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独立,造就博客小超人

2009-02-13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超人博客儿子

米 来

静下心来,想想自己是怎样长大的,是怎样成熟的:幼儿时,遇到一点点小事都要跑去找爸爸妈妈;少年时,哪怕受到伤害也宁愿自己抚痛。精神的独立即意味着成长,我们做父母的,如果爱孩子,就该培养孩子精神独立,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好的营养品。

——郝军

在网络中活跃着这样一位博友:他只有9岁,却已经有了两年半的博龄。名为“蓝色超人”的博客点击量已突破16万,并正以每月近两万阅读量的速度不断刷新。博主名叫刘洪旭,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第二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他的文章多次登在青岛报纸杂志上,多次获得征文比赛大奖,已然是名副其实的小“超人”。而“超人”母亲郝军也因为教出了“超人”儿子,获得青岛市第三届“教子有方十大优秀母亲”称号。

精神独立:

从注视妈妈的背影开始

刘洪旭出生于1999年4月,母亲郝军今年35岁,是青岛市南区台一社区的工作人员。郝军很了解儿子的个性,她能从儿子的一个眼神、一个小动作读懂他的心思。母子连心,郝军为此颇感欣慰。

可是刘洪旭在小学一年级发生的一件事,却让郝军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和他的关系。2005年10月的一个晚上,她正整理床铺准备睡觉,无意间瞥见儿子躲在书桌底下。郝军走过去,看到书桌底下的书橱门大开,她忍不住问:“你在找什么?” 刘洪旭支支吾吾了好长时间,没说出个所以然来。郝军很纳闷,儿子一向是不藏秘密的呀!她一再追问才问出详情:原来周五课间活动时,刘洪旭不小心把同学的沙包扔到墙外,他答应同学,如果赔不上沙包就赔一本图画本。郝军这才想起来,周五下午接儿子回家时他提出要买一个沙包,当时她一口否决了。

郝军弯腰拿出一本图画本,嘴上虽然没责怪儿子,可心里却有点失落。这些年来,儿子在她眼中是个水晶般透明的小人儿,不存在任何秘密,这让她觉得踏实又安全。现在居然有秘密不跟妈妈说了,他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对自己心无芥蒂。事情小不说也就罢了,万一哪天惹了大祸他还不说可怎么办?郝军越想越不是滋味。

那天晚上郝军辗转难眠理不出头绪,半夜时她起床上网搜索教育心理方面的文章。很快,她读到教育专家孙云晓的一段话:“拥有个人秘密并能恰当处置,是走向独立的必由之路。秘密和责任是孩子成长最好的营养品……”

郝军茅塞顿开,儿子有秘密,说明他长大了呀!为了让孩子长大,父母就应该放下自己的“控制欲”,让孩子拥有秘密。如果帮他建立独立的精神空间,不就是给儿子的成长提供了最好的营养品吗?郝军一阵兴奋后又迷茫了:精神看不见摸不着,从哪里入手呢?想了许久她突然想到一句话—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那就让儿子从看着自己的背影开始吧!

郝军本来就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可是这些年来,她把精力都放在做家务和照顾儿子上了,儿子几乎没看过妈妈读书的样子。为了留给孩子一个勤于读书的背影,郝军特意把一间小卧室收拾出来,购置了一排书橱放置书籍,还在家里各个地方看似不经意地放置了各种图书。每天刘洪旭放学后,郝军就牵着他来到书房,孩子写作业,她就在旁边看书。到了睡觉时间,郝军则倚在儿子床上让他陪自己读上十几分钟,等读到故事高潮部分,她就让儿子接着读下去。慢慢地,刘洪旭也开始学着妈妈的样子,做完作业就会看一会儿书。

不过,郝军很快又意识到,仅仅喜欢读书还不够,还要做到高效读书,为此她又加入了“游戏”因子。比如她会把儿子读过的书拿来开“图书超市”,儿子演售货员她演顾客。在“购书”的过程中,她引导儿子逐一介绍书的内容以及读后感,在付钱找零时,又让儿子复习了加减运算。

郝军从上小学时开始做剪报,经过近30年的积累,目前已经形成了10卷35大类的“大百科全书”。有时候儿子提出问题,郝军本来知道答案却不急于回答,而是拿出剪报,和儿子一起找答案。她还让儿子帮着剪一剪,贴一贴。慢慢地,剪报的“接力棒”就传到了刘洪旭的手中。这样一来,儿子就在妈妈的影响下,自然而然地做到喜欢读书和学习。6岁时,刘洪旭就在妈妈的引导下读了《哈里•波特》全集、《福尔摩斯探案集》、《杨家将传》等40多本中外小说。

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加,郝军发现,儿子看待事物开始有独到见解。如何让儿子有“用武之地”呢?郝军想到了博客。都说博客是精神家园,让儿子这棵小树在精神家园中自由成长,一定是一件好事!

