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靖州生态宜居县城建设问题及对策分析

2009-02-24舒娟峡

中国经贸 2009年22期
关键词:建设问题对策

舒娟峡

摘要:湖南靖州是少数民族边远山区县,在城市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建设生态宜居县城具有良好的条件,但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今后靖州县在建设过程中应注意搞好城市规划和发展策略,搞活本地区域经济,着重抓生态软环境建设,努力提高社会综合服务水平和市民生活质量,从而真正成为湘西南一颗闪亮的明珠。

关键词:生态宜居;建设;亟待解决,问题;对策

生态宜居城市是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们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根据这些条件,从靖州目前的建设来看,很明显是在朝着生态宜居城市方向去发展,事实上,近年来靖州确立跳出老城、建设新城的思路,围绕“构筑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战略目标,为靖州建设生态宜居县城创造了以下条件:

一、靖州县建设生态宜居县城的良好条件

1便利的交通

靖州拥有209国道、靖邵及靖黎省道,县级公路通往贵州锦屏、天柱,目前还有正在建设的怀通高速公路,铁路有枝柳线南北穿行,直接经过县城,境内长达46.5公里,从而使靖州形成四通八达的运输网络,成为湘、黔、桂3省边境地区的交通枢纽和物质集散中心。

2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

近年来,靖州为了进一步优化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实施了“10万风景树进城”工程,在城区各干道、绿化带及城内各公园植大、中风景树10多万株,植草122公顷。同时,改造了飞山公园所有荒地,绿化并美化了异溪河两岸径深50米的所有区域,使异溪河两岸形成了成规模、高档次的园林绿化带,从而创建了山青、水秀、天蓝、地绿的城市环境。

3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靖州是一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也是一个以苗侗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县,苗侗历史文化独特,有“苗族歌之乡”的美誉,同时还完好保留着飞山庙、梓潼宫、风雨桥、文峰塔、明清河街建筑长廊等一批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和宗教文化色彩的历史文物古迹,这种文化氛围无疑给建设宜居县城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4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

近年来,靖州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县城“东提西扩北延”发展思路,重点在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基础设施上下功夫,完成了新老城区的公共设施、休闲娱乐、居民小区、商业广场等基础建设以及大街小巷的改造,从而给广大县城居民带来生活和工作的极大便利。

更让人欣慰的是,靖州现已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县城等一系列称号,在这些荣誉的背后,是靖州综合实力的增长,是靖州城市品位的提升。但是,对照《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靖州建设生态宜居城市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

二、靖州县建设生态宜居县城存在的问题

1经济实力不强

靖州作为少数民族边远山区县、由于受历史、自然、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区域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经济总量和财政实力都十分弱小,又加上2008年的冰灾和次贷危机的影响,经济运行速度明显放慢,农业生产增速明显回落,工业生产出现较大负增长,三产业增速大幅下降。这些情况自然而然会影响到居民的收入,又加上物价房价一直呈现上涨趋势,因此,这无疑给居民增加了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

2社会文明度不高

尽管靖州在城市规划、基础建设、前瞻性发展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这些成就也曾被湖南省委称为“靖州现象”,但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着许多不宜居的因素。

比如,城市建设片面追求速度和数量,不讲求质量,多做面子工程,而对某些小街小巷亮化硬化不够;社区物业管理存在疏漏,居住小区建设规划和生活管理不挂钩,有些小区甚至没有文化、体育、卫生配套设施,建设承包商只管建设,不管小区业务,也不委托专门的物业管理公司管理小区业务,所以造成小区聘请的物业管理人员不专业,居民财产安全无保障,住房修理问题无责任方的现象;政务公开做得不够到位,目前靖州县还没有一套完善的可以向市民公示城市规划、机构办事程序、市民权力义务、征集公众意见的电子政务系统、县长信箱,老百姓有时候还是出现办事难、办事慢等情况,不能及时了解本城市更新的规划、建设、管理、发展政务信息,了解市场信息不全面,很难做好生活和商业投资准备;偏重经济建设,忽视软环境问题,所以不少机构存在办事态度差,推诿扯皮、工作作风散漫现象,不少居民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低素质不讲道德的现象,对着环保工人刚刚扫过的大街随意丢弃垃圾,言行举止不文明,特别是破坏公共设施的事件时有发生;除此之外,市民之间长期流行一些不良风气,攀比请客办酒,无论是小孩满月还是老人六十大寿,升学当兵、婚庆搬迁等都大肆请酒,生活闲时、朋友聚会、请人办事少不了在麻将桌上摸一把,小则5元开盘,大则100元加码,有些家庭甚至还经常为了麻将参赌大打出手,闹得左邻右舍不得安宁;社会救助制度不完善,没有条件较好的救助站、孤儿院、福利院、养老院、法律援助中心等救助设施,救助工作也只是针对受灾、贫困的居民进行某种程度上的资助和政策照顾,对在大街上流浪的孤寡、精神病人等少有过问,导致大街上流浪人四处都是,他们翻垃圾、随地大小便、恐吓行人,严重影响市容,造成市民人身安全问题。

