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绪调控与快乐人生

2009-01-11郑小军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2009年10期
关键词:快乐情绪人生

【摘要】情绪调控和快乐人生关系密切,个体要拥有快乐的人生,必须调控好自身情绪,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同时,还要做到有明确的目标;朝着目标全力以赴;善于寻找身边的快乐,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自得其乐;终身学习,不断提升心灵的境界。

【关键词】情绪;情绪调控;快乐;人生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绪是人心理活动动力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性形成的重要基础,还和心理健康息息相关。因此,个体只有自觉调控好自身情绪,才能拥有快乐的人生。

一、情绪调控的涵义

人们对情绪调控存在以下两种常见错误认识:一种将之等同于对情绪的一味压抑;另一种则主张想发则发,无须任何克制。但医学研究表明,经常忍气吞声,有泪往肚里咽的人由于过度克制自己的情绪,易导致人体免疫功能降低,得癌症的几率会大大增加。生活经验则告诉我们,坏情绪是可以互相“传染”的,不信请看下面这个故事:

一个总经理训斥了一名职员;职员无奈,便转而训斥他的下属;下属窝火,回家后莫名其妙地把气撒在妻子的身上;妻子气极,便把受到的委屈一古脑儿发泄在儿子身上,打了儿子一个耳光;儿子恼怒之际,飞起一脚踢向小狗;小狗疼得乱窜,发疯似地冲出门乱咬,正好咬伤从这路过的总经理。

情绪调控指个体以心理学知识原理为指导,采用正确的方法和技术来管理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处于良好情绪状态的活动或过程。所谓正确的方法和技术指以适当的方式来抒发情绪,一味忍而不发固然不好,而不加丝毫克制、随意乱发也终将害人害己。所谓良好情绪状态,总体上表现为正性情绪体验多于负性情绪体验。譬如快乐,一个人天天快乐且时时快乐是不可能的,也可能是一种病态,但天天都有快乐时,快乐多于不快乐时则完全可能,这也是快乐人生的重要特征。

二、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根据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一般可以把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应激三种状态。

(一)保持良好的心境

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即平常所说的心情。从发生的强度来看,微弱而平稳;从持续的时间来看,少则几天,多则数年;从影响的范围来看,具有非定向的弥散性,不只是指向某一特定对象,而是使人的整个生活都带上它的色彩。

从反映的角度看,情绪具有较大的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特点,往往随情境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弱和消失。情绪不佳时,出去走走有助于摆脱它,譬如散散步、旅行、听相声、探亲访友等;或专注地去做自己该做的事、喜欢做的事;甚至主动去回想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幸福往事。此外,有研究表明,面部表情可能激活和放大某些情绪状态,譬如高兴就可由发笑而生。笑被喻为“精神上的消毒剂。”可以使人抒发健康的感情,消除神经紧张,驱散愁闷,忘记不幸,减轻精神压力等。因此,我们要学会经常笑,发自内心地笑,真诚自然地笑,大方开怀地畅笑。形成心境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但人的心境不是由这些因素机械决定的,而是与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人格特征等密切相关。因此,个体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形成豁达开朗、乐观向上的人格特征,以在各种艰难困苦面前保持良好的心境。个体要学会接受自己的不佳情绪,相信任何情绪都有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以避免注意聚焦的放大效应。

(二)控制消极的激情

激情是一种持续时间短、表现剧烈、失去自控力的情绪状态。处于激情中的人往往有一种情不自禁、身不由己的感觉。正因为如此,消极的激情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和危害性,使得不少人因一时冲动失去理智,一失足成千古恨。

控制消极激情的根本方法是加强自身涵养,拓宽心理容量,即我们平时所说的气量。气量大的人在经受较强刺激时也不会轻易产生消极的激情,气量小的人则不然。当然,掌握一套操作手段也是完全必要的。以控制愤怒为例,首先要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爆发的愤怒情绪,绝大多数都是由一些寻常小事引起,并不值得为之大为光火。怒气刚发生时,及时制怒比较有效,可把舌头在嘴里转上十个圈,或从一默念到十,用拇指指尖用力按另一只手的合谷或内关穴等。激情来得快,去得也快,延迟怒气爆发的时间有助于把我们重新拉回冷静、理智的状态。当怒气有所消退时,可尝试采用某些劝诫语来暗示提醒自己,譬如“愤怒都是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发怒是无能的表现,既伤自己,又伤别人,还于事无补”、“发怒不但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还会使事情变得更糟。”如果你有随身携带镜子的习惯,生气时可拿出来照一照,看看自己的脸有多丑,有多难看,然后努力拿出笑容,看看是不是很悦目。

