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校体育与竞技体育资源整合与优化的研究

2009-01-11张在宁

体育与科学 2009年6期
关键词:运动队高水平竞技

张在宁

摘要:采用问卷和文献法,对北京市高校体育如何为北京市竞技体育服务,以实现学校体育和区域体育互动发展进行研究。研究提出,充分利用北京市竞技体育资源,提高生源质量,增加训练经费,改善训练条件;发挥高校优势,转移训练环境,走训练、科研、教育一体化之路。

关键词:竞技体育;资源整合和优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90(2009)06-0080-04

1问题的提出

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后,北京体育进入一个以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和特色的新阶段。在新时期条件下,高校体育如何应奥运会后学校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学校体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把握奥运会举办后的有利契机,如何深入利用奥运会对北京地区竞技体育的影响,使北京高校竞技体育向着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是北京市高校体育发展中的亟待解决问题。为此,本研究主要探讨北京市高校体育如何为北京市竞技体育服务,以实现学校体育和区域体育互动发展。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和和网络资源收集、鉴别、整理有关高校体育资源整合和优化方面的文献资料,为论文的分析与讨论奠定基础。

2.2调查研究法

主要运用走访和问卷调查法进行实际调查。针对调查研究的需要及内容,设计了《北京市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现状调查问卷》北京市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进行了调查,以了解在京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

2.3数理统计法

运用统计学处理软件对有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1高校体育资源整合与优化的内涵

“整合”主要是指由系统的整体性及其系统核心的统摄、凝聚作用而导致的使若干相关部分或因素合成为一个新的统一的整体的建构、序化过程。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来看,北京市区域内高校体育的特点表现为内部的相对同质性,即高校体育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比较接近,教育活动的地理位置相同,教育资源禀赋相似,教育发展水平也比较相近。同时,区域内高校体育具有相对独立的管理协调机制,政策上具有一致性和连续性,协调学校体育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比较容易。从此层面上来讲,学校体育区域互动发展,主要指在社会、经济和教育等要素相对同质性的条件下,北京市区域内高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整体互动发展。从现代教育发展趋势来看,学校体育要为区域体育发展提供服务,学校体育要与区域体育互动发展。在一定的区域内,高校体育资源集合、综合、融合、结合为统一协调的整体,使之产生“整体大于各部分总和”的功能,发挥整体效应,达到最佳教育效益,这就是高校体育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整合过程需要遵循优化原则,追求优化效益,也将带米优化效益,因而整合与优化是互为因果关系,相互连带一起的。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区域内高校体育资源整合与优化就是将体育资源优化组合,使高校体育资源之间建立一种互生、互补、交又融合、持续发展的生态关系,从而促进区域体育效益的提高。

高校体育资源具有多种形式和多重特性,在整合与优化中应充分把握它们载体形式的不同特征,使物质环境的、人力、组织管理的和文化的等各类体育资源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发挥优化效益。人力资源和物质环境方面的教育资源是开展高校体育教育的前提条件和必备资源,它们所产生的影响作用是比较直接和明显的,在整合与优化中应最大限度地加以开发和利用,以更好地满足高校体育和区域竞技体育发展需求。

3.2北京市高校服务于北京市体育存在的问题

3.2.1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的问题

外部机制是指体育行政部门对高校体育的重视程度,对高校体育为北京市竞技体育培养人才、参与科研服务等方面能力的认可度,这是高校体育能否为北京市竞技体育做贡献的重要前提条件。内部机制是指高等院校对自身优势的宣传与自我完善,高等院校应不失时机地加大对自身的宣传力度,使外部了解高校体育的优势。要发挥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的协调作用,促使高校体育更好地服务于北京市竞技体育。

3.2.2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问题

竞技体育院校化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新探索,是一项开拓性事业,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等院校应充分认识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形势与任务,使竞技体育管理机制与普通教育管理机制有机结合。同时,借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契机,学习与借鉴国外高等院校开展竞技体育训练,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竞技人才的成功经验,建立适应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训练网络。

3.2.3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的问题

北京市各高等院校必须打破现行的条块分割的格局和院校之间的界限,在资源的管理和使用上实行资源整合与共享,达到资源的优势互补,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效能。在项目布局上,要遵照北京市竞技体育发展的规划,充分依据各高校的训练优势和科研特长以及生源条件等因素,尽可能地避免各高校重叠设项,在人力资源培养上,各高校要做到有主有次、有轻有重,以优势项目为主,其它项目为辅。同时各高校之间要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既做到资源的优势互补,又要实现资源的共享。

3.3北京市高校发展竞技体育的措施

3.3.1与北京市体育局达成共识,高度重视竞技体育学院化

根据北京市现有高水平运动员的运动特色,将其溶入具有特色项目的高等院校,借鉴国外高水平运动员的成长、成功之路,结合北京市现有的经济条件、竞技水平,以及高校的有利环境,北京市教委与北京市体育局的领导应高瞻远瞩,革新思想,锐意进取,加快改革步伐,加大投资力度,高度重视体育向高等院校发展,逐步增强高等院校面向社会的竞争能力,突出办学特色。

