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任务驱动链接高职实用语文教学初探

2009-01-11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2009年10期
关键词:组织实施教学原则职业教育

王 燕 李 静

【摘要】实用语文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在高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背景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实用语文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挖掘潜能,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任务模块,把握教学的基本原则,更好地组织实施和宏观调控,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关键词】职业教育;实用语文;确立教学法;任务驱动模块;教学原则;组织实施;过程调控

“形成一种独立的学习方法,要比获得知识更为重要”(卢梭语)。好方法能使我们的学习和研究事半功倍,受益终身。同样,任何教学的实施也无一例外要搭载恰切的方法。方 法的选择和传授应该是教师施教时的双向目标,它是实现教学任务,提升教学质量的锐利武器,是实现“授之以‘渔”的高层次教学目标的途径。高职教育要切实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针,就须选择实践性、实用性强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1.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实用语文教学中的确立

职业教育是西方工业革命的产儿,早在杜威的教育思想中就闪耀着职业教育思想之光,他提出的“职业活动中心论”和“做中学”的职业教育理念,成为职业教育观的核心。到了20世纪90年代,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又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自主建构、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并与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法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基于以上教学理论而形成的,并契合于职业教育的特性理念。它是以问题探究为引领、以自主开放为平台、以创新思维为目标,以完成真实任务做驱动,能较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加强课程内容与实践之间的关联性,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现场感,也较好地体现了教学方法的双边性、发展性、最优化的特点。

实用语文(即应用文)与文学作品新颖奇特的构思、自由灵活的手法、细腻情意的语言、飞扬飘逸的辞采相比,由于受自身特定的行文目的、规范体式、庄重语体的局限,加之行文受政策法规、具体事务对象和其时效性的限制,作为“艺文之末品,政事之先务”(刘勰语)的应用文显示了创作简单乏味的一面,学生往往缺乏创作热情。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方法的传统落保守,缺乏创新,特别不注重学生写作实践,再加之学生缺失社会实践的体验和工作才干的储备,缺乏全面看待和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缺少做事操作的经验,使得课堂教学呆板,学生学习兴趣低落,教学和学习效果均不佳,甚至出现教师不喜教,学生不喜学的尴尬局面。为了扭转实用语文这种易讲难练的普遍状况,突破传统教学弊端,拓宽实用语文教学口径,确保学习的有效性,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开展应用写作实践活动,以真实社会为土壤,以现实任务为驱动,培植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基本教学思路是:将应用写作知识搭载于任务驱动教学活动中,以项目任务牵引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在真实具体的写作情景、亲历亲为的实践氛围中完成写作任务,实现学生诸多能力的构建,从而完成强化应用写作、提升人文素养、传授学习方法、培养综合能力的语文教学重任,最终实现学习方法向其他学科的迁移。

2.任务驱动教学模块与教学原则

再好的战术,如果没有良将指挥和士兵突击,就没有好的战果。同样,再好的教学方法,如果没有教师的精心策划与学生的能动创造,也只是热闹一番,摆摆花架子而已。组织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活动,教师甚至要花平常双倍以上的精力来设计安排任务驱动教学模块的各个环节要素。

2.1 任务驱动教学活动模块的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它决定和服务于教学目标和内容。任务模块、教学内容及能力培养的设计是整个教学活动组织实施的前奏。在设计该环节时,要深入研究实用语文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并用一个恰当的活动项目将应用写作能力与综合素质能力有机地串联结合。任务的设计还应具有操作性、互动性的特点。可设计编制以下任务驱动教学模块,依不同专业班级和课时选用:

任务驱动教学模块设计一览表:

2.2 任务驱动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

“教学原则是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准则,它是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基本要求,必须体现活动的一切方面,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据此,针对该课程教学的目标任务,确立“以应用写作为主要内容,以任务驱动为主要方法,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目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教学原则。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在本学科领域和现实社会情境中,以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完成预定的任务,以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研究态度和创新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的组织中,教师要注重加强课堂教学活动管理和活动过程的控制,强调学生最大程度地投入,并严把任务关,重过程的检查与结果的评判,力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3.任务驱动教学的组织实施

任务驱动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它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和效果,决定着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活动在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情景真实的情况之下,围绕总任务,以完成每个子任务为驱动,分阶段按步骤进行。一个任务模块一般用16右左课时完成。下图以“社会调查”学习任务为例,就任务驱动教学组织实施的总体过程作一展示如图1:

每个任务模块都可按以上图示的七个阶段进行。如科学研究与科学实践活动,从组建科技兴趣小组开始,可设计拟写科技周活动方案、撰写开题报告、搜集科研情报资料、分析研究、撰写论文、进行活动总结、举行科研实践报告会(口语交流)和成果展示等具体活动环节。每个单元活动要注重观照到学生应用写作、摄取信息、接触社会、口语表达等综合能力。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注重计划和总结的反复训练,要认识到这两种文书不仅使用面最广,还体现人们做事的基本思维过程,可以说不会做事就写不好应用文,写不好应用文也就做不好事。将计划——实践——总结贯穿于每一个任务模块的始终,旨在教会学生养成“事前有计划,事后有总结”的良好的做事思维习惯,用实践经历来开启应用写作的思维空间。此外,还可要求小组交电子文本,训练学生规范文本体式,养成良好的应用写作习惯。

