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脸和脸面

2009-01-14千年传承

金山 2009年12期
关键词:脸面面子刘备

千年传承

我们既要看到面子学问中积极的一面,又要摒弃“死要面子”丑陋的一面,正确处理好面子问题,不管身份地位如何,在维护自己面子的时候,做到表里如一。

每天清晨起来,我们都要洗脸,男的还会刮一刮胡须,女的洗脸则更为细心、用心,洗面奶是一定要用的,洗完脸还要在脸上敷上种种化妆品,在镜子前照了又照。有一张光鲜的脸,神清气爽,今儿个出门就多了一份自信。

林语堂先生说:“中国人的脸,不但可以洗、可以刮,并且可以丢、可以赏、可以争、可以留,有时好像争脸是人生的第一要义,甚至倾家荡产而为之。”他说的这“脸”就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脸面了,它赋予了社会的、文化的意义,蕴含着中国人特有的脸面文化。翻开书本,关于脸面的词语很多:丢脸、长脸、不要脸、脸皮厚、没脸见人、体面、给面子、看我的面子、留点面子、死要面子活受罪……“面子”成了中国人日常生活和交际中的潜规则,往往用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成了“标识”和“通行证”。

中国文化里是没有人格平等观念的,有的只是不同角色给予不同的脸面。中国人“做人”的方式是按等级和层次进行的,年纪、辈分大小,职位、等级高低,关系亲疏,给予的脸面就不同,所以中国人必须学会“鉴貌辨色”,看脸色行事,对什么样的人给什么样的面子。该给足面子的一定要给足,给足了别人面子,自己才有面子。刘备三顾茅庐,给足了诸葛亮面子,诸葛亮方走出茅庐,为刘备鞠躬尽瘁。而杨修总不给曹操面子,以至遭来了杀身之祸。

最有意思、也最能体现“脸面文化”的是请客吃饭,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中国人常说“办酒容易请客难”,请谁不请谁你得动一番脑筋,该请的不请,对方会觉得很没面子,做不速之客是要被人嘲笑的。不该请的请了,人家不来你就没面子。客人来了,座位大有讲究(开会主席台座次、拍集体照的位置也如此),大家都会“推来推去”,最有面子的在大家簇拥下,才“不好意思”地在上座坐定。随后,其他人再推让一番。全部落座后,你再看看座次,保定一个不错;再看点菜,菜肴丰富高档,加上好酒好烟,大家都有脸面。点少了,那你请客不诚心,自己没面子,客人也没面子,请客等于白请,说不定心里在暗暗地骂你。所以中国在宴请上是最浪费的国家;关于敬酒,学问更大,先敬谁,后敬谁,咪一口,还是一口干,让对方喝醉还是自己喝醉,那都得看对方的头脸。朋友或同学聚会,如果某位光带嘴来吃,从不回请,那他面子就丢掉了,以后餐桌上就难看到他的面孔了。

下级对上级常常要看脸色行事的,对有头有脸的人物是要给足面子的。单位外来参观检查的,头脸越大越受重视,接待规格越隆重,对方越有面子。同时,也为自己争来了面子。

中国人的脸面有泛化现象,对脸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意义。有两本书是专门研究脸面的,一本是李宗吾的《厚黑学》,一本是《麻衣相法》。李宗吾通过研究历史,发现脸皮厚的人能成事。《麻衣相法》则是根据人的面部特征破译他的前程祸福。有人说,毛泽东面部宽阔,男生女相,嘴下还有一肉痣,那是贵人之相。刘备双手过膝,双耳垂肩,慈眉善目,大致相同。女人若是颧骨高高,恐有不善。在戏台上,有唱红脸的,有唱白脸的。黑脸包公代表公正,红脸关公代表忠义。川剧中还有变幻莫测的“变脸”。京剧中的“脸谱”已经进入世界文化遗产。脸谱有的代表正面人物,有的代表反面人物,让人看了眼花缭乱。

最绝的是中国人用脸面来骂人,诸如“死不要脸”“别给脸不要脸”“看你那副嘴脸”“既要做婊子,又要立牌坊”“表面上道貌岸然,背地里男盗女娼”。但中萃方便面的广告倒有些温馨:面对面的关怀,面对面的爱。

中国人的脸面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可见面子问题在生活中不是可有可无的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谐社会的创建,我们既要看到面子学问中积极的一面,又要摒弃“死要面子”丑陋的一面,正确处理好面子问题,不管身份地位如何,在维护自己面子的时候,做到表里如一。与他人相处的时候,要顾及别人的面子,这样才能和和气气,皆大欢喜。

(选自镇江网友之家)

猜你喜欢

脸面面子刘备
有脸面的颜值
脸 面
读懂刘备
脸面
刘备与徐州
“Face Culture” in China and America
某贪官的面子
面子
第八个形象
刘备别具特色的用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