3市民生活质量相对偏低

宜居城市应该为生活各方面的内容提供各种高质量的服务,并且使得这些服务能被广大的市民方便地享受。比如交通、商业服务、市政设施、城市燃气、因特网光缆到户、教育文化体育设施、绿色开敞空间等等。从靖州目前发展的状况来看,相对周边县市来说消费偏高,个人收入偏低,教育文化体育设施不能满足市民需要。比如免费开放性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公园数量少之又少,中小学教育资源跟不上城镇化进程,由于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务工,同时陪读,导致县城中、小学生源拥挤,出现报名读书难,需要托人走后门说情的情况,从而导致县城学校门庭挤破、乡村学校几乎空巢的现象。

三、靖州县建设生态宜居县城的对策分析

面对以上存在问题,应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对策,消除这些“不宜居”因素,创建舒适宜人的城市居住环境,对城市的各个方面进行新的思考和定位,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此,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对策。

1加大经济建设力度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步伐,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创立自己的经济品牌,比如大力扶持好茯苓加工业、木材加工业,进一步开拓杨梅、野生核桃、柑橘、脐橙、葡萄等水果市场,加大烤烟、灵芝菌、天麻等种植范围,使本县经济形成为强有力的宜居支撑。其次是优化经济环境,进一步扩大经济总量,做大做强商贸服务区、生态旅游区,增强城市的经济活力。第三是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和企业,调优产业布局,逐步实现工业园区化、

农业生态化、商业网络化,这样,一方面既可以节省县城土地,又可以减小县城环境压力,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第四是规范经济秩序,尽可能快地完善各项措施,促进经济有序发展,确保物价相对稳定,特别是规范房地产市场,扩大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的比例,让普通市民能住上价格合理的房屋。

2搞好城市建设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要正确处理好保护、利用、开发的关系,延续历史,体现特色,兼顾发展。因此,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合理制定老城改造和新城发展的规划,老城尽可能保持少数民族特色、历史风情,新城建设设计应强化前瞻性、针对性,强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协调,既要设计疏密有序的空间层次,又要考虑互为支撑的功能层次,大到城市容量拓展的纵横空间,小到道路的曲直宽窄,都要精心设计,合理布局。同时还需要充分认识城市的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纳能力,将生态宜居的理念纳入城市发展规划,认真处理好生态需求与经济需求、产业调整与环境保护、物质产品与文化产品等关系问题,使规划的指导作用和可操作性更强。除此以外,在建设规划中,还需将建设后管理纳入计划,以保证城市的长久宜居性。比如,对新建居民住宅和旧居民住宅的物业管理,应实行项目招标制度,将整座城市物业管理规范化、专业化,从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3狠抓城市生态软环境建设

靖州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再加上近年来县委、政府重视城市建设,已经使之成为湘西南的一颗明珠,但在文化软环境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宜居现象,因此,理应狠抓生态软环境建设,创造文明宜居之城。一是大力培育城市人文精神。进一步挖掘和提炼本地文化底蕴,把靖州历史上

“勤学、奋争、开放、创新”的精神发展成为全市民共有的精神品质,同时制定相关规定,纠正存在于市民中不讲道德、打牌赌博、红白喜事生日寿宴以及升学当兵大肆请洒的不良作风,有目的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倡导市民把学习作为一种习惯、一种风气。二是大力组织群众性文体活动。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工会、协会的组织协调作用,政府适当投入经费,引导广大群众参加全民健身、文艺演出等活动,做到寓教于乐,让市民在参与活动的快乐中,提高文明程度,提升生活品味。三是优化政治环境,加强民主建设。规范基层选举程序,真正发挥市民的当家作主和权力监督作用。同时建立一套对市民完全公开的电子政务系统,让市民真正拥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实施民意调查工程,提案和建议充分体现民意、凝聚民心、集中民智。扩大县长信箱和公开电话的影响力,开设民情民意调查网,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并对评选、评议、民调情况进行公布,促进部门和官员勤政为民,廉洁奉公。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任用机制,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和用人制度。建议完善公务人员奖励办法,对那些能干事、干成事、贡献大的干部加大奖励力度,在经济上给奖金,在政治上给机会,拓宽干部争取经济和政治待遇的正确渠道,使他们创业有机会、发展有空间。

4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宜居城市,应该是和谐稳定的城市,应该具备良好的社会环境,让市民安全地生活、方便地生活、愉快地生活。因此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采取正确措施,完善各项城市功能。一是大力维护社会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应落到实处,执法部门应努力维护正常的社会治安秩序,进一步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积极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控制群体性事件发生,使得市民有一个安定有序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二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医疗卫生和体育事业,着力提高人均寿命。要像抓经济工作那样抓教育事业,努力将一中、二中、三中、职业技术总校建设成省市思想品德教育示范学校、法制教育示范学校,增强青少年学生和广大市民的道德意识、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打牢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三是重视教育休闲娱乐场所建设。多建立全体市民都可以享用的高档次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和文化艺术中心,充分提高现有“三馆一中心”的利用率。这样,使文教资源得到整合、市民文体活动更加丰富。四是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根据需要加大水、电、气、通信、网络、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解决垃圾、污水治理等问题,加快城市道路建设和改造,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便利市民生活和工作。五是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参与社会保障的多种形式,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和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及卫生医疗、基础教育、抗灾救灾、突发性事件等社会救助体系。

生态宜居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是三年五年就解决得了的问题,因此,这还需要政府站在全局的高度,切实做一些紧跟时代发展、符合群众意愿、满足群众要求、维护群众利益的事情,只有这样宜居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

猜你喜欢

建设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寒露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