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场短新闻写作刍议

2009-01-27

青年记者 2009年24期

陈 融

现场短新闻,是报纸宣传中常博得读者欣赏和喜欢的一种报道形式,也是最能代表新闻记者特色的一种常用体裁。它以新、短、快、活见长,现场感、时代感和立体感强烈,比一闪即逝的动态报道有生命力。写好现场短新闻,有助于推动新闻改革,改进采访作风。

从新闻价值中的新闻实效看,现场短新闻能使记者在新闻竞争中取得好和快的效果。它能迅速、及时而又生动、真实地反映出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新人物、新事物,既不需要很长的篇幅,也不需要完整的情节。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终日忙忙碌碌,获得各类新闻信息的意识普遍增强。他们不再喜欢长篇大论,新的劳作习惯和效益观念,使他们希望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多、最有用的信息。倡导短新闻的呼声由来已久,但短新闻至今仍未蔚然成风,在有些县(市)报的新闻版面上,经常看到长篇大论的文章,不能不说是一个“地方特色”。写好现场短新闻,只要完成对篇幅、时效和现场再现的要求,使读者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主要前因后果,也就够了。如果文章写得拉拉杂杂,三句话能说完的非要说五句,两三百字能说清楚的事,硬是扯到上千字,读者自然感到乏味。因此,在倡导新闻媒介大力提高新闻时效,为广大读者提供良好服务的今天,写好现场短新闻,对搞好新形势下的报纸宣传,十分必要。

现场短新闻能否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其新闻价值的大小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所谓新闻价值,是指新闻事实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其价值的大小是由新闻事实和社会需要(包括读者兴趣)两方面决定的,当新闻事实完全适应社会需要时,就能产生最大的新闻价值。因此,要站在促进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高度,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去观察、寻找、发掘和报道社会生活中为人们所关心、瞩目的事情,向人民群众奉献优秀的精神产品,引导社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衡量一篇短新闻作品质量的高低、作用的大小、宣传效果的好坏,关键要看是否抓住了问题、抓准了问题。同是一片山水,或是一件艺术品,有人能从心底发出美的赞叹,有人却无动于衷,这是欣赏能力的差异。因此,要注重抓取带方向性的问题、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以及具有强烈时代色彩的人和事。

在采访中,如确认某一新闻事实现场值得报道,并精心选择事实材料之后,那就是具体对象的描述。仅仅是抓住了问题,抓准了问题还不够,最后还要表达好。由于篇幅有限,选材取景十分重要。背景材料虽不是新闻事实,但与新闻事实紧密相连,它是构成一篇新闻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采访时要注意了解新闻的背景。这不仅可以丰富新闻的内容,阐明新闻的意义,深化新闻的主题,表达作者的思想,回答读者的问题,而且能增添新闻的文采。由此看来,要写好寓意深刻、新颖精粹的短新闻并非易事。它要求记者必须为之付出艰辛的劳动,做到小中见大,短中寓长,通过一个有积极意义的新闻片断去选题,或者是通过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侧面来着笔。认真思索问题的核心,突出一个新闻事件或人物,把着墨点用到最能反映、最能突出主题的角度上。扣紧所要报道内容的主题,巧妙切入,像画家勾几笔速写一样,寥寥数笔,言简意赅,耐人寻味地把人物的精神风貌或事物的景象勾勒出来,使有新闻价值的场面和人物跃然纸上,生动形象,立体化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现场短新闻,如何增加现场真实感,这也是记者在采访写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场短新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写出现场气氛和现场真实感,使作品有感染力、吸引力和说服力。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注意写好人物,要使新闻富有情感。人们在阅读新闻时,感兴趣的往往是那些富有生动感人情节的新闻,由于这样的新闻涉及到人物以及他们的思想、事迹和精神面貌,所以人们喜欢看,并在欣赏中受到教益。

写好现场短新闻,记者对事物要有充分挖掘的兴趣,要善于运用多种采访手段,仔细观察,精心取舍,去掉与新闻事实现场无关的东西,才能写出感人至深的文章。有些新闻作品中的成功的写景状物、纵横面的背景以及呼之欲出的色香声味,都是记者身入现场、仔细观察采访的结果。要写出现场短新闻的现场真实感和现场气氛,记者一定要“事必躬亲”,切不可道听途说,随意渲染。

新闻事件发生在现场,新闻人物活动在现场,只有深入到现场采访,才能捕捉到现场发生的有意义、有影响、有分量的一情一景,捕捉住那些既能反映事物本质特点,又具有感性特征的典型新闻事实材料。采写要避免平铺直叙,没有起伏,没有波澜,像白开水一样清淡寡味,缺少耐人寻思的艺术魅力。要使新闻有潜移默化、振奋人心的效果,这就要求记者要加强现场采访,用朴实得体的文字,通俗易懂的语言,精粹简短的表达,新颖恰当的角度,行文凸显焦点,素材大胆拆卸,写出篇幅短小,内容充实,文笔精练,构思巧妙的作品来,以精彩的镜头,感人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再现新闻事实发生的现场。

镜头精彩,在这里或是问题抓得准,或是揭示本质深刻,或是理论上有新的开拓;场面感人,因为任何人和事,它的性质、作用都有其客观性。认识不到位,用语欠火候不行,有意拔高,夸大其词也不行。既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又要恰到好处。要注意采用一些鲜活的群众语言,有些现场短新闻之所以感人,除了观点正确,用语独到外,手法新颖、语言明快,符合读者的欣赏习惯,符合群众的口味也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现场短新闻报道,可读性、感染力自然增强。

现场短新闻的报道题材广泛,由于内容不尽相同,其运用的新闻文体自然也不相同。有消息,也有通讯、特写。因此,在叙事写作结构上,也应是多种多样。在写作上要视对象描述,确立文体。要打破新闻写作中程式化、模式化、概念化的方式方法,掌握和应用好这种文体。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更加多姿多彩,面对丰富的新闻资源,面对不断涌现出来的新人物、新事物,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闻写作手法一定要跟上时代潮流,力求大量运用现场采访,报道形式有所突破,推出具有时代特色的写作手法,使报纸宣传不断出现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精品和佳作。

(作者单位: 滕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