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喜看稻菽千重浪

2009-01-20郭小华王以之

老区建设 2009年23期
关键词:遂川县移民文化

郭小华 王以之

遂川是罗霄山脉绿色屏风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里有“江南珠峰”南风面、千年鸟道营盘圩、地热温泉汤湖镇等“生态名片”,更有世界名茶狗牯脑地理保护原产地,全国最大的金桔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全国油茶产业示范县,江西最大的板鸭加工出口基地以及“全国扶贫贷款贴息方式改革试点县”、“全国奖补资金推进小额贷款到户试点县”、“全国中德项目合作扶贫开发监测与评价体系试点县”等“金质招牌”。到2008年底,全县贫困人口下降至6.27万人,比2000年下降71.1%。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英国伦敦大学教授莫克先生、国家八部委调研组等多次亲临遂川指导扶贫开发,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和香港凤凰卫视等数十家国家省市地区新闻媒体频频聚焦遂川,关注龙泉。

稻田翻金浪,大山起绿潮。3144平方公里的龙泉大地上,流传着一部部筚路蓝缕的英雄史话,演绎着一曲曲播种插绿的土地传奇,飞扬着一支支扶贫攻坚的时代浩歌!

一、移民扶贫:防灾避灾把家园搬进乐园

早些年,在遂川县一些地质灾害区及偏远地区的农民受到自然灾害后,往往是拨钱修桥补路,架梁盖瓦,以解决暂时困难。为促进村民长久安定并尽快富裕,该县扶贫办摸索出了一套整体搬迁的移民、富民路子。自2003年开始,该县实施移民扶贫工程,共投入建房补助资金7324万元,搬迁移民5833户2.67万人。对496个村民小组或自然村实行整体移民搬迁,共建立移民集中安置点143个,并结合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文化扶贫、社会扶贫等多种途径的帮扶引导,逐步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富得起”的目标。

在移民新村,如今有人吟诵:“温馨家园温馨广场,男女老幼乐陶陶;雕栏石砌,杨柳岸晓风新月……”在19个移民示范点中,“红太阳”、“红军桥”“秀峰”“新苑”等成了该县叫得响亮的社区品牌。社区内幼儿园、医务所、小超市、农技服务站、科技图书屋等设施配套齐全,宽带网站和移动联通信息机进村入户。理事会、志愿者协会在社区里履行主人翁的职责。生生息息世代承袭的山民们,摇身一变成了小镇居民。

二、产业扶贫:既“输血”更“造血”主导产业日新月异

“十五”以来,遂川县改变过去扶贫纯“输血”方式为“造血”,增强农民发家致富的能力。2006年,国务院扶贫办和财政部联合启动了“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社”试点工作。该县扶贫部门不等不靠,以组建“产业发展互助会”为载体,主动探索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的新机制和新模式。2007年首先在堆子前镇鄢背村“摸着石头过河”,建立了贫困村产业发展互助社试点。今年以来以金融创新为契机,扶贫帮困又有新的内容,对有信用等级的农户可按人社基金的1:8贷款,无信用等级的社员也可以申请额度控制在2万元以内贷款。两年来试点工作固点扩面,先后在20个村铺开,缓解了贫困农户“发展无钱”和“融资无门”的难题。

到2009年上半年,全县已建成木竹基地280万亩,生态花园和有机茶基地6.5万亩,国家绿色食品原料金桔基地10.2万亩,药材基地3.2万亩,桑园1.6万亩;年饲养牲畜35万头,禽类960万羽。木竹、果茶、蚕桑、药材、畜禽五大产业辐射带动农户12万多户,覆盖贫困人口2.4万人。农民进城,市民下乡,采取独资、合股、承包、联户等形式,利用荒山、滩涂、水库办起一个个生态园、养殖场,农民创业园遍地开花。截止到目前,通过“改、扩、建、联、引”,发展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1120家,培育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9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行业协会、“产业发展互助会”126个,发放产业扶贫贴息贷款6149万元,使农业产业化年产值在2.6亿元以上。

