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乳制品企业的供应商管理问题

2009-02-03杨宝宏

商业经济研究 2009年36期
关键词:供应商管理

杨宝宏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乳制品企业供应商管理中存在的奶源问题、奶站问题、检测问题以及道德问题进行分析,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原料奶生产效率低下、乳制品供应链上利益分配不公、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以及企业文化建设滞后,最后提出乳制品企业应慎重选择奶农、奶站,注重对供应商的激励,把好原奶检验关以及加强制度和文化建设,以提升对供应商的管理。

关键词:乳制品企业 供应商 管理

近年来,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迅速。2005年全国乳制品总产量已达2864.8万吨,名列世界第6位,比2000年统计数据增长2.1倍;人均占奶量21.7千克,比2000年增加2倍。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乳制品已经成为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食品,而2008年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突出反映了乳制品企业供应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试图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乳制品企业的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乳制品企业供应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乳制品企业原料奶的供应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企业自建的规模化奶牛场;二是“公司+农户”模式,乳制品企业与农户签订购奶合同后,农户为企业提供奶源;三是由散养的农户提供。第二、三种模式大都是通过奶站集中收购后运到企业再进行加工,在这种情况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奶源问题

受农户自身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饲养条件等的影响,如对病牛的奶、被污染的奶仍然继续收集;有些农户为了提高产量,给奶牛注射抗生素等等。这些细菌、兽药超标的牛奶不能被及时发现,致使乳制品在原料阶段就埋下了质量隐患。

(二)奶站问题

奶站收购秩序混乱是目前乳制品企业供应商管理中最严重的问题。目前我国对奶站没有具体的管理条例、管理办法或监管部门,奶站的建设基本上没有准入门槛,没有任何的审批监管,对奶站在运营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检查和监督,为奶站投机取巧提供了可乘之机。对奶站管理不善既损害了农户的利益,又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利益。

(三)检测问题

目前我国原料奶收购指标体系滞后,普遍沿用的还是1986年颁布的《生鲜牛乳收购标准 GB/T 6914—86》。有些标准漏项,指标落后,如乳蛋白率指标偏低,细菌数指标偏高,缺乏体细胞数的指标,与国际奶业发达国家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有些标准在生产中得不到落实;乳制品企业检测技术水平较低,如对蛋白质含量的检测普遍运用的是凯氏检测法,这样的检测技术就不能对像掺了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作出真正的判别。

(四)道德问题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速,一些企业和个人受利益驱使,私人利益常常侵害公众利益,乳制品企业供应商也不例外。而企业整体商业道德缺失是我国面临的更深层次、更根本的挑战。即使完善法律法规,国家也无法彻底监控整个乳制品生产链条,这就有赖于社会对人们行为规范的约束。

乳制品企业供应商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原料奶生产效率低下

从净利润来看,我国每50kg原料奶的净利润为15.78元-21.42元,饲料成本在成本结构中的比例一般要达到50%或更多。美国牛场所使用的全株玉米青贮,产奶净能达到6.07MJ/kg,而我国产奶净能只有3.18MJ/kg,只有美国青贮的52.40%。另外,由于我国奶牛粗饲料质量较差,按美国的日粮条件,只需饲喂9kg精饲料,而我国则需要12-14kg,因此极容易引发奶牛代谢性疾病。与奶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奶牛单产还处于较低水平。目前世界上主要国家成年母牛平均单产在6000kg以上,而我国的成年母牛平均单产仅为3500 kg,奶牛的种质仍远低于奶业发达国家,严重制约了奶类总产量的增长和生产效益的提高。

(二)供应链上利益分配不公

乳制品供应链条上的经营主体依次为:原料奶供应商、包装供应商、乳制品加工企业、经销商。由于奶农数量庞大,每户提供的原料奶份额又少,在整个供应链上毫无讨价还价的话语权,而奶牛养殖又是高风险行业,加之近年饲养成本上涨,微利甚至亏本经营导致奶农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一旦出现原料奶供不应求,势必造成乳制品企业不得不提高采购成本的情况。因此,适当提高原料奶价格一方面可以保护奶农生产积极性,保证奶源稳定供应;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减少奶站惟利是图、不择手段的道德问题。

