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电视台新闻报道应注意的问题

2009-01-27张海燕

青年记者 2009年24期
关键词:准确性电视新闻新闻报道

张海燕

电视新闻报道是党的新闻宣传最重要的宣传形式之一。做好电视新闻报道、处理好电视新闻报道是提高宣传效率的有效手段、是提高新闻节目收视率的一个关键问题。

但是,现在来看,一些县级电视台在新闻的处理上,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必要加以改进。

重要会议和非重要会议的处理问题

会议报道是县级电视台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会议新闻写作水平,处理好会议报道是县级电视台新闻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会议是县级党委政府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县级电视台必须下大力处理好会议新闻报道。

县级电视台经常会有许多的会议新闻要处理。但是,在众多的会议里,有重要会议和非重要会议之分,有的会议事关全局,就要重点报道;而有的会议对全县工作没太大关系,就应简单处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会议报道没处理好,总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把会议报道弄成了八股文。无论是事关全局的重要会议还是一般的事务性会议,在写会议报道的时候,总像写八股文一样:某月某日某单位召开了某某会议,某某领导参加了会议……既缺少灵活性,也突出不了会议精神,可视性很差,宣传效果也很差。

对于事关全局的重要会议,做会议报道的时候可以全面些,像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等,广大群众都十分关注,这样的会议可以进行全面报道,不能有遗漏。而对一般性的会议,就要灵活对待,要跳出会议写会议,鸡蛋里面挑骨头,从繁杂文件里面找新闻点;而不能按老套子、旧程式写报道。

关于部门和乡镇的会议

县级电视台是宣传贯彻党中央和省市工作精神的主要载体,是县委、县政府开展工作的重要宣传机器。报道县里的会议,是为了传达上级的声音,为了推动工作。而对于乡镇和部门,县级电视台所要报道的是他们落实上级精神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是事实而不是思路;有些特别的会议需要报道,县级电视台也要选准新闻点,灵活地处理,而不应按会议进行报道。

充分运用好同期声

电视新闻运用好同期声,既能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又能活跃新闻氛围,感染观众。但是记者采制的许多同期声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有的是信号质量不好,有的是同期声根本没有意义,还有的同期声和解说词内容重复。这样的同期声编在新闻里不仅不能给新闻增光添彩,反而影响了新闻的质量,影响了新闻的可视性。

要提倡在现场采制同期声。到基层和部门采访,不少记者爱采用采访领导人的方式,这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出镜的地点就在老板台前,那就大煞风景了。在工作中,我们提倡领导干部要下基层、去一线、帮助广大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如果领导干部接受采访总是在办公室,不愿到一线,那谁又会相信他能真正给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呢?

通盘考虑搞好重点报道

重点报道是媒体的旗帜,体现的是党委政府一个时期的主要工作思路、工作方向。能否做好重点报道,常常能体现一名记者的综合素质。做重点报道最忌采到哪里算哪里,信马由缰,胸无思路。记者做重点报道,采访前做好准备是关键。采访前,不仅要认真查阅相关资料,认真研究被采访对象,找准新闻点,还要理清采访思路,写好采访提纲。这些准备可能在实际采访时有出入,但没有准备的采访是不可能成功的。

在把握新闻准确性上下工夫

准确性是对新闻的最基本要求。在新闻报道中,在保证新闻主要元素准确性上一般都不会出很大的问题,但一些小的问题仍会时常出现。主要表现在解说词表述上不到位。如,某月某日,市里在某县“召开了××工作现场会”,在记者的报道里却成了“召开了××工作会议”。两字之差,会议的形式却大不相同。再比如,在一些活动中,经常有一些老领导参加,老领导已经退位,但我们的记者常常为他们“官复原职”。这些看似是小事,但电视新闻一旦播出,会引起不小的负面反响。

(作者单位:聊城市东昌电视台)

猜你喜欢

准确性电视新闻新闻报道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美剧翻译中的“神翻译”:准确性和趣味性的平衡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技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