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纸媒国际新闻特色化的有效路径

2009-01-27张宇鸿

青年记者 2009年24期
关键词:大众日报版面新闻报道

张宇鸿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地球村”时代的来临,国际新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国内读者产生直接的关联度,从而吸引读者的眼球。另一方面,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兴起和国际新闻采访基本缺位的现实,使地方纸质媒体的国际新闻报道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生存空间的紧张。一边是巨大的阅读需求,一边是自身的局限和竞争的压力,地方纸媒的国际新闻报道如何突出重围,靠特色赢得读者?结合《大众日报》等报纸近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本文探讨地方报纸做特色化国际新闻的理念、路径和对策。

国际新闻与读者的关联度越来越大

一次围捕索马里海盗的行动,可能会与营救你身边的人有关系;刚刚开过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可能会给你经营的公司带来机遇。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互动日益频繁,国际新闻与国内读者的关联度越来越大。

关联度带来注意力。国际新闻报道越来越吸引读者眼球。

媒体中就有靠国际新闻“吃饭”而长盛不衰的例子。创办于1931年、由新华社主办的《参考消息》,以世界各地通讯社、报刊及互联网等媒体上的最新资讯和评论为内容,目前日均发行量400万份以上,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

专门报道国际新闻的新兴纸媒发展势头也不错。人民日报社主办的《环球时报》靠报道热点原创新闻赢得读者,单期发行量就超过200万份。

与读者日益提升的关注度相一致,国际新闻正成为各大媒体争取读者的资源和比拼实力的战场。

网络媒体擅长以迅捷的反应和铺天盖地的信息先声夺人;电视媒体往往以第一时间深入现场的画面、音像同步的直播以及专家访谈吸引观众;都市类报纸每当国际大事发生,不惜拿出多个版面形成报道阵势。版面有限的省级党报也有不少投入相当的力量,在做好国际新闻上下工夫。比如,《解放日报》拿出采编力量紧跟国际新闻热点,采访专家做分析解读;比如,《大众日报》开辟国际新闻时评专栏“环球论坛”,围绕突发事件和热点新闻,约请国内高层次国际问题专家撰稿,告知读者“新闻背后的新闻”。

地方纸媒的困境与优势

与当下巨大的阅读需求相比,纸质媒体在国际新闻报道上的缺点与劣势暴露无遗。主要表现在:一是时效性滞后,在新闻以秒为单位进行更新的时代,纸媒的出版周期仍为一天一期;二是与读者的互动性明显不足;三是信息量有限,对读者感兴趣的话题没有足够的版面展开;四是传播形式单一,文字与图片抵挡不住视频、音频等感官手段的冲击。

不仅如此,大部分地方纸媒还面临着内部运作机制上的“尴尬”——没有自己的驻外记者;主要依靠新华社供稿,少有额外的信息来源。也就是说,在国际新闻报道方面,地方纸媒不是主动出击的采购者,而是坐等来料的加工者。由此引发的是地方纸媒国际新闻报道的趋同化不断升级。然而,新媒体背景下,纸质媒体的国际新闻报道也有它自己的生存之道,有它好好做下去的理由和空间。

网络新闻是快,但是“萝卜快了不洗泥”,它的有些信息是不准确的,甚至是以讹传讹。在这种情况下,报纸所具有的权威性就成了无可替代的优势。回顾报纸与电子媒体竞争的历史,人们不难发现,尽管广播先声夺人、电视声画兼备,最后,受众还是要找一张报纸来“核对”事实,有的还要作为资料长期保存。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白纸黑字”的确凿性。

报纸的优势还在于做出特色,做出深度。一个国际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新华社当天会播发大批量稿件,各大新闻网站会铺天盖地报道。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一个老到的国际新闻编辑会从自己的视角对信息进行选择、分析和梳理,最后将有用、好看、且相互间有着内在逻辑联系的报道,块状式呈现在版面上。在对新闻事件全方位报道的同时,再加上能将新闻报道引向深入的权威专家的观点。这样,一个既有具体展示和又有深度点评的版面,带给读者的感受将是一目了然的。纸媒带给人从容又有深度的阅读享受,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

