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更好地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

2009-01-11朱凤兰

师道·教研 2009年11期
关键词:教师应单词习惯

朱凤兰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英语是启蒙入门阶段的教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要达到五个目的:语言教学目的,思想情感教育目的,智力发展目的,发展学生自学能力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目的。”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们该如何有效地达到这五个目的呢?

1. 语言教学的目的。语言技能的获得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较真实的语言交际情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建立轻松愉快的学习心理气氛,形成交际信息差,而情景的设置要注意以小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以日常生活和周围的环境为主线,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达到语言教学的目的。

低龄段的孩子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较弱,活泼好动,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应主要采用孩子喜闻乐见的儿歌、童谣、游戏、童话故事、漫画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来表现英语教学。例如,在学习颜色时,我把颜色的单词编串成一首有趣的童谣,让孩子们边唱边表演:蓝蓝的天空飘白云,blue,blue蓝天空/ 红红的太阳升起来,red,red红太阳/ 绿绿的草儿挺直腰,green,green绿草儿/ 粉红的花儿笑弯腰,pink,pink粉红花/ 黄黄的鸭梨透心甜,yellow,yellow黄鸭梨/ 色彩缤纷的世界多美丽,多美丽!而中、高年龄段的教学,则要在此基础上逐渐转移为情景对话、优美小诗、有节奏的chant、语言游戏等来表现。

2. 思想品德、情感教育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利用语言材料,通过大量的语言活动(其中包括对话、游戏和角色扮演)渗透一定的人文教育,培育学生同情、尊重、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情感,有集体主义观念等良好的习惯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例如,在教学问候语时适当渗透外国的情感教育观,外国人“Im sorry”“excuse me”“thank you”总不离口,借渗透的时候教育学生:要做个品行好的gentleman,讲文明,讲礼貌。

3. 智力发展的目的。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发展大体上要经历从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外语教学要使学生原有的思维结构经过利用、限制、改造,使其适应于新的语言工具,从而获得进一步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观察、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能力的培养,来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探讨、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自由创设情境,相互练习对话,分组表演,提高学习的效率。

此外,在注意培养儿童思维能力的同时,应该注意发展他们的其它能力。例如,引导学生通过对所需记忆单词本身结构的分析,找出单词内部隐含着的结构关系,提高记忆效果:(1)形象关系。例如在教学body一课中,学生容易混淆eye和ear,于是,我通过形象的记忆方法,让学生对eye展开想象:y就像倒着的鼻子,左右两边的e就像眼睛一样。这样一来,我发现学生记得可牢了,也不混淆了。(2)谐音关系。我们中文中有单词是外来词,如沙发、可乐、T恤等,那么在学习此类单词时不妨以此为记忆的切入口。如sofa,sofa是沙发,coke,coke是可乐。这样一来,学生就乐于记忆了。(3)组合关系及包含关系(略)。

4.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教师即使在教学的起始阶段,也要注意培养学生自学英语的能力。在课堂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在学完一个句型之后如何举一反三;如何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更好地加以掌握;如何记笔记,记忆与运用词汇;如何在课后自己听音、复习课文和预习课文;如何质疑问题,运用参考材料和工具书自己解决难题;如何为自己确立目标,制定计划,充分利用时间学以致用等,教师都应有系统、生动的指导,使学生在经过一定阶段的学习实践之后,逐步形成既适合自身特点,又符合英语学习规律的自学能力。

5. 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目的。在起始阶段,教师要针对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容易转移的特点,以多变的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知正确的学习习惯。比如养成细心倾听、积极模仿,大胆发言练习的习惯等。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必须与激发儿童的兴趣结合起来;要注重通过游戏、比赛、表演来激发兴趣。总之,教师应贯彻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原则,让学习习惯的养成随学生智力逐步提高,逐步完善。

责任编辑 邹韵文

猜你喜欢

教师应单词习惯
单词连一连
看图填单词
看完这些单词的翻译,整个人都不好了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
单词拾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