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家眼中的赵树理

2009-01-29

记者观察 2009年23期
关键词:赵树理作家创作

彭 斐

为了更深入地来了解赵树理,记者近日采访了赵树理研究专家曲润海先生。1936年出生于山西定襄的曲润海现居北京,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于1983年担任山西省文化厅厅长;1990年任文化部艺术局局长兼中国戏剧家协会书记处书记;1996年至2001年曾先后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党委书记,同时兼任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等职。

他长期以来一直研究“山药蛋派”和“晋军”作家作品,并出版文学评论集《山药蛋派作家作品论》《思考、探索、前进》;1983年后主要研究表演艺术的创作和管理,并参与创办了表演艺术的全国最高政府奖“文华奖”。下面就是他眼中的赵树理形象。

赵树理是个“大专生”

读过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人,提起山药蛋派,第一印象肯定会和赵树理联系起来。作为山药蛋派的第一代作家,赵树理的创作最早始于1928年,上承五四、30年代左翼文学,而于《灵泉洞》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至上世纪40年代初,作为“一位在成名之前已经相当成熟了的作家”,以自己的成熟小说创作如《小二黑结婚》等,与山药蛋派的第二代作家,直接汲取根据地思想资源成长起来的“晋绥五作家”马烽、孙谦、西戎、胡正、李束为最初的小说创作,如《吕梁英雄传》等一道,共同在实际创作上,标志着“山药蛋派”的形成。

经过多年研究后,曲润海认为,赵树理之所以会成为山药蛋派作家的核心,原因是多方面的。

曲润海认为:“赵树理年龄比其他作家都大,其他作家成名都要比赵树理晚,所以都尊重赵树理。”

“赵树理是读过外国文学的,刚开始赵树理也写长句子,一个句子当中的修饰词汇很多,但这些农民很不习惯。”曲润海说,“后来赵树理放弃了这种写法,开始在作品创作中使用短句。”

山药蛋派作品多数都有农民的幽默,“他们说故事,在说故事的过程中塑造人物,大部分使用白描的手段。山药蛋派作家以短篇小说为主,短篇小说可以看作是生活的横断面,但山药蛋派作家不是横断面,基本上不管长短,它都会有个故事。”

“与其他作家相比,赵树理的农村幽默感更强,赵树理的文字能力和修养也是最高的,像马烽等人都像是小学生,他们是从革命生活中磨练出来的。”曲润海说,“赵树理的本事比较全,他剧本写得好,曲艺作品好,所以全面的看,赵树理本身的修养就高。以现在的角度来看,赵树理起码也是大专学生。”

“与赵树理一同在解放区成长起来的那一代朋友后来都是文化上的领导者,因此从那时起,他就是文化上的领导者。”曲润海说。“1943年,赵树理以《小二黑结婚》成名后,大家就开始都学他,解放以后,在山西文化界,赵树理自然而然的成为了领军人物。”

“二诸葛”原型是赵树理的父亲

提到赵树理的创作,曲润海认为:“赵树理是带着人文写中间人物的,他认为写中间人物、写人物的转变,能反映出时代的变化,所以中间人物、落后人物在他的笔下非常的生动,因为他的主旨就是教育农民。这点和马烽不一样。马烽塑造闲人的形象比赵树理多,赵树理是中间人物形象比较多,中间人物都是转变中的人物,像‘二诸葛‘三仙姑实际上都是中间人物,他们也在变,还有好多人物在他笔下都是这样。”

赵树理的幽默感几乎无处不在。曲润海饶有兴致地说:“赵树理作品中人物的起名很有意思,他给人物起的外号一下子就能让人记住。有的作家笔下的人物所做的事情能记住,但名字却忘了,而有的作家写出来的东西,一个名字都记不住。”

早期的山药蛋派作家在创作上有个共同主旨,“不写真人真事,他们认为写真人真事在那个时代限制创作。”

20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大跃进”的进行,山药蛋派作家也开始写真人真事。“当时提倡写‘大跃进当中的先进模范人物,代表性的作家是马烽,赵树理也开始写真人真事,他笔下只写过两个真人真事,一个是《孟祥英翻身记》,写一个女劳模,另一个作品是《实干家潘永福》,一个年轻的现任农工部长。但作品最后主人公却不知道结果如何,赵树理说如果他发生了变化,这个作品也就没用了,所以他还是主要把人物形象改造成为小说虚构人物。”

即便在作品中很少写真人真事,但赵树理小说中的人物却都有模特,“像《小二黑结婚》里面的小二黑,其原型是被害死的,但是赵树理把他写活了。二诸葛的原型其实就是赵树理的父亲,他的父亲就是见什么都要挡道。”曲润海说,“他故事里面的人物都有原型,就是真人真事不多。除去写过两个真人真事,其他的都是虚构的、改造的。”

赵树理是个多面手

曲润海分析道:山药蛋派作家有共同点,就是刚才说到的雅俗共赏、说故事、有幽默感,等等。这一派别的代表作家都是从战争时期成长起来的老一辈的知识分子,除了赵树理以外,其他都是小知识分子。也是这个原因,他们和农民有一种天然的感情,战争年代不可能写的很长,不管是当时的《太行报》还是《晋绥报》,都要拿到农村,给农村干部看,所以他必须是这一种风格。

上世纪60年代,赵树理写了一个作品——《卖烟叶》,这部作品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两极分化。

“我认为里面有批判资本主义的味道,当时我正好下乡,把《卖烟叶》拿到农村去,坐到农民家里给他们念,那个地方正好是个产烟叶的地方,他们说‘怎么和咱们这一样啊。”曲润海说,“所以就能看出,他们的作品识字的能看懂,不识字的能听懂,有那么些共同特点。”

但是山药蛋派作家中,每个人也有自己的个性,共性里面有个性:赵树理是个多面手,他的小说、剧本、曲艺、诗,写的都好。他写人物的时候,“以中间人物为主,也有正面人物,但正面人物的光彩不如中间人物那样显著。”

“赵树理把他学过的欧化的东西都改造成了自己的东西,所以有人认为赵树理是土包子,赵树理就会写短文,这是一个误解。”

猜你喜欢

赵树理作家创作
作家谈写作
Jazz
作家阿丙和他的灵感
赵树理传经
赵树理传经
赵树理折磨年轻人
我和我的“作家梦”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