三、科技扶贫:给项目送技术锻造“第一生产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近年来,该县改变过去“给钱给物、帮工帮料、捐资建房”等简单办法,在继承传统扶贫模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以“1个单位联系帮建1个贫困村,扶持1户贫困户和1户移民户”的“一帮一,一扶二”扶贫模式,广泛开展“送培训、送信息、送科技”活动,帮助农民发展产业、积极创业、实现就业再就业。

遂川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充裕,年均外出务工10万人以上,为了提高劳动力素质,帮他们掌握各种实用技术。该县扶贫部门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在县委党校、奔腾电脑学校、江南驾驶学校等地联合建立了4个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并采取集中职业培训和金桔、茶叶实用技术培训等方式。年培训学员2000人以上,转移率达98.3%以上。同时,将“一村一名中高级技师”培养工作列入年度绩效考评工作。两年来,已培训中高级技师184名,实现了“培训一人,致富一家”的目的。

在扶贫部门的积极参与和引导下,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由政府独家承担的一元化局面被打破,涉农公司、产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民间科技组织越来越多地加入,农业科技成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革命的力量”。“中国金桔之乡”“中国板鸭之乡”“中国油茶之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纷纷引进新理念、新科技、新设备、新人才,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并以“择商选资重组…‘参股控股投资”“多种经营推进”三大模式演进产业“集团化”,加快品牌整合和龙头提升进程。

四、社会扶贫:进村入户真情帮掀高潮

遂川县注重整合社会资源,创新扶贫形式,全面推进社会扶贫。2003年以来,积极做好了党员、干部“1+1”“1+2”帮扶等工作。该县还首创“思廉扶贫一日帮”活动,号召单位职工每人捐一日工资用于扶贫,并要求做到“问一番农家情、吃一顿家常饭、算一笔收支帐、帮一条致富路”。全县万余名干部职工参与了“工资一日帮”思廉扶贫教育活动每年筹集捐资45万元以上,集中建设了一批扶贫思廉路、思廉桥。2008年,8个省直、市直单位、51个县直单位深入重点村开展定点(包)扶贫工作,共为重点村筹集扶贫资金383.65万元,全县2200余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帮扶资金85.65万元。2009年社会扶贫再起高潮。省地税局、省人防办、省邮政管理局、省高级公路管理局和新余钢厂等5个省直单位上半年已扶持资金144万元。组织全县108个县直单位到村开展了定点扶贫工作,在项目规划、产业发展、信息技术、资金扶持等方面为重点村的发展和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出谋出力。同时,发动县内各类企业,特别是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捐资60多万元,援建了“翔云移民新村”,向贫困农户免费捐助仔猪,培训养猪技术等,受到当地群众赞誉。

五、文化扶贫:文明春风吹“绿”新农村

向农村弱势群体提供基本文化生活保障,解决农民的文化生“温饱”问题,成为近年遂川县扶贫的重点,该县建成“文化低保“工程逐步成型。从2007年3月起,该县为农村群众提供了6项基本文化生活保障,让村民拥有一个村落文化社区、一个农家书屋、一份适合的读物、一件基本的视听设备、一个远程教育网络。目前各村对原有的老人协会、旧校舍、旧祠堂、旧民居、旧文化设施和活动场所等进行盘活、整合,配备了宣传栏、阅览室、棋牌室和科普活动室等。在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关心下,该县华润希望小学等8所中心小学(学校)援建“圆梦2008·新长城阳光操场”项目启动,每一个操场计划援助4万元,总援助资金32万元。

文化创建活动不断推陈出新。于田镇龙脑村把讲文明树新风、学文化提素质等融入新农村建设,建起“农民学堂”,开办扫盲夜校和农民文化技术学校:螺溪村树立“以文化繁荣发展引领带动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理念,规划建设文化先导型新农村;大汾村泥腿子剧团、雩田镇雩田村农民采茶剧团等文艺演出队全部走向市场,既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又增强农村文化的造血功能。

[作者简介]郭小华,男,江西省遂川县扶贫办主任;王以之,男,遂川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办公室。

[责任编辑:王建平]

猜你喜欢

遂川县移民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江西省遂川县重要森林风景资源调查与分析
遂川县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可养区规划地理标注工作调查报告
遂川县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
法七成二代移民不娶移民
Stay in Spain BY James Wilkinson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