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暖与感动(组诗)

2009-01-20

诗潮 2009年12期
关键词:夜泊枫桥脉络

黄 葵

黄葵,安徽安庆人。国家二级作家、文学教授、总编辑、人文学院院长。现任春秋航空公司宣传部部长。在《诗刊》等发表诗文两千余篇首,获《诗刊》等举办的数十次诗歌奖,诗集获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特别奖。作品选入大、中学语文课本等近百种选集。出版《翅膀滑向春天》等12部诗文集。

黄葵的诗,内在地发挥一种宗教精神般的真觉之光,于刹那之间把握真实,是较为鲜明的自痛苦传统中超拔的努力。他的语言与现实、原象与回忆、情欲与实相,都成为正面处理的问题,透现出冷峻而活泼的历史观照。好像音乐的抽象性质,端的是左右开弓的突破。

——谢 冕

自由的赞美者

用左翅作词,用右膀作曲

用搏击长空的飞翔歌唱

歌唱天空的辽阔

歌唱峡谷上岩石的坚定

歌唱羽毛升华的足够智慧

翅膀下,播种蓝色交响曲

翅膀上,点燃黑色火焰

影子刚一投射进谷底

峡谷就慌忙为你闪开通道

到底有几个交响乐团

战斗在你的骨骼里

一棵树

从天边的黑暗里侧身站出来

它正独立地完成对时间的思考

寂静通过主杆,秘密地分流

将独自承担的命运,延着脉络

分流到每一个枝叶

脉络不需要承担整体的春天

也无法承受庞大的冬眠

细小的记忆和不可预测的未来

在脉络里幽灵般竞走

鸟儿飞到树枝上

一树欢乐的果子

聚合了一部无声的歌剧

鸟鸣从枝头射出

落下的不是鸟的影子

是被树辞退的鸣叫

鸟儿用翅膀取走了静止

枝头终于制止住偶然的感动

把要说的话一直压到树的根部

一棵树,独自走在大地上

偶尔到森林里去开开会

散会后,又各自散开

把一份光明,又领回自身无边的黑暗里

在成都

芙蓉出水的地方,当然是天府

银杏压平的土地,翻涌千年沃土

这是一个扁担插地发芽的地方

双脚插进田水

不抽快些就要长出芽孢

太守要管那么多事

我做个农民就够了

公元前2500年

古蜀王朝刚一落脚

一年成邑,三年成都

到此一游,我真的不想走出都门

就长住锦官城

找个麻辣高挑的成都女娃儿

生一窝漂亮的大熊猫

一年成为市花,三年成为国宝

看谁还能乐不思蜀

枫 桥

若干年以后

我步着大唐诗人张继的后尘

来到枫桥,我不敢夜里泊来

故而白天赶到

不然,我也要赋诗一首

再来首枫桥夜泊,如何

双倍的失眠,双倍的客愁

会把枫桥压得透不过气来

枫桥,江南水乡的石桥

苏州河道最常见的石桥

它与粉墙黛瓦的民居为伍

它守着高矮不齐的炊烟

灰蒙蒙的脸

多长时间都顾不上擦

已够累、够沉了

那么多桨,击灭枫桥宁静的渔火

那么多脚,踩碎两岸的古朴和本真

商业化的超前繁荣

早已淹没枫桥的流水

尽是红男绿女

没有乌啼,没有钟声,也没有霜

张继如果重游姑苏

一定写不出《枫桥夜泊》

我敢打赌,他老人家如果知道

他的诗成了枫桥游览区的宣传画

就是送他一万两银子

再配位英文呱呱叫的女秘书

他上得岸来,在寒山寺躲上三天

也不能把夜半的钟声带上客船

来源于泥土,高于泥土

清纯地列队,接受捏压按揉

塑出一身高贵

经过精心打磨和烧制

小片泥土获得了温暖

土水火的完美结合

让瓷器一气生成

泥土在瓷体内舞蹈

水滴从瓷体升华

火焰又将瓷器护送出秘密的幽径

釉色的嬗变

让瓷获得丰富的面部表情

目光难以在短时间掌握

她光滑端丽,肌肤丰盈

迷死你的心跳

你不将她玉碎,就不能对玉骨

完成完美而真实的拥抱

最要命是瓷的素肌里

时刻暗藏着贞洁和锋利

捡煤碴

天暗了下来

母亲明亮在煤碴上

她跪在煤碴上,仿佛跪着一堆土豆

征服没有完全燃尽的煤碴

发黑的双手

把不再发黑的价值捧出来

母亲怕它们被降临的夜凉

冻着了,用围裙包裹这残存的温暖

她将包裹抱在胸口

挪了挪身子

一堆煤碴的灰暗

艰难地离别另一堆煤碴的灰暗

母亲想用胸口把煤碴焐得暖和些

然后,再投进灶膛里去升温

猜你喜欢

夜泊枫桥脉络
福州吟诵调留存脉络梳理
延安时期的党建“脉络”
枫桥夜泊
坚持发展“枫桥经验” 创新枫桥警务模式
———记诸暨市公安局枫桥派出所
枫桥夜泊
夜泊(外五首)
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
“政经分开”的“枫桥探索”
“知行并进”与“从做中学”理论脉络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