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教学+合作性学习”英语教学模式探究

2009-01-11

师道·教研 2009年11期
关键词:合作性建构主义支架

李 磊

英语教学经历了传统的语法中心教学法,到功能教学法乃至如今流行的交际教学法,改革创新成为必然趋势。但不能否认,目前,我们的英语课堂还有一系列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聋哑英语”现象、死记硬背、师生间一对多的单一学习形式现象等。“主题教学+合作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较好地改变这些现状。

理论依据

1. 现代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外部灌输的结果,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建构主义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而小组合作性学习正是遵循了学生占主导地位的一种课堂组织形式。

2. 支架式教学理论依据。“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框架应按照学生智力的“最邻近发展区”来建立,通过脚手架的支架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体系可分为搭建支架、进入情景、独立探索、协作学习以及效果评价。

主题教学

主题教学是以反映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为教学内容,以“主题——话题——细节”为主要教学步骤,在主题重申、研究、运用、扩充、评价五个过程中,实现学生自主建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主题教学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新课程教材的编排采取的就是一课一主题,涉及到英语国家的人文、地理、人物、游记、历史、科普、生活等方方面面。

主题教学模式以语言教学交际论、建构主义以及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摒弃了传统的综合英语课以课文阅读理解为主的教学方法,同时综合了研究性学习、任务型教学的优点,以研究、讨论为主要教学活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

“主题教学+合作性学习”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分析,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情境创设。信息资源设计。自主学习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设计。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强化练习设计。它的特点是从传统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并且“用交流的方式学习交流性的语言”。操作时,主题教学的一课一主题,将三维目标落实到每一课时,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同时将合作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探究和体验的过程,促使学生快速进入兴趣学习状态。而主题与小组活动的结合,使组员们都能发挥优势,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主题教学+合作性学习”教学模式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组3—6人,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同时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主题教学+合作性学习”的基本教学流程如下图:

成功的主题与合作性学习相结合教学模式,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素:个体责任性、团队合作性、引导正确性、形式多样性、评价合理性。教学模式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教师在操作时可能片面注重形式,忽视最终目标,课堂上虽然出现了生生互动的热闹场面,但是学生们记住了多少,能否实现从说到写,都需要评价来检测。另外有对于个体差异性的考虑,小组内有没有出现掉队生的问题。基本上由教师预设主题选择、过程设计、提出问题、难易程度量化处理等,留给学生课堂生成的时间空间依然不足,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外及时完成对学生的反馈指导。

责任编辑 魏文琦

猜你喜欢

合作性建构主义支架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小组合作性学习对中职护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探讨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星敏感器支架的改进设计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翻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