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现代化发展

2009-01-28王桂霞

企业导报 2009年11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体系社会转型现代化

王桂霞

【摘要】 在分析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发生的深刻变化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特殊性,正是这样的特殊性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实践基础及现实条件。

【关键词】 核心价值体系;社会转型;现代化

社会实践的变迁,是新的思想理论产生的前提条件和时代要求,但新的理论是否必要最终是由实践发展所决定的。当前,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多元化、多层次化,反映在人们的思想就由单一变为多元,人们的经济观念、市场观念、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以及开拓进取精神大大加强了,进而适应这种社会存在而建立多元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必然。理论观念的变化根源于社会实践的变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之所以可能,根源于经济社会发展所提供的实践基础。

一、社会转型与价值观念转换

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生活方式深刻变化,这一切都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活动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也带来空前的冲击。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竞争、民主、法制经济,能够激发人们的竞争意识、开拓精神、创新思想和效率观念。由于市场自身的弱点,市场的趋利性、盲目性、排他性以及体制转换的大变革的影响,使得一些既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受到怀疑和挑战,旧的价值体系不适应现实的某些方面明显暴露出来,逐渐失去了对社会成员的影响力和约束力,对效益的追求和对物质的享受只有在人文价值观的指导和规范下才是合理的。由于中国现代化启动的特殊境遇,一直把关注点集中在社会历史运动的表层,即物质文明的进步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忽略了现代化的深层文化内涵,延伸到精神层面,导致了价值选择的政治功利性。

二、我国现代化发展特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现代化”大体包括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扩大、信息的快捷、对个人及其社会认识的进步、科技革命带来的高速功效,以及为开拓未来世界提供的有利条件和准备等方面,现代化常被用来描述现代发生的社会和文化变迁的现象。根据马格纳雷拉的定义,现代化是发展中的社会为了获得发达的工业社会所具有的一些特点,经历的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包容一切的全球性过程。从历史上来讲,主要指近代以来,世界各国一种向以西欧及北美地区等地国家许多近现代以来形成的价值为目标,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常与西方化的内涵相近。

1.中国的现代化有其特定的特殊性

相对于西方现代化而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而非自发地开始的,中国共产党80年的奋斗历程主要是围绕推进中国现代化而进行。在革命战争时代搞武装斗争乃是为了破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为推进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建国后的建设则是利用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有利条件发展生产力,向现代化目标迅速前进,改革则是为了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特殊性在于,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完成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完成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这决定了现代化发展面临诸多特殊的要求,这些方面必然也在文化意识和价值观念方面表现出来。

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急速而深刻的变化,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思想和社会思潮,也存在着价值取向的多样化。这些思想、社会思潮与价值取向交织在一起,不免鱼龙混杂,其中一些错误的思想、思潮与价值取向必然影响人们的意识,使许多人认识模糊、思想界限不清,找不到人生的目标和方向,进而在行为上无所适从,在心灵上迷失方向。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如果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就可能出现思想意识上的分化,进而出现精神世界的危机。在如今日趋多样化的社会,人们的思想意识与价值取向已经出现了某种分化的倾向,如果不去积极主动地整合各种合理的社会意识,凝聚一切积极的思想力量,就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文化的和谐,甚至会出现社会动荡。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与各种思潮的关系问题就凸显出来了

中国的现代化是后置性的,是一种被西方的现代化被动激发和诱导出来的。就它本身来说,既没有现代化的历史资源,也没有现代化的心智准备。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现代化是一种表象的模仿和生硬的嫁接,是一种绝对不得要领的粗糙的移植。从一个传统的其历史是同构同质的中国要一跃而嬗变成一个真正现代化的国家,这中间显然有多项的缺失,且缺少现代化所必需的特定程序和过渡环节。