创新理念做出特色

地方纸媒国际新闻报道在新时期面临的困境和机遇,激励从业者致力于发挥优势,做出特色;同时,借鉴新媒体长处,争取在新一轮传媒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大众日报》近年来确定“新闻强报、特色立报”的办报理念。强调靠做强新闻,增强竞争力、影响力;靠走差异化竞争的路子,做到独家、独到、独特,形成鲜明特色。

作为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大众日报国际新闻版的办版理念无疑与整张报纸的风格定位一致:即做大做强新闻,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同时,通过创造性的工作做好差异化报道,争取以独家的稿源、独特的信息整合方式、独到的分析评论、特色鲜明的版面设计等,使国际报道赢得读者的认同。当然,积极实现与新媒体的互动也是努力方向之一。

归结起来,我们认为,目前地方纸媒做好国际新闻的路径和对策有以下几条:

1.独家的新闻

独家新闻是媒体的生命,是媒体赢得读者的关键。但对于地方报纸的国际新闻报道而言,因为没有自己的驻外记者,主要依赖新华社稿件,不仅独家新闻基本是不可能的,独家的表达方式实现起来也较难。但在实践中还是有路径朝着这个目标趋近。

一是开辟新的稿源。近年来,大众日报致力于扩展国际新闻报道的可选择空间,努力向读者提供有自己特点的报道。比如,开辟《中国日报》网站这一国际新闻稿件新渠道,对于同一重大国际事件,提供了另一个观察和报道的视角。

二是注意国际新闻的本地化操作,将本地与世界互动的大事要闻,反映在国际新闻版面上,丰富了地方报纸国际新闻报道的内容和特色。比如,2008年8月,山东省友好省州领导人峰会在济南举行。其间,大众日报记者采访了加拿大魁北克省省长沙雷等外国省州政要,在大众日报国际新闻版上陆续推出对他们的访谈。通过对这些重量级“外事人物”充满新闻性和人文色彩的报道,既宣传了山东经济文化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情况,也体现了大众日报国际新闻报道的本地和独家视角。

2.独特的处理

当前,国际上每有发生的大事,人们通过电视、网络都能有所了解,第二天才能见报的报纸如何吸引人?

其实,报纸具有其他媒体不可取代的长处和优势。网络等新媒体新闻是海量的,对重大新闻多进行粗放式的专题集纳(所有相关新闻都往“专题筐”里装)。但是读者的时间精力有限,需要短时间内按自己的喜好有选择、成系统地了解新闻的某些层面。这时,报纸就可以针对目标读者群,利用有限的版面,经过编辑的逻辑系统提炼,对新闻进行系统、深度、有特色的报道。系统,来自于对所拥有新闻资源的集纳组合,包括新闻事件、新闻背景、新闻人物、历史资料、相关图片等等;深度来自于对事件感性的详尽报道和理性的评论分析;特色则更多地来自于编辑在版面上展现素材的逻辑和视角。

比如,《大众日报》去年11月6日关于奥巴马当选总统的报道,就属成功一例。面对新华社众多的稿件,首先,将必发的中国领导人电贺当选的消息以薄头条的形式横铺在版上面;此后按照当选事实的报道、为什么当选(评论:变革之胜)以及奥巴马当选后将如何改变美国等内在逻辑,编发稿件。边栏以“回首来时路”小栏目统领,报道了奥巴马富有传奇色彩的成长历程。对于奥巴马当选这一当日最受瞩目国际新闻,大众日报拿出一个版的篇幅予以浓墨重彩地展示,主题集中、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形成报道阵势,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3.独到的观点

没有自己的驻外记者,没有自己的原创新闻,地方报纸可发挥的空间只能是对现有国际新闻进行深度挖掘。在这种情况下,独到而有力量的观点是一条很好的途径。针对当天的国际新闻,让权威专家的分析评论及时呈现在版面上,不仅可将报道引向深入,而且可变专家观点为报纸观点,促使报纸在国际大事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2007年5月,大众日报国际新闻版推出“环球论坛”栏目,主要是针对国际重大新闻和热点问题,约请高层次专家写稿,靠独家权威的观点和鞭辟入理的分析影响读者,告知读者“新闻背后的新闻”,引导读者在国际热点问题上的看法和舆论。该栏目最大特点就是紧盯国际风云变幻及时约稿,争取新闻事实和深度分析同日见报。2009年5月,“环球论坛”获山东新闻奖名专栏奖。