2006年3月25日,趁儿子坐在身边,郝军开通了自己的博客。开通后她便有意识地将儿子一张3岁的照片传到网上。第三天,她又把儿子参观“大洋一号”考察船的经过写成文章发到博客上。看到自己的照片出现在电脑上,还有很多陌生人夸奖自己,刘洪旭非常兴奋,追问着妈妈下一篇写什么。此后,郝军每天利用30分钟时间写博客,每篇文章都是以儿子为主角。

2006年6月的一天,刘洪旭向妈妈强烈要求,要自己写博客。郝军喜不自禁,她帮儿子开通博客,取名“蓝色超人”,并与自己的博客做了链接。因为儿子还小,对博客后台管理不熟悉,郝军就把他写的日记传了上去。其中一篇这样写道:“晚上两点钟左右,我鼻子流血了,我怕打扰妈妈,就说妈妈您别来看我了!妈妈可感动了,都哭了,妈妈我永远爱您!”网友们纷纷留言赞扬他孝顺懂事。

善于沟通:

妈妈是成长旅途中的情感归宿

转眼博客开了半年多,在众多网友的赞扬和鼓励下,郝军发现不需要她做过多的引导,刘洪旭不仅开始懂得关心别人,还有了自己的是非判断标准。

但2007年夏天,郝军又遇到一个很棘手的问题。那天傍晚,她发现自己最喜欢的一把大折扇不见了,找遍了家里每个角落都没有找到。问刘洪旭,他说不知道。后来郝军猜测可能是外出时丢了。两周后的一天,她无意中打开儿子的床头柜,发现那把失踪的扇子安静地躺在那儿。拿出来一看,扇子的骨架已经断了。她立即明白扇子“丢失”的原因。刘洪旭见事情隐瞒不下去,只好承认是他弄坏了扇子,怕妈妈发脾气才把扇子藏起来的。

每次看到妈妈找扇子时,刘洪旭都要承受不小的压力,这远比承认后挨一顿批评痛苦得多。可儿子为什么要撒谎呢?是不是自己以前在什么事情上曾经对他发过脾气?郝军前思后想,好好地做了一番自我检讨。她用胶带将扇子粘好后,和儿子进行了一次深谈。她先批评了他不该撒谎,告诉他做错了事情就要敢作敢当,然后她又装做不经意地提起一个月前发生的一件事:那天母子俩逛超市,由于她在前面突然止步,刘洪旭在后面猝不及防,推的购物车撞到了她的脚踝,她在家里休息了一个多星期才上班。

“这件事妈妈不是没有发火吗?因为你不是故意的。”郝军凝视着儿子的眼睛说,刘洪旭红着脸低下头轻声说:“妈妈对不起。”

经过这件事之后,郝军意识到,儿子在精神上独立本来是件好事,可他毕竟还是个孩子,有些事情仍需要家长正确引导。孩子成长如同小船出海,遇到恶劣的天气,要有一处可以停靠的港湾,否则就有可能翻船。如果不能让自己成为儿子的情感归宿,任其这样发展下去的话,到时候儿子可能偏离正确的航道。

那段时间电视台正热播韩剧《浪漫满屋》,男女主人公经常把想说又不好意思说出来的话贴在冰箱上。这种沟通方式让郝军眼前一亮,她决定把家里的冰箱派上用场。第一次,她把一张写有“儿子,冷饮吃多了对身体不好,妈妈希望你少吃点冰糕”的小纸条贴到冰箱上。很快她就发现冰箱上多了一张小纸条:“妈妈,没问题,儿子能做到。”

有一次,郝军抄了一段汤姆•麦考莱的名言:“在真相永无人知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能显出他的品格。” 刘洪旭看了以后,主动向她承认前些天在学校犯的一个小错误,并表示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慢慢地,家里的冰箱除了用于贴小纸条外,又变成“英语角”、“考评角”、“母子协议角”、“绘画作品展示栏”……

这种灵活的沟通方式,与单纯枯燥的说教比起来,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但郝军还不满足于此。她努力营造一种沟通无碍的家庭氛围,一家人吃晚饭时,她会引导刘洪旭讲一讲学校里都发生了什么事,谈谈对某个问题的看法。而孩子说话时,妈妈只是做一个安静的聆听者。慢慢地,儿子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妈妈,我想跟您谈谈……”

博客也是这对母子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郝军经常在儿子的博客里留言,还把她和儿子之间的沟通心得写到儿子的博客里。有一次,她在博客上“家长的话”中写了一篇《倾听—蹲下来与孩子沟通》,没想到被儿子学校的校长张璐看到,张校长留言道:“赞同您的做法,倾听孩子讲话才会更好地进行心理疏导,及时地捕捉到引导孩子健康发展的契机……大人要倾听孩子讲话,还要鼓励孩子主动与别人沟通。”

张校长的留言大大出乎郝军的意料,也让她很受鼓舞。当初她只是想利用博客给儿子创建一个独立的精神空间,没想到现在博客已成为他们母子与社会和学校沟通的平台。不久,郝军应学校之邀,成为学校家长委员会的一员,与学校老师共同探讨和谐育子之道。

点亮火炬:

母子共建网上精神家园

“蓝色超人”博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郝军高兴地发现,儿子对博客的兴趣不断高涨,由开始的“要我写”转变成了现在的“我要写”!

