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年级应用题的教学

2009-01-11刘讯锋

师道·教研 2009年11期
关键词:加数小鸡应用题

刘讯锋

在高年级解答复合应用题时,教师都会将复合应用题分解成几道有关联的简单应用题,从而让学生找到解决途径.因此,教会学生掌握简单应用题的解法,是分析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基础.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应加强简单应用题的教学,为低年级学生在高年级学习复合应用题打下扎实的基础.下面笔者将简单应用题分成三类来谈谈.

第一类:求总数、求剩余数的简单应用题

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明显,能直接反映四则运算的意义,而且都是正向叙述,学生容易理解.根据这类应用题的特点,在教学中应注意与最初的四则运算的教学同步进行.

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就可以通过看图口述的方法,渗透应用题的教学,把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和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紧密联系起来.一方面,使学生通过有关的应用题来初步了解运算意义;另一方面,使学生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来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应用题的具体内容,通过直观的语言、动作和教具的演示,使学生初步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然后引导学生去区分应用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确定计算方法,从而逐步提高分析简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能力.

第二类:求两数相差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

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不是直接反映四则运算的意义,而且还包括正向和反向叙述,难度较大.如:小明家养了5只大鸡,8只小鸡,小鸡比大鸡多几只?要引导学生这样推理:只要从小鸡的只数中去掉与大鸡同样多的只数,剩下的就是小鸡比大鸡多的只数.于是,题中的数量关系也就转化成了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直接反映了减法运算的意义,问题也就不难解答了.

对反向叙述的题目,还要引导学生多进行一番推理.先根据数量间的可逆性质,把反向的问题转化成正向问题,然后再根据等量关系,转化成第一类应用题.例如:小明家养了5只大鸡,比小鸡少了3只,小鸡有几只?先引导学生这样推理:大鸡比小鸡少3只,就是小鸡比大鸡多3只.然后再进一步推理:只要把小鸡跟大鸡同样多的只数和小鸡比大鸡多的只数合起来,就可以求出小鸡的只数.这样题中的数量关系就转化成了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直接揭示了加法运算的意义,就可以确定用加法计算了.

第三类:求未知加数、未知被减数和减数

这类应用题的特点是给出了运算的一个组成部分和运算结果,要求出另一个组成部分.这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都是间接反映四则运算的意义的,分析时需要逆向思考.引导学生根据运算的组成部分和得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把它们转化为第一类的问题.例如:小花吃了4个桃子,还剩下3个,小花原来有几个桃子?这是求未知被减数的问题,但教学时不能让学生根据“被减数=差+减数”这个关系式去确定算法,而应引导学生具体分析:小花原来有的桃子数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已经吃掉的个数,另一部分是剩下的个数.所以要求小花原来有几个桃子,只要把这两部分合并起来进行解答.又如:小芳原来有6本书,爸爸又给她买了一些,现在一共有8本书,爸爸给她买了多少本书?这是求未知加数的应用题,也不能让学生根据“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这个抽象关系解题,而要让学生这样想:小芳现有的书总数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原来有的书的本数,另一部分是爸爸又给她买的本数.如果从现有的本数中去掉原有的那一部分,剩下的就是爸爸又给她买的本数了.这样也就可以根据减法运算的意义来进行解答了.

虽然我们把低年级简单应用题教学归纳为上述三类,但它们之间又有内在联系,我们应根据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影响应用题难易程度的因素来进行分析,通过综合对比练习,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

加数小鸡应用题
分解加数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小鸡想飞
不计算也能比大小
加减法的错中求解
喜羊羊的比较方法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