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研究

2009-02-01吴建宁乔婧

软件工程 2009年11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

吴建宁 乔婧

摘要:本文在分析IT产业发展与IT高等职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对国内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实训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针对当前IT实训教学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大连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已有的实践,以及印度等IT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对IT实训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开放式创新实训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为全面提升计算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计算机类专业;实训教学模式

1 背景

1.1 IT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情况

2000年以来,全球IT产业规模一直保持稳步增长的良好势头,《2009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表明:2008年,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全球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仍然保持较快发展,规模达到10058亿美元,同比增长7.0%。与此同时,中国IT产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2008年,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规模达到7573亿元,同比增长29.8%。统计数据表明,中国软件产业在全球软件产业中的比重从2007年的8.74%上升到2008年的11.07%,排名全球第四,亚太第二。

IT产业的繁荣必然会带来广阔的就业市场,我国IT产业从业人员数量也在逐年增长。2008年,全国软件行业新增就业32万,总计从业人员超过230万。软件服务业和以软件技术服务为核心的外包服务每年能够为计算机软件及相关专业毕业生提供数十万个就业机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已经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保增长、促就业的核心产业之一。

1.2 IT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2008年,我国计算机软件及软件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状况,可以通过表1和表2中的数据进行说明。

从表中可以看出,2008年,我国计算机软件专业在校生49.1万,比上年增长了7.7%,其中专科在校生为13.1万;软件相关专业在校生266.9万,其中专科在校生为123.5万。计算机软件专业及软件相关专业在校生总数为316万。2008年,我国计算机软件及软件相关专业毕业生总数达到82.3万。从这些数字以及未来IT产业人才需求的数量我们可以得出:当前计算机类专业人才数量已经基本满足企业需求。

然而另外一份统计数据却表明,2008-2009年,国家35所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10余万毕业生,就业率不足80%,对口进业率更低,不到1/3。

高职毕业生供给旺盛,可就业却难上加难,IT高职毕业生“所学非所用”,无法担当软件产业大军,究其原因,不难看出:IT人才的培养与企业的需求之间存在着偏差。我国众多IT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由于课程体系相对于技术发展的滞后,教师实践经验的缺乏以及硬件环境的限制,培养出来的学生缺少实际的项目锻炼,动手能力非常弱。而企业对毕业生的首要要求便是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还要求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IT高职毕业生能力与企业需求不匹配,其核心在于IT高职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强,根源在于IT职业教育过程中存在不足,学校的实践教学不能有效地匹配产业需求。如何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使之与企业需求接轨,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则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2 IT实践教学现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职业教育要“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也明确提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要“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

IT应用型人才的结构性短缺,并非高职高专学生数量不够,而是IT职业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缺乏实践能力,从而导致了对口就业率的低下。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内各高职高专院校也都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和探索。综合起来,当前我国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国内外认证资质

这种模式下,高职高专院校鼓励学生自觉自愿参加国内外各类IT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与考试,利用各类IT培训机构(如CISCO等)的认证标准,达到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然而,IT职业资格认证的体系十分繁杂,缺乏足够的导向和规范;同时,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般较差,此种实践教学模式没有严格的约束制度,效果往往无法令人满意。

2.2 短期的实践实习

该模式一般在学生临近毕业的学年进行,或委托社会培训机构进行实训,或从IT企业聘请指导老师来校授课,实训一般通过项目组的方式进行,而载体往往是IT企业曾经完成过的某个项目。这是一种项目体验式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扮演项目组中的相关角色,体会项目开发的流程,参训学生一般都能有所收获。但是这种模式却存在如下弊端:第一,以项目开发代替实训,只是一种简单的训练,与IT企业的实际情况还存在较大差距;第二,企业派来的指导老师,往往同时承担着企业的项目,因此,对学生的指导不够充分,而且,实训的时间较短,一般是两三周或者是一个月左右,学生无法较大程度地提高自身实践动手能力;第三,实训过程中进行的项目一般都比较陈旧,所使用到的开发工具、开发技术等也未必是当前主流,学生在毕业后仍然无法快速上岗。

2.3 IT企业定制就业班

开设IT企业定制就业班,完全面向IT企业需求,利用其设备,提供专业的授课与实践,培养出来的都是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这种模式效果很好,但存在一个严重的局限:IT企业定制就业班的规模都是有限的,无法在很大程度上进行普及。

2.4 校企联合的实训模式

这种实训模式,目前国内的高职高专院校还在摸索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仅限于浅层的合作,如何培养一批专门的指导教师,如何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全方位合作,如何拓宽合作方式,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优势互补,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其他教学模式,如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教学模式、工学交替实训教学模式、“2+1”实训教学模式等,都可以纳入上述四种模式中的某一种,在此不做赘述。

综观高职高专院校在实训教学方面的实践,可以看出,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实训教学的运行方面还缺乏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指导,缺乏获取实训案例和资源的有效机制,这些不足导致当前IT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普遍存在以下四方面的问题:实训目标不明确,实训内容不规范,实训资源不充分,组织保障不到位。

