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保留灌肠中的应用

2009-02-18孙庆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2期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循证护理

孙庆梅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保留灌肠;循证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侵犯直肠、乙状结肠,可扩展至降直肠、横结肠,也可累及全结肠。病程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患者十分痛苦。药物保留灌肠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重要而有效的办法,为减轻患者痛苦、增加疗效、促进疾病恢复[1],寻求一种更简便有效的方法,自2005年5月至2008年8月对本院50例住院行保留灌肠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循证护理,获得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50例均为2005年5月至2008年8月确诊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均经电子结肠镜检查活检病理确诊。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9~72岁,平均(42.6±2.8)岁,病程6个月~16年,入院时均有腹痛、腹泻、脓血便等症状。

2 方法

2.1 确定问题 传统的保留灌肠方法存在着药物在肠道保留时间短,患者感觉不适及不能坚持治疗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药物的临床疗效,并增加了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根据临床经验并结合患者及家属的需求,且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发现肛管的粗细、质地、肛管插入肠腔的深度、灌肠液的温度、灌肠患者的体位及灌肠的方式、液体流速均对保留灌肠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2.2 检索相关文献 应用计算机网络检索相关文件,根据提出的问题,检索关键词,找出相关资料,主要是2000年之后相关问题护理方面的研究。

2.3 评价相关实证 对上述所有相关文献进行评审,如科研设计的严密性、结论的有效性、实用性,科研受到的限制等。

2.4 循证应用 通过上述相关研究的结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并结合本科室的临床实际,制定出如下的操作规范。

2.4.1 肛管的选择 选择10-14#带侧孔的一次性硅胶导尿管。带侧孔可防止或减少堵管现象,硅胶导尿管韧性好、表面光滑,对直肠黏膜刺激小,利于药物保留。

2.4.2 插管的深度 成人插管深度宜为25~35 cm[2]。直肠全长约为12~15 cm,按传统保留灌肠方法插管深度只有10~15 cm,灌肠液进入直肠后,对肠壁产生压力性刺激,引起压力感受器兴奋,通过神经传导,肛门内外括约肌舒张,会使灌肠液溢出体外[3]

2.4.3 灌肠液的温度 根据患者的直肠温度的差异,采用以探测患者直肠温度加1℃~2℃,来确定中药灌肠液的温度[4]。如果温度过低(<34℃),易引起肠蠕动增强,加速排便反射;如果温度高出肛温4℃以上,易加重肠管的充血和渗出。

2.4.4 患者体位 灌肠过程中取左侧卧位,臀部抬高10 cm,然后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做好相应的体位调整,增加直肠与结肠间水平距离压力差,避免药液流入直肠,并且不断转换体位,利于药液与溃疡面的广泛接触,达到药液最有效的吸收和利用,具体改变如下:

病变部位在直肠取左侧卧位→俯卧位→仰卧位;病变部位在乙状结肠取左侧卧位→俯卧位→胸膝卧位→右侧卧位;病变部位是全结肠+直肠取左侧卧位→俯卧位→胸膝卧位→右侧卧位→平卧位[5]以上体位转换动作宜缓慢。

2.4.5 灌肠的方式及流速 采用脉冲推注式保留灌肠,具体方法:将药液抽吸入一次性60 ml注射器内,与所选肛管连接,润滑后插入肠腔以脉冲方法(推注与停顿交替)注入药液,200 ml药液推注操作结束需10~15 min。此种方法液体间歇进入,液体聚集部位不易局限,肠腔内压力增高慢,同时,液体回流到直肠慢且少,压力感受器兴奋性低,从而减弱便意[6],另外患者因操作被迫体位维持时间短,患者容易接受。

2.4.6 灌肠的时间 尽量避免晚饭后2 h内,以免肠蠕动频率增高、幅度增大影响灌肠液保留时间,最好选择晚上睡前30 min进行,灌肠前嘱患者排大小便[7]

2.5 结果评价 实施循证护理后保留灌肠50人次,灌肠药液在肠道平均保留时间(6.52 ±2.60)h,,比以往传统保留灌肠明显延长,治疗有效率由循证护理前的83.6%提高到97.2%,并且患者对此操作规范满意率达99.1%。

3 体会

循证护理要求护理人员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护理中的常规做法及理论,引导护理人员从全方位、多层次综合地制定最佳的护理方案,实现最佳护理,并将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最大价值,此外还能促进护患交流,改善护患关系。

参 考 文 献

[1] 陈长香,李淑杏,李建民,等.改良灌肠法与传统灌肠法效果比较.护理学杂志,2006,21(7):47.

[2] 魏超荣.保留灌肠肛管插入深度对药物保留时间的影响.护理学杂志,1999,14(41):239.

[3] 钟国降.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19.

[4] 陈海菊.药物保留灌肠的临床应用与护理进展.当代护士,2008,5:8.

[5] 赵燕娟,高华,周荃芝,等.改良灌肠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观察与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6,21(7):47.

[6] 张才妹.脉冲推注式保留灌肠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3):1197-1198.[7] 杨英,邓连珍,吴晓红,等.不同温度中药灌肠液保留灌肠的疗效观察.实用护理杂志,2004,20(7):50.

猜你喜欢

溃疡性结肠炎循证护理
研究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有效性
健康教育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美沙拉嗪口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
肠炎清对ICUC大鼠结肠组织TLR4、NF—κB蛋白表达、TLR4mRNA的影响
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
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