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问闲愁都几许?

2009-01-27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12期
关键词:夸张叠词用典

王 辉

【摘 要】古代有很多写“愁”的诗句,古人到底有多少“愁”?本文主要从修辞和表现手法上分析古诗中的愁情。

【关键词】比喻 夸张 叠词 用典

在古代,由于交通、境遇等各方面的原因,出现了许多写“愁”高手:李煜、李白、李清照、柳永、秦观、贺铸……在他们笔下,行行诗句都流淌着亡国、迁谪之恨,感时、伤春之愁,离亲、别友之情,戍边、羁旅之思……

李煜的“离愁”是“剪不断,理还乱”;李清照的愁情则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白可以说是“最愁的人”了,“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便是明证。

试问闲愁都几许?“愁”如山,“愁”如海,“愁”如一江春水;“愁”似烟草,“愁”似柳絮,“愁”似那绵绵细雨……

李开先说“愁多如雪山,一夜头尽白”。诗人把绵亘心中的“愁”比作雪山,“愁”之多,“愁”之重,不言自明。唐代另一位大诗人赵嘏似乎“愁”更多,他在自己的诗中这样写道:“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半多”。

秦观的诗句“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把“愁”比作浩瀚无边的大海,“愁”之深,“愁”之广,可想而知。

而更多的诗人则把“愁”比作江水。李煜在《虞美人》中写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漫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情,比喻极为贴切形象,不仅表达了愁情的悠长深远,而且还显示了愁情的汹涌奔腾。欧阳修亦有“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这样以水喻“愁”的佳句。

而有些诗人的“愁”似乎比江水更多:“漫将江水比闲愁,水尽江头愁不尽”(贺铸《木兰花》),“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李煜的诗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以远接天涯、绵绵无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用博喻手法描绘了一幅萧条冷清的画面,更把诗人心中的愁苦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渲染得无以复加。

“缭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处寻”(冯廷巳《蝶恋花》),“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在这些诗人的笔下,“愁情”又化作了漫天的柳絮,空中飄飞的柳絮有多少,诗人心中的“愁”就有多少!

杨尖正的“万点飞花愁似雨”则把抽象的愁情化为了具体可感的春雨。有趣的是,秦观在《浣溪沙》中却化具体为抽象,写出了“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的诗句,这句诗让人感觉到心中的“愁”与眼前的雨,已经完全融为一体,难以分割,难以辨析。

以上示例,多用比喻修辞来写“愁”之多,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让看不见摸不着的“愁”变成了伸手可触的形象。

另外,写“愁”的诗句有的还善用夸张手法,如《西厢记》中的“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夸张手法的运用,使得莺莺的愁苦无穷无尽,令人柔肠寸断。

写“愁”的诗人,他们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善把虚无缥缈的“愁”变成有重量的东西,甚至可以搬上车,装上船,驮上马背。“四围山色中,一鞭残阳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西厢记》)“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愁”本是一种情绪,是虚的,而写用车、用船都载不动它,便使“愁”有了重量和质感,这样以实写虚,更形象地表现出了愁思的凝重。而“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驮也驮不动”(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则又把“愁”驮在了马背上。

有时,语言的特殊运用也有助于愁情的抒发,如:运用叠词。叠词的运用,既可以增强语言的音韵美,又有助于情感的抒发。例如,李清照的《声声慢》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下七组叠词,包含恍惚、寂寞、悲伤等三层递进的意境,读来颇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

巧妙化用古诗词和引用典故。如《西厢记》中“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未饮心先醉,”其中,“红泪”和“青衫”都含典故,各有所指。而“未饮心先醉”则化用柳永的《诉衷情近》里的“未饮心如醉”,但比原句意蕴更浓厚。

我们发现,这些写“愁”高手,除了自身的多愁善感外,好像没有一个生活顺利或内心安逸的人:贺铸仕途多舛,李煜由君主变囚徒,李清照饱尝离乱之苦……至于诗人的愁苦到底有多少,恐怕只有诗人知道,而诗句又很难一言而尽,辛弃疾就有诗云:“……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而作为局外人的我们,个中愁情,更是只能从诗中略识一二而已。

★作者简介:王辉,河南省商丘市第四高级中学一级教师,教研组长。

猜你喜欢

夸张叠词用典
妙用叠词我来说
用典犹如用比兴
习近平用典
细读文本,品叠词之美
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书法展作品赏析
赏一赏纳兰性德的词
论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集《百万英镑》的创作艺术
可爱的叠词
让叠词走进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