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平和视角 彰显亲民品质

2009-01-27石劲松张怡婷

青年记者 2009年24期
关键词:枣庄

石劲松 张怡婷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是报纸思想和个性的标志。评论的本质就是利用党报引导舆论,就是讲道理。引导舆论讲道理当然就有一个方式方法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怎样“传播”即怎么“说话”的问题。摄影美术常识告诉我们,仰视和俯视的角度很容易发生成像的变异,只有平视才最有利于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党报作为党的机关报,不仅要“站”在党委和政府的角度发言,更要贴近百姓、为群众着想;既要把好“话语权”,主动说话,还要注重效果,善于说话,使舆论引导更具有亲和力。这里的善于说话就是要贴近群众情感,讲究平和视角艺术。

今年以来,伴随着枣庄日报编采体制的改革,评论宣传遵循研究读者、服务读者、最终赢得读者的思路,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评论撰写努力在把握规律性、体现规范性、增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上下工夫,运用平和视角审视,彰显亲民话语品质。在创新评论宣传上,从选题策划、角度把握和行文撰写上注重贴近群众、谈心交流、传递观点,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在平和视角之下,忧民所忧、急民所急,焦点话题、热点问题一一浮现。今年年初,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肆虐。枣庄日报作为主流媒体及时引导舆论并发出自己的声音,以突围金融危机新理念系列谈的形式精心策划、撰写刊发了《发现自己的“蓝海”》、《“土豆效应”垂青“中国制造”》、《学会并勇于“弯道超车”》、《内呼外应“口红效应”》、《凤凰涅槃期待“中国智造”》等五篇大型评论。这一组系列评论以推介新理念并结合当地经济实际启发企业家突围金融危机的方式,像一股清新的春风,在一定程度上吹走了“严冬”中笼罩在人们心中的阴霾,给人以希望、信心和勇气。这五篇评论旁征博引、娓娓道来、拨云见日,通过一番谈心,顾虑烟消云散,信心顿觉倍增。读起来轻松,解读深入浅出,信息新鲜有效,文章堪称精品;读后感到温暖,对经济“暖春”的到来充满信心,从而成为了人们走出金融危机的“开心钥匙”。安全、文明、交通是仨兄弟,在枣庄市第二届“安全生产月”期间,针对汽车时代的来临,以及产生的道路车辆剧增,道路安全状况堪忧的现实,枣庄日报不失时机地组织刊发了《你适合驾车吗》、《用灯方式考验文明素质》、《遮挡牌照意欲何为》、《“人道尊严”彰显汽车公民文化》、《尊规守则是安全的守护神》、《的士:应成为城市文明流动的窗口》、《“马路新手”莫成“马路杀手”》、《警惕无牌证机动三轮车》、《有驾照,更要有驾德》、《汽车文明岂能缺失》等安全文明交通系列谈,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安全文明交通氛围,以其言之有物、题文达意受到领导和读者的喜爱和好评。

平和视角的本质是媒体和受众之间平等的思维方式。平和视角给评论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按照这个思路,可以设想,改善文风的关键,核心是对读者抱有平等的情怀、尊重的态度。比如对于党报评论而言,平和视角体现在把政府的话语转换成亲民话语,用亲切、形象、感人、鼓舞人的语言把党和政府的声音准确地传达给读者,旗帜鲜明、高屋建瓴不意味着高高在上,导向正确、内容深刻不意味着板着面孔。平和视角意味着了解生活实际,切准现实脉搏,把握广大群众的心声,廓清公理,批判邪恶,传递信息,播洒知识。

“枣庄二日游”是今年枣庄市的一项大动作,枣庄日报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配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精心组织推出了《谁不说俺家乡好》等五篇枣庄文化旅游谈心录。针对做好该产业出现的新问题,又及时撰写刊发了《提升旅游地接“软实力”》、《还是拘点“小节”好》等四篇“做文明好客枣庄人”恳谈录。同时,为提升城市环境整治水平适时推出《学会走路 学会行车》等四篇系列恳谈录。这些谈心录和恳谈录,层层深入、倾心谈心、诚恳殷切,让读者感到和作者是平等的,没有作者居高临下的感觉。心灵的交流是真诚的、温暖的。“枣庄二日游”活动带动了一系列产业的发展,评论在启发思路、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等方面的功劳功不可没。

俗话说:“话有三说,巧说为妙。”同样的道理,不同的讲法就会产生迥异的效果。由于视角和切入点的不同选择、话语和说理方式的不同运用,其宣传效果大为不同。“谈心录”的写作方式,既不是“专业”论文,深奥得让“门外汉”看不懂,也不是“工作式”报告,过于刻板,读起来单调沉闷。而是用鲜活的语言、典型的事例,夹叙夹议,把高深的经济问题,如行云流水般娓娓道来,讲得清楚明白,读起来一点不枯燥、不吃力,还想读、爱读,读后管用,真正把话谈进心里面。今年3月初,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公布,枣庄市是我国东部地区唯一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为更好地服务于城市转型,枣庄日报掀起了强大的宣传态势,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精心组织策划,在报纸论坛版以奔放自如、纵横捭阖的风格推出《资源可枯竭 思路不枯竭》、《科学转型 从容转身》、《学习蝌蚪 学会扬弃》等五篇城市转型纵横谈系列评论,读者读后不禁眼前一亮,觉得事理结合,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数据真实,解读到位,文风清新,字字亲切,可读性强。在轻松阅读中,就能获悉当地城市发展和转型的最新观点和信息。值得一提的是,在举世瞩目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前夕,枣庄日报敏锐地洞察舆情并精心策划刊发了题为《汽车年产破千万的喜与忧》、《登机之前先入厕的意义》、《如果不能避免 不妨选择减少》的低碳意识纵横谈(上中下三篇),这三篇评论集宏观与微观、整体与个体、长远与眼前、理论与实际、知识与观点于一体,显示了立足当地、放眼世界、关心大局、心系民生的评论情怀,在具体行文中从小处着眼、见微知著、旁征博引、以理服人,对于增强人们的环境意识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使论坛版内容与世界同话题、共心跳,使报纸展现了强烈的与时俱进的时代感。

文因载道而著,道凭文新而彰。报纸评论,好比文以载道中的“文”,所载现当代的“道”就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按这个逻辑,报纸刊发的评论观点,承载着“道”的政治宣传意图。这就需要按照“三贴近”的原则,通过不断地改进文风实现评论的亲和力、感染力。唯其如此,才能实现评论作为深度话语成为“引导舆论的一种力量”的预期。

(作者单位:枣庄日报社)

猜你喜欢

枣庄
山东枣庄:大白鹅“叫开”致富门
女子存入银行一百万五年后仅剩一元
枣庄学院
《绿洲》读者见面会在山东枣庄、临沂举办
走向市场经济的国有煤矿先行者——枣庄矿务局1992年在全国率先放开煤价迎来新春天
The grand Chinese ritual
虚惊一场
论山东枣庄东江墓地春秋时期贵族墓的埋葬特点——与长清仙人台等墓地之比较
枣庄探索公共卫生医联体
改良MBT与 垫式斜导联合矫治前牙反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