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托起明天的太阳

2009-01-11张新秋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09年6期
关键词:儿童节目编导童心

张新秋

摘要:电视机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随着儿童与电视交流时间的增多已经悄然代替了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它要引导孩子去认识社会并逐渐适应社会。所以这就对广大的儿童节目制作者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们不但要准确把握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审美心理,还要有广阔的知识面和较高的专业技能,尤其是对与儿童有直接接触的儿童节目主持人的素质要求比较高。

关键词:儿童节目 童心 社会化 编导 主持人

中图分类号:G2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8-

据保守估计,学前儿童在醒着的时间里有超过1/3的时间在看电视,9个月大的婴儿一天也有90分钟的时间在看电视,一些儿童看电视的时间要比他们与家人交谈的时间长得多,甚至一些孩子花在电视上的时间比他们上学和做作业的时间加起来还要多50%(只有睡觉的时间多于看电视的时间),也就是说,儿童已经成为最大、最稳定的电视收视群体。那么,面对儿童对电视节目如此大的需求,作为媒体或者儿童节目制作方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呢?应该制作怎样的节目来满足儿童的需要、辅助儿童成长呢?

首先,作为成年人的创作者们应该认识到,儿童和成年人从电视中接收信息的能力是不同的,他们从电视上看到的和理解的东西与成年人相比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因为他们缺少成年人所积累的经验,他们的背景概念大多是不完整的或者是片断式的。一些研究者已经认识到儿童并不能完全理解他们看到的一切。例如,学前儿童对人们的情感和动机理解得非常少。另外,现代儿童的心理已不是人们原来想象的那么简单了,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已趋于早熟,就像人们所说的“小大人”。他们常常会提出一些幼稚可笑却 又出人意料的问题,他们的兴趣涉及宇宙万物,想象力无边无际,犹如天马行空。他们不满足于只看“自己的世界”,还想看到自己心目中认为的“大人世界和自然界”。也就是说他们想从自己的角度去了解成人的世界,盼望着与社会接轨。所以儿童电视节目应该从儿童的视点、儿童的趣味出发来制作,得到社会的认可,并要蕴含一定的哲理和寓意,这样才能吸引儿童也能让成人看到节目的价值,换句话说,儿童电视节目的形态应该是儿童化的,而其中又应该包孕着丰富的知识、闪光的智慧和无限趣味。这样的形态才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例如动画片《狮子王》、《宝莲灯》等。

其次,儿童节目的编导们要有一颗童心,制作真正具有童心、童真、童趣的节目。但编导的“童心”不能等同于儿童的“童心”,在写出童趣的同时,还要赋予作品比较深的内涵,足以启发儿童的思考。因为在一定程度上,电视已经代替了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它要引导孩子去认识社会并逐渐适应社会,肩负着逐步实现儿童“社会化”的教育责任。这一点与节目制作的宗旨也是一脉相承的。

第三,作为一名儿童电视编导还要有高度的道德修养和敏锐的观察力。要善于捕捉和选择有价值的并且适合儿童观看的题材,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意取材。这首先就要求编导有广阔的知识面,上下五千年,纵横国内外,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是可以表现的对象,大千世界、丰富多彩的生活都是编导要表现的领域,他们要成为各方面都懂得的“杂家”。另外,创新精神也是不可缺少的。由于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已经和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电视观众的欣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不再满足于屏幕上公式化、概念化、形式单一死板的节目,所以墨守陈规是不行的,要懂得融会贯通,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否则就会失去吸引力、失去受众、失去市场、失去发展的空间。

第四,编导们要为每个节目每一个作品做出预测,预测它的艺术效果,看能否符合儿童的欣赏特点和理解能力,还要预测它的社会效果,看能否在观众中产生较大的反响,尤其是预测能否在儿童的成长过程和社会化进程中起到正确的指导作用,这是制作节目的主旨和关键所在。所谓“社会化”是指儿童学习适宜于他们年龄和性别的行为的过程。在儿童的社会化进程中,儿童适应了社会的传统,形成了世界观、价值观以及群体的习惯。儿童通过这个途径学会了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应该遵守的规则——比如当人们微笑或大笑时意味着什么,以及应该何时和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是关乎儿童能够健康成长,关乎培养祖国未来建设者的大事,绝不可以轻慢。

第五,我们不能忽视儿童节目的标志性人物——主持人。儿童电视节目主持人属于电视节目主持人这一主持群体,因此,他们既要具有主持人共有的特点,即要有较好的形象和表达能力、机敏的应变能力、现场组织调动能力、较高的知识层次、亲和力和采访能力,除此之外,作为与孩子们打交道的主持人来说还应具备以下几点:童心、童趣、童情,善于和孩子们交朋友;具有丰富的少儿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循循善诱、活泼开朗、平等交流。我们所熟知的鞠萍姐姐就是少儿节目类主持人的成功典范。自从1984年12月中央电视台开设儿童栏目《七巧板》以后,鞠萍姐姐就一直活跃在儿童节目的舞台上,可以说是此类节目的“常青树”。她不但受到了小朋友的热烈欢迎,也得到了各位家长的肯定。

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为了祖国的明天,广大的儿童节目制作者应该本着一切从儿童的角度和利益出发来考虑问题的原则,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参考文献:

[1]【英】Schaffer,H.R,王莉译.儿童心理学.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2]宋蕾.中国电视节目市场概论.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刘燕南.电视收视率解析.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4]卜卫.谈谈儿童节目的定位.电视研究.1996(10).

猜你喜欢

儿童节目编导童心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论行进旗舞编导与舞蹈编导的区别
二胎开放政策下的儿童节目发展探究
“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