心协力,越挫越勇,逆势前行,紧紧把握住了“奋力突围”、“企稳回升”、“弯道超车”的历史机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开放型经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有效策略,对于我们不失时机地持续推进开放型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以及未来危机应对提供了新鲜的经验。

一、政策帮扶策略

国际金融危机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经济相互依存日趋紧密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危机给开放型经济所带来的冲击前所未有,前所未有不但体现在冲击力度的严重性,更是体现在这样的冲击是系统性的,系统性表现为金融危机全球化的传导机制让各个国家都难以幸免,危机的冲击遍及包括实体经济在内的全球经济的各个领域。在金融危机最为肆虐的时候,东部沿海开放型经济逍受到的创伤是十分严重的,此时最需要的是有一个凝聚人心、迎战危机的主心骨,最重要的是同舟共济、同心协力,共同抵御危机的冲击,主心骨的重任历史性地由党和政府担当起,党和政府是我们战胜危机的中流砥柱。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集中出台了一系列帮扶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形成了前所未有、密集有力的帮扶性政策集合,通过政策扶持,凝聚起抵御危机的巨大力量。

政策帮扶策略具体通过中央和地方一系列政策组合实现。直接帮扶企业的主要政策组合:一是税收、收费政策,包括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政策,中央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政策等。二是出口退税政策,包括提高纺织品服装、部分机电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等出口退税率的政策等。三是对外贸易政策,包括对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禁止类目录进行调整的政策,调整征收出口关税的产品范围和税率的政策等。四是港澳台资企业政策,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央十项惠合政策措施,广东省支持港澳台资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加快转型升级若干政策措施等。五是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包括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政策,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政策,采取积极措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的政策等。六是金融信贷政策,包括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政策,进一步改进小额担保贷款管理积极推动创业促就业的政策,支持引导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加大服务力度缓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政策等。七是其他各级各类各种帮扶政策和服务举措。

开放型经济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企业订单下滑的市场变化,如何帮助企业渡过危机的“寒冬”,如何稳定企业员工队伍,如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如何帮助企业努力稳定出口,巩固传统出口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政府又如何在保增长促发展中更好地服务企业,推动开放型经济“奋力突围”、“企稳回升”,进而推动开放型经济持续较快发展?这些是政策帮扶策略解决的重点。

二、市场拓展策略

金融危机给开放型经济的企业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外部市场的迅速萎缩,企业赖以生存的订单的减少。金融危机来临,在严峻的市场面前,锐减的订单一下子就成为威胁企业生存的根本问题。企业只有在金融危机中生存下来,才能在危机以后继续发展。企业只有拿到尽可能多的订单,才能熬过金融危机从而有翻身和发展的机会。企业要在金融危机中生存下来,渡过金融危机的寒冬,就必须洞悉金融危机下的市场机会,奋力拓展市场,在金融危机中寻市场、抢订单。哪个企业出手快、出手准、出手狠,那个企业就可以抢占先机。

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践证明,多元化市场拓展策略是行之有效的。不少企业面对市场变化,首先是从企业最高决策层开始做市场调研,分析市场形势,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企业在金融危机中沉着应对,奋力转“危”为“机”的方向。转“危”为“机”首先是坚定信心,奋力拓展市场,危中寻机,危中觅机,放低姿态找市场,花大力气抢订单,及时扩大、延伸市场信息的跟踪、反馈,捕捉市场动态。许多企业都依据市场形势变化及时加强营销、服务力量,及时调整对销售人员的激励机制。有些企业的一把手亲自上阵,放下身段,想方设法在质量、交货期、性价比等方面满足客户的要求,千方百计抢订单、抢商机、抢客户、抢项目。在把握不同市场、不同客户背景及信息的基础上,鼓励营销人员发扬“四千四万”精神,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争取国内外客户,把大大小小的订单抢回来。有些产品暂时去不了欧美的,企业就奋力开拓其他国家的市场,以危机为契机,改变过去较为单一的市场格局,努力培育多元化的外部市场。

危机中蕴含着机遇,开放型经济的企业在奋力拓展国外市场的同时,紧紧抓住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所带来的重大机遇。国家应对危机扩大国内需求,迅速出台了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通过扩大投资,加快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生态、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教育、卫生、文化、保障性住房、社会保障体系等民生工程建设。特别是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重点建设的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高速公路网,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城市电网改造等等都给相关行业的企业带来了业务量的增加。这些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在金融危机最艰难的市场形势下,抢抓这一系列重大的市场机遇,从而使企业生产经营出现转危为机的良好局面。