现代化需要一种心智和精神方面的配套和准备,否则,它只能是一张空头的支票,永远无法真正兑现或者它只能是一种单向的现代化,局部的现代化,一种有失偏颇的现代化,不是真正、全面的现代化。一种没有强大深厚的人文精神与之配套的现代化无疑是一种病态的现代化,是一种恐怖的现代化,一棵没有精神根基引导的现代化之树,无论你怎样去灌溉,去栽培,去催生,它结出来的肯定是一个苦果,这就像一种非正常受孕的产物,必然是一个怪胎或畸型儿一样。

如果中国人不从内在的精神层面去修正他的惯性思维,仍然继续按照这种现代化的路子走下去,后果不堪设想。无疑它的负面将会多于正面,祸害将会多于福音,苦涩也将会多于甜蜜。也许有一天物质生活是现代化,但同时一个反自由、反民主、反个性的社会也同样是现代化。这是一切心智正常和稍具良知的人都不愿看到的画面,在一个物质相对富裕的社会,人们实际享受到的却是一种无比野蛮、无比受强制的生活。这生活也许物质日渐丰足,精神却绝对奴役。

2.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现代化发展

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的过程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和发挥着统领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任何社会都有它的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社会在建设发展中也形成了它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种社会主义的观念体系,这种价值观念的体系就只能是客观的价值关系或价值事实在人们的主体观念中的反映。

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决定着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不是人们强硬杜撰出来的僵硬的意识形态,也不是强制人们贯彻执行的思想观念,更不是仅仅挂在人们口头上的空洞口号,是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要求提出来。它的提出对于中国现代化发展具有深刻的背景与意义,它向世人展现了我们党在思想上的旗帜。

首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往往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当今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急速而深刻的变化。变化着的社会存在必然要反映到人们的社会意识中来,其集中体现,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执政理念和理论创新成果。为了使人们真正深入理解、认同和贯彻落实这些执政理念和理论创新成果,就必须从中提升出基本或核心的价值。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要求,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保证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

其次,不论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不可动摇的。只讲价值导向上的一元化而排斥社会思潮的多样化,必将产生思想僵化;反之,只讲价值取向上的多样化而否定价值导向上的一元化,必将产生思想上的分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面思想旗帜,就是昭示人们,不论人们价值取向发生怎样变化,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价值是不能动摇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因多样化的社会思潮而产生的思想分化,进而为和谐文化提供共同的精神纽带。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有利于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为了弥补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些人的价值真空和纠正一些人的错误价值取向的需要

当前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在社会转型、经济体制转轨的历史性转折时期,在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突出价值观问题十分重要。党特别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建设和谐社会在文化上的根本,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正是为了解决近年来一些人在世界观、人生观问题上的某种迷茫和混乱,解决社会上出现的理想信念动摇、思想道德滑坡、诚实信用缺失、利益争端纷扰、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和短期行为盛行等问题。党选择价值观作为突破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在全社会凝聚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重塑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多元价值观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取得人们思想共识和公共认同的主要抓手,非常必要和及时。

一个社会的价值体系如何,会影响整个社会发展的方向,也会影响社会制度和体制的设计,更会影响社会发展的命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就是确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如今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对当代中国改革和发展进程都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有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等。这些社会思潮具有某种值得汲取的合理成分,当涉及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时,应选择符合当今中国客观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向正确的方向与轨道,就必须确立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将长期面对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特别是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传播其意识形态、进行文化扩张和思想渗透的压力。我国社会正在经历着极为深刻的社会转型和变革,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不仅在经济、政治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也使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整个社会主义建设就会迷失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行动指南,是国家的主心骨,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参考文献

[1]王培芝.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J].理论视野.2007(9)

[2]王芳明.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N].安庆日报.2007-4-27

[3]韩庆祥.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意义[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10)

[4]周以侠.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J].唯实.2007

[5]余品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价值观理论的重大飞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9)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体系社会转型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社会转型时期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
对构建民主党派核心价值体系的反思
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概论”课教学探讨
现象级“老炮儿”折射社会转型之惑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媒介素养教育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社会转型环境对“小产权房”购买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