4.任务驱动教学的过程调控

“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恩格斯语)教学是一项双边性

的工作,是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的集合体。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活动,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的组织者、合作者、调控者的身份,以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提高学习效率、传授学生学习研究的方法为终极目标。因而,任务驱动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中最难驾驭又必须驾驭好的重要环节,过程控制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成败。教师要重视每一个任务模块的宣传鼓动,强化问题和过程意识,并从以下四方面做好过程调控:

4.1 教学过程的阶段性调控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施行者和组织者,教学组织的好坏,教学效果怎样,很大程度仰仗教师这个指挥棒。教师要首先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活动与指导、书面与口头、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的关系。任务驱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每一阶段,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精讲理论知识,重点指导小组围绕任务模块开展活动,做到收放适度。如:组织讨论、查阅资料(图书馆或电子阅览室)、调查研究(校内校外)、修改文本、督促任务完成等,养成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做事条理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潜能。过程中既要有教师的启发性引导,落实每一个教学环节,又要激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倾听乃至肯定学生不同的“声音”,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各阶段应把握的要点是:

第一阶段:启动任务。由3至6人组成小组,选举组长1名,并制订小组活动规章,做好制度保证。重在任务氛围的营造。

第二阶段:注入问题。组织小组创设问题情景,写作任务实施方案及相关文书。任务实施方案重点要突出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开题报告重在论证研究价值、基本思路等。

第三阶段:实践体验。组织小组实施方案,指导小组运用各种方法、信息载体和实验手段,围绕课题任务广泛获取资料、事实、数据,并做好记录。注意教学场地的延展,如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调查现场或社会场所等。对模拟型的任务,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创设特定情景下对特定材料的获取。

第四阶段:研究感悟。组织小组整合分析材料,处理相关数据,找准思路与问题点。可采用头脑风暴式的讨论对话,点亮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对模拟型的任务要做好活动策划和观摩前的演练。

第五阶段:书面表述。组织小组撰写文本,重点围绕任务模块涉及到的应用文书,训练学生应用写作思维,指导学生将研究成果书面化,完成写作任务。

第六阶段:反思提高。组织小组从总结中推出经验,发现问题,为下一阶段的交流展示和下一轮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活动提供借鉴。

第七阶段:成果共享。创设特定现场,组织小组选派组员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汇报,或进行现场模拟和展示观摩,以构筑良好的学习评比气氛,训练学生的实践表达能力。

4.2 课外活动的指导与监督

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活动,仅靠有限的课时是完成不了教学任务与目标的,更无法提升教学活动的效果。抓活课内,抓实课外,采用任务驱动、组长负责的方式,以课内教学牵引课外活动,把学生引到更广阔自由的课外实践活动中。这样,既延伸了教学时空平台,实现了开放性学习,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自主性。这一环节要求做到任务明确,分工细化,便于操作。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奋点,及时指导,确保课外学习活动的开展及效率。教师除亲临活动现场指导课外实践外,还可建立网上联络平台,延展教学时空。学生在这个平台上能够与教师直接对话,共同研讨交流心得想法,汇报研究活动进展情况,展示最终的活动成果等。对于模拟型的任务,教师应做好观摩前的指导。

4.3 文本资料的集中控制

任务驱动教学活动过程都贯穿了“实践——体悟”这条主线,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实践调查资料与各种文本,它显示了学生研究体验过程的学习态度与能力的深浅好坏,是下一步教学活动评价的书面依据。因此,任务全程完成后,要求各小组将所有资料形成学习档案打包上交,作为全面评定学生成绩的书面材料。主要资料有:活动方案、课题开题报告、策划书、课题研究的原始资料(包括文献资料记录、有效问卷或调查表、实验数据报告、采访提纲和记录、数据处理、讨论记录、各种草稿等)、撰制的各种文稿、活动总结、记录卡,也包括展示观摩现场拍摄的影像资料等。

4.4 结果评价的多元化调控

任务驱动教学活动结果的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标准,对教学活动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也是以学生为对象,就学生的学习和综合能力方面的发展成长给予价值上的评判,最终为教学决策服务。通过教学活动评价,诊断教学症结,发挥激励作用,有利于下一个活动的良性开展。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全文方位、多角度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可采取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对小组评价和对组员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和对学生活动过程、口头报告评价相结合。以此全面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参考文献

[1]王言根.学会学习——大学生学习引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6.

[2]黄尧.中国职业教育形势和今后发展的目标任务[J]职业技术教育(北京).2008,(12).

[3]李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设计研究——理论与实务[M]科学出版社.2007:

44-47.

[4]吴文侃.比较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36-127-163-357.

[5]赵仲邑.文心雕龙译注[M]漓江出版社.1985:231.

[6]李景霞.浅谈任务型教学法在专业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8).

[7]赵连瑞.晋秀波.写作实践训练是写作课的核心环节[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18).

作者简介:

王燕(1966—),女,云南大理人,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语文、文秘专业课教学及相关课题研究。

李静(1970—),女,云南罗平人,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语文、文秘、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教学及相关课题研究。

猜你喜欢

组织实施教学原则职业教育
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浅谈计算机设计大赛在新疆医科大学的组织实施
浅谈现代中职英语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小步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的应用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