刚建博客时,刘洪旭还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因为不懂网络,博客大多由妈妈代为打理。有时刘洪旭兴致来了,就在妈妈身边看她怎样操作,大多时候他什么都不管,妈妈要求写的博客,他常常也是三言两语就打发掉。转眼两年过去了,刘洪旭已经能熟练地打理博客了。他很认真,总是先将文章写在作文本上,然后再传到博客上去,从不敷衍了事。

2007年9月,由青岛市南教体局出版的《市南教育》用两万字的篇幅,以“母子共同营造网上精神家园”为题,详细地报道了郝军和刘洪旭母子共建的博客。青岛第二实验小学也推广了刘洪旭的“蓝色超人”博客,把他写的博文印制成册发到家长手中,学校还把“蓝色超人”的博客地址链接在了学校的形象宣传册上。

刘洪旭一下子成了名人,博客点击率突飞猛进,他写博客的热情也更高了,每每放学回家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今天谁给我留言了?我博客的点击率是多少了?”在郝军的引导下,“蓝色超人”不断完善。在“超人与奥运同行”栏目里,记录了全家参与迎奥的精彩瞬间;“超人原创”、“童眼看世界”留下了刘洪旭成长中的每一个足印。为了让儿子的博客真正成为他与社会、与老师同学交流的平台,郝军和儿子精心策划,增添了一些给大人们看的栏目,比如“家校连线”,让老师们看到家长对学校、对老师工作的支持与理解;“教子心得”栏目,让家长们分享孩子在成长中出现的问题该如何应对,从而与孩子共同成长。

有时候,看到别的家长忙着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郝军也很着急:刘洪旭就学了围棋、画画,该不该让他像其他孩子一样,多学一点特长呢?但是,郝军很快又想通了:不管是什么技能,对儿子来说都只是工具,比工具更重要的是大脑啊!帮儿子把大脑这个指挥部建好了,还有什么做不好的呢?

有了博客这块网络精神空间,刘洪旭越来越有思想有主见。在2007年的青岛市南区第二届社区教育节“快乐学习共享奥运”征文活动中,他写了一首诗:“当朗朗读书声传出校园/谁不钦佩知识的力量/孩子脸上的笑容/如丹霞般的灿烂/看孩子昂扬的生机/如蓬勃的朝阳……”这首诗让他获得了二等奖。同时,他写的短文《捅了马蜂窝》在《半岛都市报》副刊上发表。此后,刘洪旭的文章多次发表在报纸杂志上,并且多次获奖。

如今,“蓝色超人”的博客点击量已超过16万,来此浏览、留言鼓励“超人”的博友已经从国内延伸到了海外。今年5月,应博友的邀请,刘洪旭作为主角,带着父母参加了青岛的博友会。他是几百名博友中年龄最小的,名气却最大。

对刘洪旭和妈妈来说,博客就如一扇明亮的窗,打开这扇窗,就看见了整个世界。而刘洪旭之所以通过博客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其根本原因不在于博客本身,而在于他母亲从小就着力培养他的精神独立。

专家点评:

张蕾(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心理学教授、 青岛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

一个人的独立首先是精神的独立,一个人的成长首先是心灵的成长。精神独立意味着敢于负责,意味着成就真我,意味着自律自强;心灵的成长是真正的成长,如果心灵不成长,孩子个头再高也只能是个大男孩,不是男子汉。

培养精神独立的渠道有很多,比如通过读书丰富知识、解决生活困难、承担社会责任等。在网络普及的今天,郝军和儿子在网络世界里开辟出一片精神绿地,无疑为现代家庭教育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参照体。孩子是对时代最敏感的一个群体,他们对网络充满了好奇与尝试。这常常把家长置于两难境地,不准接触吧,不可能;接触吧,又担心被“网住”。郝军走在孩子的前面,让孩子注视着自己的背影长成“蓝色超人”。

博客可以扩大孩子的交往范围,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促进孩子心理的开放度,使孩子变得安全、自信,人格魅力大增,这对于现代人来说尤为重要。当然孩子写博客还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和扶持,使孩子的博客及网络兴趣步入健康的轨道。

(责任编辑/玄圭)

E-mail:xuanguiyu0181@163.com

Tel:(010)51026393

猜你喜欢

超人博客儿子
打儿子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我的爸爸是“超人”
超人+狗头
育儿博客
博客相册
博客相册
我为博客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