三、创新驱动策略

开放型经济是主动承接跨国资本、技术和产业转移,以政府主导推动起来的,是以主要利用外部投资、技术和市场,以我们自身的劳动力、土地等低成本比较优势发展起来的。由东部沿海开放型经济的外源性所决定,大多数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缺乏核心技术,缺乏自主品牌,在核心技术上、知识产权上对外依赖。国际金融危机袭来,外部需求急剧减少,没有自主品牌、核心技术的企业和产品,由于缺乏竞争力,必然首先遭受市场冷落,原先依靠廉价优势快速增长的,低技术、低成本、低附加值的“世界工厂”的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直接威胁企业的生存、发展,直接挑战开放型经济的增长、发展。

坚持自主创新,是开放型经济抵御风险、抵御危机最好的保障,是加快走出危机的强大力量。创新驱动策略就是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使企业变外部生存压力

为内部创新动力,通过科技创新,加快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培育自己的知名品牌,增加产品附加价值,开发增值服务与解决方案,提升企业以及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定位,推动开放型经济整体转型升级,化危为机,让开放型经济在世界经济的大风大浪中稳立不败之地。

实施应对金融危机的创新驱动策略,政府切实把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重中之重,首先在要素、税收等方面支持引导企业研发投入,开放型经济的科技、财政、税务等部门坚持观念先行,特别是税务部门自觉强化“增税是政绩,为企业创新免税也是政绩”的意识,率先实施国家和地方的科技创新政策。整合全社会资源推动创新资本、创新型企业家、创新团队、创新人才等科技要素向创新型企业集中,促进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自主创新的主体和成果应用的主体。

应对金融危机的创新驱动策略,坚持扩大开放不动摇,以科技合作的国际化为方向,吸引国内外科技资源的集聚,加快外资企业研发活动的本土化,鼓励和推动外资研发机构与本土企业进行科技合作,带动本土企业的人才培养和技术进步,直接把握国外科技、产业发展动态和市场变化,更好地选择自主创新的方向和重点。

自主创新贯穿于从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到成果产业化、市场化的全过程,是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并最终在市场中体现价值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开放型经济能否实现又好又快的持续发展,提高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就必须通过政府主导和扶持,通过创新驱动策略,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意识、主体动力、主体作用、主体地位。

四、开放优化策略

国际金融危机给开放型经济带来严重冲击的重要原因,在于我们在经济开放水平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的依赖性也在不断增加,遭受国际经济波动冲击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大。国际金融危机袭来,处于产业链最低端的代工企业首当其冲,被狠狠地推入金融危机的沼泽地。

提高开放型经济抵御国际经济波动冲击的能力,就必须缩减简单加工企业在开放型经济中的比重,放大产业链高端企业的份量,就必须优化开放型经济结构。开放型经济优化策略主要包括三大方面相关的举措:一是在金融危机中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尽管这在政府GDP考核面前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传统经济结构,市场机制迫使行业、产业以及企业通过优胜劣汰进行优化重组,淘汰落后产能从空间上讲也正好是为开放型经济“腾笼换凤”创造了条件,我们要把握好金融危机带来的这样一个合适的时机。二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下积极探寻开放型经济优化发展新机遇,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这是开放优化策略的重中之重。三是紧紧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走出去”的新机遇,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开展跨国并购,积极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发展境外能源资源合作开发、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

开放优化策略的重中之重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下积极探寻优化发展新机遇,在发展的增量中实现开放型经济的优化升级。开放型经济要坚持又好又快地利用外资,在利用外资上要做到质量、增速、规模的统一,确保开放型经济在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后的发展中积累起更大的动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要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在国际金融危机中调整全球产业链布局的历史机遇。例如在国际金融危机下,发达国家加速将先进制造业的非核心业务剥离,以实现降低成本,这带来了服务外包、物流等新的产业转移和承接机遇。因此,开放型经济要坚持以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和层次来推进开放优化发展,更多地引进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的先进制造业外商投资,引进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外商投资。通过优化开放型经济各个企业和产业的质量,推动开放型经济整体素质提高,通过优化开放型经济产业聚集的质量,推动开放型经济整体协调发展。

在国际分工中我们处于产业链低端,我们是被动接受国际产业链对我们的定位,我们一方面要看到,这是我们发挥优势抓住机遇,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必经的第一步,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而且使我们有了巨大的收益。在发展的初始阶段,我们只能走这条道路。另一方面我们更要看到,我们不能老是走这条路,必须优化我们的开放型经济,这是发展中必须把握好的辩证法。开放优化既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方略,更是我们在开放型经济发展中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方向。

猜你喜欢

开放型经济金融危机策略
公允价值会计的历史沿革及其推动因素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
自贸区建设背景下湖南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
浅析赣江新区给南昌带来的红利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的内蒙古开放型经济发展策略
Passage Four
曾荫权谈金融危机中的亚洲经济
金融危机扑克牌“通缉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