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实践

2009-01-11罗勇武陈学锋

师道·教研 2009年11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工作过程工学结合

覃 岭 罗勇武 陈学锋

摘要:在调研顺德地区产业对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定位的基础上,根据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调研反馈意见的分析和总结,构建了数控技术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基于工作过程构建了相应的课程体系,基于工作项目构建了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典型课程为例分析了课程教学内容的组成、特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

关键词: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工学结合;工作过程;工作项目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提出: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要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由此可见,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为适应地区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构建并实践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

一、基于工学结合,构建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顺德地区机械装备制造业布局已形成伦教国际木工及玻璃机械集群区、陈村国际压力及陶瓷机械集群区、大良国际塑料机械集群区、容桂模具工业集群区、勒流国际交通机械集群区,其中木工机械、压力机械、塑料机械三者分别占广东市场的60%、40%和30%,在广东处于领先地位。

通过对顺德地区机械装备制造业企业的调研和分析,顺德地区企业对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分布比例依次为:数控工艺员和编程员,约占75%的企业提出该类岗位需求(下同)——数控设备操作工、质量检验员约各占54%——设备销售与售后服务人员占33%——设计员(含绘图)占25%——生产一线管理员、设备维修与维护人员各占21%——中层管理占8%——其他占4%。对上述工作性质进行归类,我们得到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岗位为:数控加工工艺设计与数控加工程序编制;数控设备的操作;CAD/CAM软件应用。次要就业岗位有:数控系统或设备的销售与技术服务工作;数控设备的安装调试及维修;普通机械加工设备的操作;车间生产组织与管理工作。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强化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按工与学交替安排教学计划,实践性教学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50%。学生在校三年期间,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确保三年不断线。一年级学生有2周以上到企业实习,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了解从事该职业岗位(群)所必备的知识、技能;校内实训结合专业知识学习,着重培养基本操作技能。二年级安排6周时间进入企业顶岗实习,较为熟练地掌握专业技能,接受态度、诚信等教育,进一步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全面要求;校内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进一步掌握专业技能。三年级继续安排半年的顶岗实习,进一步学习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模式,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就生产过程中的一个或两个问题,在教师与兼职教师指导下,进行深入的探究,写出总结或论文,确保顶岗实习质量。在实训、实习过程中,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向工人、师傅学习技能操作和劳动态度,向技术人员学习技术及创新精神,向企业领导、经理学习创业精神和能力,从中领悟做人与做事的道理。

二、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结构设计体现素质养成与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便于学生做人做事的态度和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与形成。课程体系形成过程如图1所示。

数控技术专业以“数控加工工艺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数控技术专业知识课程与技术技能课程体现以培养学生数控加工工艺能力为主线。数控加工工艺能力构成如图2所示[1]。

其中前4项能力为行业的公共能力,后两项为专业技术能力。

根据数控加工工艺能力形成所需的知识与技术技能要求,形成专业主干课程体系,专业主干课程体系结构如图3所示。

职业素质的养成通过诸多环节实现,如上、下课模拟企业上、下班的打卡制度,使学生体验企业的管理制度,培养学生遵守劳动纪律的良好习惯和职业道德;按设备操作规程考核学生的操作,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等职业素质;按照产品技术要求和规范检验学生的实训成果,以培养学生的产品质量观念,对不合格的产品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学习小组以及组长负责制,相互学习提高,但每位学生需独立完成教学内容要求,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教学任务分阶段完成,同时分阶段考核,考核合格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学习,培养学生规范流程意识。

三、基于工作项目,构建课程

1. 构建了适应机械制造装备业的基本技能和知识的课程

根据对顺德机械制造装备业的调研和分析,机械制造装备业共同需要学生掌握必备的识图、制图能力,对常见机构的拆装、调试、测绘的能力,对常见零部件的加工工艺制定、加工、检测的能力。据此,我们对科目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设置了《现代机械制图》《机械分析应用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三门行业公共技能和知识的课程和相应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三门课程的构成如图4所示。

2. 专业核心课程体现针对性、实用性和创新性

由图3可知,数控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为《CAD/CAM技术应用》《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两门课程。在此以《CAD/CAM技术应用》为例介绍专业核心课程的构建:《CAD/CAM技术应用》课程主要由实际生产中的经验归纳总结的数控加工工艺策略和具体的加工案例两部分内容组成。案例部分由一般常见零件、模具的主要零件、模具电极、产品模型(通常称为手板)等四大类零件组成,每大类零件有3~4个项目案例组成,每个案例由结构造型和数控加工程序编制两个部分组成,结构造型部分由案例的结构分析、技术要求分析、案例的造型方法分析、案例的造型实操步骤、小结等几个部分组成,数控加工程序编制部分由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数控加工程序编制的实操步骤、后置处理、仿真加工、工艺总结等几个部分组成。案例部分出上述内容外,每个案例具有造型和编程的完整的视频录像文件,根据案例的类型,四大类零件分别给3~4个学生自主练习的案例。

本课程以典型产品为载体来设计教学活动,按照工作过程设计学习过程。以典型机械零件、模具产品为载体来设计活动、组织教学,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典型产品的选择体现了顺德区域经济的特点,兼顾先进性、典型性、通用性,活动设计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教学需要。这样,就把教师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企业生产和工作过程联系了起来,使学习内容充分体现企业实际需要,让学生在项目实施中训练操作技能、团队合作和沟通技能、工作能力和方法能力,体验企业工作过程和氛围,构建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指导、咨询作用,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自行处理项目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四、课程内容及教学安排

在此仅以《CAD/CAM技术应用》为例。本课程是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教学方式为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训练同步进行。具体项目如表1,项目四和项目七的任务分解如表2。

在进行了前三个单元的项目训练后,我们会让学生进行阶段总结,之后进行第四单元淋浴喷头项目的测绘与设计工作,这是进行产品开发的常规手段。最后我们的第七单元以一款新产品的开发项目作为课程的结束,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学生分组进行,根据一个具体的产品(如闹钟、玩具)进行产品工业造型设计、产品三维结构设计,绘出产品装配图和零件二维图。对产品样板进行数控编程和上机加工,并可延伸到毕业设计与制作阶段,进行模具结构设计,模具数控编程加工。

五、实践效果

从2006年6月到2008年6月,学生参加高级工考证,初次通过率为85.2%,补考后获证率98.1%;从2007年10月到2008年10月,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有两批共91名学生到我院进行数控铣高级工技能强化培训,获证率98.8%;四年平均就业率为99.1%;据不完全统计,其中5人被有关职业院校聘为实训指导教师,23人自主创业,21人次成为企业的班组长;近四年有47人次学生,在数控、模具类技能大赛上获省级以上奖项,其中获广东省级比赛团体一等奖5次,获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还有1人获第三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数控铣第七名。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校目前数控技术为省级示范性建设专业,《CAD/CAM技术应用》《机械分析应用基础》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为院级精品课程,《CAD/CAM技术应用》等5本自编教材得到学院资助,其中3本为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承担《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探索——<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等3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和《校企合作与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改革创新研究与实践》等4项院级教学改革项目。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 号.

[3]覃岭等. 两年制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构建的实践[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72-75.

[4]李谟树等. 数控技术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80-83.

[5]潘春胜.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难点解析及对策[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7:75-76.

[6]胡邦曜.创建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7:68-70.

责任编辑罗峰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方案工作过程工学结合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大学生绿色消费观进行全过程培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