在深化国际新闻报道方面,“环球论坛”栏目起到如下作用:一是对重大新闻的前瞻性分析造势,形成先声夺人的报道亮点。在美国总统奥巴马开始访华但两国元首还未正式会谈之际,大众日报国际版11月16日刊发“环球论坛”稿件——《奥巴马访华释放哪些信号》,对现阶段中美关系定位的新特点、中美元首会晤的新看点等读者关注的问题,预告性地进行分析解读。二是对国际上的热点问题请专家分析评论,亮出观点,在为读者释疑解惑中引导读者。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突破1美元兑7元的情况下,刊发权威专家文章《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影响力》,分析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指出鉴于中国经济依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民币过度升值,特别是不确定地升值,非常不利,帮助读者对这一热点问题有一清醒认识。三是告知读者新闻背后的新闻。如,近期柬埔寨任命他信为政府顾问,引发泰柬两国关系恶化。读者想知道的是,他信为何愿意背负“骂名”接受外国顾问一职?“环球论坛”及时发稿——《他信赴柬意在重新夺权》,解读新闻背后的复杂背景,回答了读者的疑问。

4.独具匠心的版面

报纸版面是报纸的脸面,是帮助和吸引读者阅读的手段,这就决定了版面的审美价值;但另一方面,读者购买报纸的关键是看提供了哪些内容,这就是版面的实用价值。应该说,好的版面是内容与形式、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统一。

多年来,《大众日报》国际新闻版编辑在做有特色、独具匠心的版面方面不停地探索:力争在有限的版面里把最吸引人的新闻做充分,让人过目难忘;力争利用版面空间提供给读者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力争用好图片形成版式灵动大气的风格。

针对近期震惊世界的迪拜债务危机,《大众日报》几乎拿出一个版浓墨重彩地报道。以“沙漠神话突破灭,震撼全球金融业”为主打稿件,配发迪拜危机的成因分析和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等稿件,包括“新一轮金融海啸会否再现”这样的深度分析。同时,配发“贝克汉姆被迪拜套住了”等软新闻,加上耗资巨大的棕榈岛和摩天大楼——迪拜塔的图片,将迪拜深陷债务危机的新闻事实和来龙去脉比较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在版面上做足一到两个亮点的情况下,尽可能精心筛选,在剩余的空间里提供读者更多的信息。

注意独具匠心地选择和编排图片,形成视觉中心。不少图片已成为大报国际版上一个传递独立信息的主体,甚至成为版上最为传神的地方。记得前几年关于阿拉法特病逝的报道,当晚新华社所发图片达170余张。在报社图片总监的指导下,我们打破过去那种线性、直观的思维模式,舍弃了从少年、中年到老年阿拉法特的图片,而是从不同侧面精心选择、组合图片,最后在版心位置形成分别作为英雄、男人、丈夫、父亲的阿拉法特的4张图片组合,既有视觉上的震撼力,又充满了新闻信息,显示了阿拉法特为人知和不为人知的各个方面。

5.独步先行的互动

报纸利用新媒体的技术发展壮大自己,已成为业内共识。但究竟如何利用,则在很多方面需要探索和实践。目前,报纸对新媒体的利用几乎都体现为报纸的网络版。除此之外,内容并无任何创新与延伸。其实,纸质媒体与新媒体互动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报纸可以利用网络信息丰富其内容。比如,11月18日齐鲁晚报关于奥巴马访华的报道,在分板块报道了胡锦涛奥巴马会谈、成果解读、行程动态、专家点评等之后,他们又增加了2个版的“网眼看马”,将网民对奥巴马访华和中美关系中比较关心的热点问题的意见,在版面上体现出来,丰富深化了报道内容,巧妙地将新媒体力量为我所用。

有实力的报纸还可在自家网络版上对报纸国际新闻版的内容提供更多的链接与互动,为有兴趣了解更多新闻事件的读者和有想法要表达的读者提供平台,并可将这种互动在版面上及时体现出来。我们正在计划实现大众日报“环球论坛”栏目通过网络与读者的互动。

(作者为大众日报时事对外部副主任)

猜你喜欢

大众日报版面新闻报道
关于抗战时期《大众日报》刊登美术作品的初步观察[*]
探源《大众日报》红色基因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大众日报》区域观察报道特色浅析
版面撷英
好版面要有独到的创新技巧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
版面“三评”看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