(三)企业内部制度不健全

首先,在确定供应商之前,没有明确的选择基点、选择准则;在确定供应商之后,没有监督、控制标准,对供应商缺乏沟通管理、合同管理、关系管理、风险管理和绩效管理;对原料奶的检验检测环节形同虚设,更不用说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四)企业文化建设滞后

乳制品企业普遍没有形成具有强大凝聚力、感召力、能够将企业内部各种力量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生活观念和行为准则的企业文化,企业职工没有共同的目标感、方向感、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在当今乳制品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愈加显得必要。

乳制品企业供应商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慎重选择奶农、奶站

做好乳制品企业供应商管理工作,首先要在源头上把好关。第一,要选择素质能力强的奶农和诚实守信、认真履行合同义务的奶站。第二,根据采购原奶的质量特性、采购数量和质量保证去选择供应商,减少采购风险。第三,供应商应当在经营方向和技术能力等方面符合要求,双方在日后的配合中能优势互补。

(二)注重对供应商的激励

与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供应商进行有效的激励,有助于提高供应商积极性,从而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原料奶。首先,价格激励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对于优秀的供应商,根据其原奶品质和供货效率等方面从收购价格上给予适当提高。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奶农、奶站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借此拥有质量高、供货稳定的原奶,从而保证企业的长远利益。其次,乳制品企业可以利用订单激励方法,根据对原奶供应商的考核情况,分配不同的订单比例,表现越好的供应商可以得到越多的订货数量,这样既可以对优秀供应商起到激励作用,进一步调动其积极性,同时又可以对表现不好的供应商起到一定的惩罚作用,从而刺激其改进自身。再次,乳制品企业可以通过与奶农、奶站共同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来实现对供应商的激励。这样不仅有利于新技术在供应链主体企业中的推广,还进一步加强了彼此间的合作,为奶农在饲养品种、饲养技术、方法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提高奶农的原奶品质、饲养效率,使供应商和自己共同进步。最后是淘汰激励,这是对供应商的一种反向激励机制,它会让供应商有危机感,对防止短期行为带来的风险能起到抑制作用。

(三)把好原奶检验关

检验检测是乳制品企业对供应商进行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原料奶进入生产流程前最重要的一道关口。首先,在订立收购合同时,应明确对原料奶的技术要求和质量要求,同时加强对合同、技术、质量协议的履行的监控。其次,实施过程监控和检验,加强日常抽检的实施和收购环节的严格把关。在标准要求明确基础上,要依据规范要求进行。不仅要做到一次检查,而且还要进行规范意义上的复检。第三,重视先进检测手段和方法的推广应用,加大这方面的资源配备,在有明确的相应标准保证前提下,通过快速检测数据反映乳品的真实质量状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完善。第四,重视检验人员的培养与引进,建立有利于科技人才成长与发挥作用的激励机制和人才使用机制,促进科技人才的优化配置。

(四)完善制度和文化建设

对供应商实行规范管理,要有一套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制度,使所有的程序都有章可循。特别是在乳制品企业战略规划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应该进一步明确对供应商及其提供产品的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的规定,加强对采购环节的过程控制。此外,在实施监控中,还要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指导、帮助供应商与企业共同成长,成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履行社会责任的强有力支持者。最后,要加强乳制品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一种软硬结合的管理技巧。在培育企业员工整体价值观的同时,必须建立、健全、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使员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注重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念的“人企合一”,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商业道德的优秀企业员工。

参考文献:

1.杨伟民,朱娟,胡定寰.发展中的中国乳业.中国畜牧杂志,2007,43(4)

2.朱娟,杨伟民,胡定寰.我国乳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中国畜牧杂志,2007,43(12)

3.李胜利等.从美国奶业发展看中国奶业.中国畜牧杂志,2007,43(4)

猜你喜欢

供应商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中国铸造供应商产品目录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