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作教学的六个特性

2009-01-11谢文英

师道·教研 2009年11期
关键词:水仙橘子事物

谢文英

生活多姿多彩,作文的材料取之不尽,而为何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时却无从下手呢?究其原因,一是他们缺乏生活体验,二是缺乏兴趣,平时不注意观察积累。为此,我认为可以从“六个特性”上突破。

一、习作教学要有生活性

作文反映社会现象、生活实际、事物特征,作文离不开生活,离不开实践,要让学生重视生活实践,用五官去观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感兴趣的熟悉的内容,用眼看、用耳听、用鼻闻、用口尝、用手摸,亲身体验生活,掌握第一手资料,把自己看到的、尝到的、闻到的、感觉到的写下来。例如,我让学生观察橘子。橘子表面看来虽然凹凸不平,但用手摸摸,给人的感觉却很光滑。用手剥开橘黄色的外衣,顿时,一股带着酸甜的清香直扑鼻子;再看它的果肉,里面大约有八九瓣,很规则地排列着,每一瓣都像弯弯的月儿;用嘴吸,酸甜的果汁直透心脾,让人爱不释手。让学生认识到小小橘子,也是作文的材料。有了生活的体验,学生们就不难写出好文章来。

二、习作教学要有多样性

我们教师切忌用单一乏味的形式要求学生作文,这样学生非但写不好作文,甚至会害怕、厌恶作文。因此,在作文教学时,除了完成书上的习作,还可以引导学生勤写日记,写作读书笔记,根据自己的生活,尽情地想,大胆地写,畅所欲言。老师应引导学生把日常生活中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用日记的形式记下来,甚至只是记录下简单的词汇;鼓励他们把看到的一本好书或者听到的有趣故事用读书笔记的形式写下来;将对事物的看法用一个片段写下来;多记录自己的亲身经历。学生勤观察、勤积累、勤动手,形式多样,长期坚持,何愁写不好作文?

三、习作教学要有层次性

所谓层次,即是“坡度性”,这个“度”并不是以字数为凭据,而是从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水平等方面考虑,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另外,对认识事物的发展也要有一个认识的坡度,要看到学生认识事物能力的差异。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写“水仙花”时,就有意识知道学生分阶段性观察:在水仙培育生长时期,引导学生观察水仙的生长情况——即水仙的外表特征变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见解写出不同程度的文章来;在水仙吐蕊开花时期,可重点对水仙的花蕊进行描绘,对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引导他们向更高层次探索,说说人们为什么称水仙为“凌波仙子”,里面有什么深意和内涵。这样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地进行教学,让学生的习作能力稳步提高。

四、习作教学要有渗透性

老师平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领悟作文。例如,我们阅读一篇文章,可以引导学生注意作者的文章结构、遣词造句等方面的知识,阅读后摹写一个片段,或谈谈自己的看法、体会。再如,可以引导学生说说,看了一部电视剧后,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然后再写下来。总之,不管是在学校学习,还是在课外活动,我们都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观察事物,用作文的目光留意周围的一切,这样有机地渗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作文。随着年龄的长大,学生的习作水平就会逐渐提高。

五、习作教学要有趣味性

要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学写。我们可以多组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调动学生的情趣,多提供一些机会让学生去实践,让他们去动手、动脑,让他们多玩、多学,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如引导学生养金鱼、种花草、做实验。让他们玩得高兴、玩出名堂、玩出情趣。只有这样,学生作文才能写出真情实感,觉得有话可说、有情可发。

六、习作教学要有激励性

在平时作文教学中可通过以下途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1)自己评赏:组织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自评自赏,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划出自己感觉最好的词句,多读多品味;(2)交流评赏:请小作者上台朗读自己的文章,给学生一种成就感,以此来激发写作的热情;(3)重视储备:建议学生准备一个“聚宝箱”,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把看到、听到、自己经历过的东西放进去。久而久之,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材料。

事实证明,根据小学习作的“六性”进行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教无定法,我相信只要努力探讨,认真琢磨,鼓励学生观察生活、观察世界,引导他们在练笔、借鉴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就一定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爱上写作,并在写作能力上获得提高。

责任编辑 李 淳

猜你喜欢

水仙橘子事物
一株水仙
橘子沉浮记
爱丁堡水仙
漂浮的橘子
橘子的自述
分橘子
我喜欢洋水仙
奇妙事物用心看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