(三)减少消极的应激反应

应激是由于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应激源作用于人体,通过心理、心理——生理中介机制的作用后会产生各种反应。一般情况下,应激更易导致消极的反应,如过度焦虑、紧张、绝望,认识能力降低,脱离与社会接触,物质滥用,放弃承担社会责任,甚至导致各种应激相关障碍,如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等。

如何减少消极的应激反应呢?实践表明,事先的演练是有效手段,如军人的实战训练、民兵的防空演习、学生的模拟考试等。由于认知因素影响着应激反应的发生与否及强弱程度,因此,个体要重建安全感,增强效能感,形成积极的认知评价。此外,还要注意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自己在必要时可获得良好的社会支持;注重加强自身修养,形成健全的人格;掌握有效的应对方式,或调节由应激引起的情绪反应,或改变应激引起的问题,或者在不具备解决问题的条件时暂时选择回避等。

三、拥有快乐的人生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前者把人生变成一次义务的履行,后者把人生变成一场权利的争夺,都脱不开计较,无视人的心灵生活,遮蔽了人的真性情。周国平先生套孔子的句式说:“至人喻于情。”主张率性而行,适情而止,实现真实的自我。这样一来就可以免除许多琐屑的烦恼和渺小的痛苦,拥有快乐的人生。具体讲,个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有明确的目标

一个病人曾经说过:“原本我很正常,直到我有时间开始胡思乱想,才得上了病。”有人把百无聊赖妙解为一百次无聊可以把人变成一个无赖。照我看来,缺乏目标,成天无所事事也可能诱发很多的情绪疾病。目标给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提供前进的动力。有目标才能在遭受挫折、打击和失意时,依然做到心有所恃,情有所依。目标越明确,行动越自觉,自觉的行动才能导致好的结果。光有远大的目标还不行,要把大目标分解成不同层次的目标群,使自己时时有事做,时时都能体验成功,这样就能以良好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减少不良情绪的滋生。

(二)朝着目标全力以赴

目标确立后,朝着目标全力以赴是调整身心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它的好处在于可以使人变得专注、忙碌而充实,同时也有利于目标的顺利实现,而目标的顺利实现自然导致快乐的产生。“工作疗法”的理论早已证明,劳动和药剂有同样的疗效,保持忙碌是精神病患者最好的麻醉剂。当一个人处于专注、忙碌和充实的状态时,他的血液更加流畅,头脑更加灵活、生命力也变得更加强韧。由于没有时间去想各种烦心事,烦恼自然一扫而光。随着目标的不断实现,个体可以无数次地激发起正面的情绪,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体验到健康、快乐和幸福。

(三)善于寻找身边的快乐,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自得其乐

善于寻找身边的快乐是事业成功的助推剂,它使得人们从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直接获得回报,从而既享受过程,又享受结果。工作是解除病痛的良方,怀着快乐的心情工作可以有效地减少情绪诱发病。一个人干什么工作虽然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他究竟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来工作。认为干的是自己喜欢的工作就一定会很快乐,不过是一种很天真的想法。事实上,任何工作总是存在让人疲惫,让人痛苦的地方。只有善于寻找身边的快乐,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自得其乐,才不会以工作为苦事,时刻保持愉悦心情,提高活动的效率。

(四)终身学习,不断提升心灵的境界

现代人情绪不佳的常见原因是由于生存、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压力。要成功地化解这些压力,个体必须通过终身不间断、持之以恒的学习来获取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终身学习是个人求胜之门,也是个体保持情绪健康的根本方法。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是学习,参加工作和社会实践也是学习,工作之余进行严肃的阅读和思考还是学习。我们既要学那些明显有用的东西,也要学那些看似没用的东西。譬如哲学、艺术等,看似无用,其实大有用处。可以提升我们心灵的境界,使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对人生的理解更深刻。

参考文献

[1]卢家楣等主编.心理学:基础理论及其教育应用(修订本)[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马存根主编.医学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张鹤编著.和焦虑保持距离:情绪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4]姜俊红主编.心理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5]周国平著.在义与利之外[A]守望的距离:周国平散文集[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6:189.

作者简介:郑小军(1974—),男,学士,达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及学生心理教育。

猜你喜欢

快乐情绪人生
人生中的某一天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愉快教学让音乐课堂轻松快乐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情绪认同
独一无二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