3 IT实训教学模式探索

系统、科学地构建面向应用的IT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需要在校企合作机制、教师实训机制、实训教学方式、实训教学资源体系、实训考核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锐意的改革和积极的创新,需要在实训教学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有益的实践,面向IT职业岗位需求,“精讲而多练”,以期为软件职业人才的培养提供系统化、科学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IT相关专业高职学生的质量,从而有效提升其就业竞争力。

本文在大连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已有的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印度等软件产业发达国家经验,结合辽宁省软件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了面向应用的IT职业教育开放式创新实训教学体系模型,如图1所示。

图1面向应用的IT职业教育开放式创新实训教学体系模型

该模型由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资源体系、组织体系以及培养结果等五个方面组成。

(1)目标体系:实训教学的目的在于重点培养学生适应IT产业发展的五大核心能力,这五大核心能力包括:价值观与态度(即专业认知能力)、IT专业技能、组织与管理能力、语言与沟通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

(2)内容体系:包括实训教学方式和实训内容两个方面。从实训教学方式来说,即要形成“干中学”的训练模式,打破企业研发与课堂教学的边界,实现“开放式的教学过程”;从实训内容来说,要形成包括实训案例分解、模拟开发和项目开发(同时作为毕业设计环节)等多个层次在内的内容体系。

(3)资源体系:重点包括师资队伍建设体系和实训教学资源构建体系。从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来说,要加强“双师、双薪、双岗”的师资队伍建设,形成教师与企业研发人员有机互动的模式;从实训教学资源构建方面来说,要形成包括Lab Form(仿真实验平台)、LMS(学习管理系统)/KMS(知识管理系统)、案例、教材、课件、试题库等在内的,通过学校、出版机构以及企业共同开发并能够共享的体系结构。

(4)组织体系:设立由政府主导,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的产学合作委员会作为实训教学体系的管理和保障机构,实现企业、学校、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组织与沟通。形成包括实验室、实训中心和创业中心在内的组织体系,分别实现实训案例分解、模拟开发和项目开发的实践学习目标。

(5)培养结果:通过该实训教学体系的实施,培养实用化、职业化、国际化的高技能应用型IT职业人才。

面向应用的IT职业教育开放式创新实训教学体系的实施,很大程度上要靠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学互动、加速资源整合和提高信息共享来实现。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里就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然而,IT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而企业的目的则是最大程度地获取利润。只有找到双方互惠互利的结合点,才能够更好地加强校企合作。

本文提出的IT实训教学体系注重学生能力的全方位培养和校企之间深层次的合作,确保了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均有所获益。

对学生来说,由于实训教学的强化,学生的IT专业技能以及实践创新、外语应用等核心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有力地提升了其就业竞争力;专业而有针对性的教育体系,使得学生在学校就掌握了企业主流的应用技术及开发设计工具,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并提前适应了企业员工的角色,毕业后可以尽快融入企业,极大地减少了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在此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甚至更高,毕业生大多进入了IBM、GE、HP、东软、华为、TCL、海尔等国内外知名IT企业和服务外包企业,并且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和一致好评。

对学校来说,不仅能够从企业获得满足市场需要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指导培养学生;而且通过“引聘训评”相结合,建设了一支优秀的“双师、双薪、双岗”队伍;同时形成了以课程为中心的开放式教学资源;学校还可以将实验室建在企业,极大地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容;此外,学校与企业一起从事研究,可以迅速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

对企业来说,一方面可以获得对口人才,另一方面,将新员工的培养放在学校,既节省了其资本投入,又保证了其人力资源获得的持续性;而且,通过在学校建立研究中心,企业成为学校研究成果转化的孵化器,同时获得许多对自身发展有利的研究成果。

然而,该模式目前仅在小范围内应用,培养出来的计算机应用人才虽能很好地满足企业需求,但是仍无法解决IT企业人才的结构性短缺,无法在很大程度上填充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巨大缺口。同时,该模式本身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何不断优化这一IT实训教学体系,并将之更大程度地推广应用,将是我们今后研究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

4 结束语

IT产业发展日新月异,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只有不断更新、逐步完善其实训教学体系,让学生掌握最先进的理论知识并在实际操作中将其融会贯通,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其就业竞争力,进而才能实现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的“零距离”就业,缩减毕业生与IT产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剪刀差”,提高其对口就业率。

本文在综合各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开放式创新实训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可以作为计算机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参考和借鉴。然而,IT实训教学毕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面分析和综合考虑,只有不断地进行完善,才能使实训教学体系真真正正地适用于广大学子,才能更好地为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软件行业协会.2009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R].北京:2009.

[2]朱文球,李长云,满君丰.以就业为向导的IT人才培养实训教学模式探讨[J].福建电脑,2008(11):24-25.

[3]张劲松.创新实训教学模式提升人才培养层次[J].科协论坛,2009(5).

[4]周国会.软件技术专业校企组合实训模式探索[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5):44-46.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
职业高校职业思想道德重要性探析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专业基础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浅谈素质拓展训练对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高职软件技术实训考核评价标准构建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营改增”对高职会计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