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晓明的烦恼

2009-02-23章剑和

高中生·天天向上 2009年2期
关键词:晓明平衡感噩梦

章剑和

典型案例

晓明读高二了,母亲上个月由于心脏病逝世。尽管他在日常生活中仍然显得开朗自信,但一到夜晚,常常被噩梦惊醒,还时常痛哭。母亲的离去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创伤,但他认为自己应该像个男子汉一样,不该表现得太软弱,但就是心里憋得难受。

母亲是个很乐观的知识女性,对晓明很疼爱,也满怀期望。她平时总是鼓励他积极地面对生活。母亲平时身体不算差,所以晓明也很少关心她。这次母亲因为心脏病突然离去,他真的是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

当听到母亲逝世的消息时,晓明表现得很麻木,呆呆的,一句话也说不出。当时他根本没有大家想象中的悲痛欲绝,就好像什么事儿都没发生一样。但不久,晓明知道自己有点不同了,自己的很多生理需求好像完全消失了,可以接连几天不吃饭,不喝水,不睡觉,对父亲也不闻不问。

周围的人都不敢在他面前提“母亲”这个伤感的词,晓明也严重地压抑自己的情绪,努力不去想母亲。但只要一讲话,晓明就忍不住絮絮叨叨地讲母亲的好,一讲就能讲几个钟头,而且还会一边讲一边哭。其实,他也知道大家可能听得非常不耐烦了,他怕自己会像祥林嫂一样。这么一想,他就不敢讲,也不敢哭了。

晓明还很恨自己没有早点关心母亲的身体,恨自己没有能力,不能及时把母亲送到最好的医院去。他认为早点把母亲送到医院还会有救。他想到再也见不到母亲的音容笑貌,心里就好痛。晓明白天不敢跟人讲,只知道强迫自己要积极、要坚强。但是,一到晚上,他就会不断地做噩梦,梦醒后偷偷地痛哭。他不知道怎样做自己才能恢复正常。

心理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失去亲人,或饱受疾病折磨,或长时间观看带有悲情的电视剧时,我们往往会沉浸在悲伤中不能自拔。这就会对我们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带来不利影响,比如出现极度忧愁、情绪低落、反应迟缓、情感麻木、悲观悔恨等现象,甚至导致一系列的身心障碍。

母亲的突然去世,对晓明的心理打击很大,而白天的极度压抑则容易导致他晚上噩梦频频。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对刚经历了丧亲之痛的晓明来说,现在可能正是他的“心理危险期”。按照一般的心理学理论,真正的心理压力综合征,往往会越来越趋于明显。伴随着这种所谓的“心理综合征”,丧亲的伤痛对晓明身心的影响、生活的困扰,可能会日趋严重。心理处方

首先,晓明经历了这种心理伤痛后,不要总是用坚强、自信之类的要求来勉强自己。事实上,要度过“心理危险期”,关键是要及时宣泄,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宣泄是人的正常生理需要。尽量找机会说出自己的感受,尤其是内心的忧伤、恐惧、无助等,放声大哭也是一种宣泄方式。除了及时宣泄,还需要身边亲友的关怀照顾和交流沟通。当然,晓明可能仍然无法彻底摆脱痛苦的心情,因为这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建议晓明跟父亲、其他亲朋好友多沟通,从他们那里获取肯定、支持和鼓励,这样可以帮助自己尽快从悲伤中走出来,共同度过心理难关。

其次,晓明要学会自我调节。一是要让自己平静下来,从容面对,不要有内疚感。我们应该想到天灾人祸等不幸的打击是无法控制的,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对待一切不幸和挫折的态度。所以,当悲伤来临时,晓明要努力做到:一是不要让悲伤长时间占据自己的头脑,保持乐观是控制悲伤伤人的关键。二是尝试创造一种内心的平衡感。心理学家认为,保持平静是防止心理失控的最佳方法。可以在每天早晨或晚上进行盘腿静坐来自我放松,做到物我两忘,就可以创造一种内心平衡感。过度悲伤的人每天可以花10~20分钟静坐,集中注意力来数心跳,使自己心跳逐渐变缓慢。经过一段时间后,悲伤情绪就会有一定程度的减轻。

如果还不能走出心理阴影,则需要寻求专门的心理干预。

下面再提供一种辅助放松心情、减轻悲伤的瑜伽放松术。

每天晚上先仰卧,掌心向上,双腿自然分开,让全身自然放松。呼气时,让身体自然下沉,闭眼、深呼吸,让意识在身体的各部位停留,并依次从脚到头放松全身各个部位。之后,再把意识放在呼吸上,做腹式呼吸。吸气时,让腹部鼓气;吐气时,让腹部下沉。重复这种呼吸20次,直到身体完全放松。可以进行10~20分钟,但不可以睡着。

责任编校肖雄杰

猜你喜欢

晓明平衡感噩梦
以木为媒
三分能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