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三代效应”之思

2009-01-18彭金星史文玲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09年10期

彭金星 史文玲

摘 要:本文试图从理论分析框架、核心假设、研究方法等方面对罗伯特•吉尔平的名著《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进行解读并总结启示。

关键词:核心假设 第三代效应 霸权周期论

中图分类号: G62.63 文献标识码:A

读完罗伯特•吉尔平代表作之一《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深深折服于作者清晰明快的构思与平易简约的文笔、透彻入微的分析论证与恰到好处的例证注释,尤其是其综合全面的研究方法和严守中庸的写作特点。

一、关于作者背景及理论铺垫

吉尔平是当代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权威和颇具自由气息、温和的新现实主义翘楚。回顾作者求学从业经历,显见其学者出身,且深喑政经之道,颇得美国政要智囊之宠,真可谓美国“学而优则仕”的又一典范。

作者自序中阐明当代社会科学中两种最重要的理论建构模式——社会学和经济学模式及其各自优点、局限性,特别强调要解释国际政治变革现象和问题,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重点强调经济学原理和模式的解释作用,很符合马克思关于两点和重点相结合的辩证思想。

二、关于分析框架及核心假设

作者从世界历史周期变化角度,对过去2400多年的西方历史包括部分东方历史,尤其是霸权兴衰史进行详尽分析,力图构建全新分析框架。其理论框架曾被认为对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一书产生非常重要甚至是关键性的影响。而知名学者胡宗山所著《国际关系理论方法论研究》一书中坦承,“在研究思路上借鉴吉尔平《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的主要框架”, 足见其影响之大。

作者探讨的核心是国际政治的稳定与变革,并提出了国际政治变革概念,主要建立在与国家行为有关、成系列、前后相继且循环往复的五个假设基础之上,即用收益支出比分析从均衡-扩张-变革-维持现状-失衡的过程。 基于这五个假设包含的国际体系何时处于均衡状态,国家改变国际体系的成本收益分析,国家谋求国际体系变革的方法,变革和扩张付出的成本收益平衡后维持现状的经济成本问题,国际体系失衡后变革的必然性,笔者认为它形成了一个连续的历史进程。因为历史既无起点,也无终点,且无时无刻不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在研究某一进程时“必须从历史发展的某个特定时刻进入它的川流”。 当然必须强调在相对静止、可供观察分析的时刻,或顺流而下,预测其未来发展方向;或逆流而上,找寻其起伏轨迹。这五个假设是一个动态连续性过程,可以用书中直观的图解诠释,也可比拟物理学中受“万有引力”影响的一条抛物线:它处于一个以预期收益与预期成本相均衡为原点,以横轴坐标为国际体系持续时间,以纵轴坐标为国际体系维持高度的坐标系之中,国际体系的稳定状态即是处于原点的时刻;而由于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导致国际体系的变革发生从原点开始向上做抛物线上升运动;直至到达预期边际成本等于或大于边际收益的顶点这一巅峰时刻才会停止上升,其间,预期收益增加速度会受到经济学中“收益递减规律”的影响而放慢,直至停止;在达到支出成本和获得收益相平衡的顶点之后,维持国际体系高位所需成本的增加速度会逐渐趋向快于维持现状所需具备的经济增长速度,那么逐渐导致国际体系的维持更加困难,直至预期成本大大超过预期收益,于是国际体系变革趋势又一次发生,并逐渐向下运动,以期为另一个新的平衡产生提供补充能量。 需特别指出以上所描绘的过程只是一个整体的运动趋势,吉尔平可能将部分因素进行简化,排除在上升或下降的大趋势下可能出现的些许反向波动,带有一定“时滞”效应甚至产生停滞现象,是否会出现抛物线上的死点、断点等现象有待后续研究。

三、关于研究方法及现实启示

研究风格和论证方法上,吉尔平的霸权分析理论实属权力转移论或霸权周期论。作为新现实主义者,“如此赤裸裸地赞美霸权,受到许多学者的批评是毫无疑问的” ,他所强调的霸权合作论常被人曲解为霸权稳定论。但分析时他善用国际政治学特有的层次分析法,从国家和国际结构角度讨论国际体系的变革模式;用融合整体和个体、政治和经济、多层综合且全面的方法研究国际政治现象,并在行文中时刻注重观点表述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中立性和相对性,极少进行绝对性的论断,严守“中庸”之道。

参考吉尔平对霸权国(特别是美国)兴起、扩张、平衡和衰落四阶段周期的论证,从中国提出和平崛起、和平发展再到和谐世界的战略转变和升级来看,它拓展了中国发展与国际体系关系阈限,更关注中国经济运行所面临的“前景”与“瓶颈”。特别是由于中国实力快速稳步增强,部分西方学者产生这一错觉——中国业已成为真正意义上挑战美国衰落中霸权地位的一个体系外竞争对手,必定会对冷战后由美国确立的现有国际体系产生巨大冲击,捧杀中国变成通过他者“预言”来“自我实现”的“众矢之的”。当前形势下,倡导“和谐世界”的中国将如何摆脱成为他人标靶的命运是值得目前国内学界进一步探讨和应对的。

四、总结

最后,引用与霸权周期论带有类似宿命论观点——西波拉(Cipolla)所说的“第三代效应”:每个优秀的家庭都是一代人创业,一代人守业,一代人败业。在这方面,社会与家庭相差无几。 既然家庭和社会都难逃“第三代效应”的宿命,作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那么国家的发展过程和国际体系的稳定、战争与变革是否也会如莫德尔斯基的论断“布登勃洛克综合症”(Buddenbrooks syndrome):创业、守业、败业那样运行,会比16世纪:“和平带来富裕,富裕带来骄傲,骄傲带来愤怒,愤怒带来战争,战争带来贫穷,贫穷带来博爱,博爱带来和平。和平,正如我讲过的,带来富裕,世界事件就是这样循环的” 这一思想更具说服力吗?

(作者: 彭金星,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2007级国际政治专业硕士研究生;史文玲,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2007级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研究生)

注释:

胡宗山.国际关系理论方法论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第21页.

[美]罗伯特•吉尔平.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第16-17页,第18页,第170页,第208页.

这一表述受益于知名学者胡宗山直观分析吉尔平此书中五个假设反映的国际政治变革过程所进行的论述.

金应忠、倪世雄.国际关系理论比较研究(修订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第416页, 第170页,第2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