3.3.2定位更高目标的办队宗旨,培养并发展特色项目

目前北京市许多高校都成立了高水平运动队,但是发展较早,开展较好的运动队还是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9所高校。近年来随着大学竞技体育竞赛的开展和赛事的增多,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见表1。如只清华大学就有30个项目,38个体育代表队,共有500多名学生运动员,其力量不可忽视。清华大学的重点项目是跳水、赛艇、射击、田径、篮球、击剑。

这些学校有良好的训练场馆,承接过许多大型的国内、国际性体育赛事,如北航是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主会场,并且还承担了国际排球锦标赛的赛事,清华大学的跳水馆属于全国一流。高校的场地优势加上科研优势,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添补了强大的力量。各高等院校应将培养世界大学生体育明星,并参加世界体育大赛并能争金夺银定为最高目标,结合当前本校运动队实际情况,突出一个或多个竞技项目特色,制定适合本校的特色的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按时间、分阶段发展高校竞技体育,在清华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林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几所竞技体育运动水平较高的院校里,重点发展优势项目,努力创办成为代表全国水平的特色运动项目训练基地,并带动其他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逐步提高高校运动队的竞技水平。

北京市现有12所高校成立了高水平运动队,占高校总数的19.6%。随着大学竞技体育竞赛的开展和赛事的增多,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有的高校运队具有一定规模,如清华大学有30个运动项目,38个体育代表队,共有500多名学生运动员。近年来,北京市高校培养的高水平运动员在国内大赛中相继取得了一些骄人的成绩,如清华大学培养中长跑运动员在全国田径大奖赛中三夺分站赛冠军,清华大学跳水队也培养了不少全国冠军和世界冠军。中国农业大学橄榄球队先后8次夺得全国橄榄球比赛冠军,获得第16、17届亚洲杯橄榄球锦标赛乙组第1名。但是,由于高校高水平教练员和优秀生源相对匮乏、训练竞赛经费紧张、参加比赛机会较少,以及缺乏与体育部门协同配合等因素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竞技体育资源的利用开发和竞技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3.3创新竞赛体制

运动竞赛是检验高校运动队训练效果的杠杆,运动竞赛是促进高校竞技体育水平提高的发动机,运动竞赛是推动高校健身运动普及的催化剂。我国现阶段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一年一般只能参加两次比赛,即省市级大学生(或单项)运动会和全国大学生(或单项)运动会。而在发达国家,每年大学生赛事频繁,高校与高校之间比赛交流接连不断。以美国高校篮球赛为例,据资料显示:他们在一年不同级别的比赛中,出场次数达52场之多。显然,我们现有的大学生赛制己经限制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我们迫切需要加强大学生体协的建设,发挥大学生体协的作用,健全与实施“奥运战略”协调统一的大学生竞赛制度。

北京市大学生体育协会与北京市体育局紧密合作,将北京市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生存发展与北京市竞技体育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得在北京市大体协在体育局、高校会员单位的会费保证下,积极开展各项竞赛组织工作。提高大学生体育协会的高效运作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突出和实现协会的服务功能、咨询功能和桥梁功能。

北京市高校为北京市竞技体育服务的模式见图1。在此模式中,北京市体育局为各高校和北京市大体协提供一定的资金和政策,并根据北京市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确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布局。北京市大体协通过为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运动训练提供资金和技术上支持,通过高水平运动员注册来管理运动员的竞赛,根据需要可以确定运动员代表北京市参加全运会、洲际和世界比赛等,也可以代表高校参加各种大学生运动会。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主要抓运动员的训练和科技服务等。

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以便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为竞技体育服务:(1)理顺领导体制,政事分开,建立办事高效、运转顺畅、科学规范的体育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大体协的作用;(2)根据国家体育方针,本着团结、奋进、文明、育人的精神,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要依据竞技规律,制订和完善各项法规、政策和竞赛计划,使大学生运动竞赛社会化、规范化、制度化、多样化,从而带动高校运动训练的发展与提高;(3)为各高校提供最新的训练与竞赛信息服务,制定教练员任职资格和定期培训计划,以促进人才培养和发展;(4)制定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的注册制度,杜绝运动员比赛弄虚作假现象发生,维护赛场的纯洁性;同时,也便于教练员、裁判员分层次进行培训;(5)尽力为各高校创造参加国际交流活动与国际竞争的机会;(6)积极为各高校开发体育市场、筹措资金服务。加强各运动队自我造血的机能,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3.3.4完善竞赛制度

竞技体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竞赛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般而言,高质量、合理的、完善的运动竞赛可以促进运动训练的提高,而没有系统的、高水平的运动训练,便不可能有高质量的竞赛。可以说,竞赛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和运动训练实践水平不断提高是相互的、相辅相成的。大学生体育竞赛制度是促进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动力,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与我国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竞赛管理经验,结合国家体育总局的竞赛制度,充分利用体育社会化、市场化的契机,不断完善大学生比赛制度。

我们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竞赛管理体制,以实现北京市高校体育为北京市竞技体育服务的目标。(1)运用市场,依托社会,分层次大力推广大学生联赛制度。在总结国内外大学生体育赛事的成功运作经验的基础上,划分多层次的竞赛体系。根据北京市各高校的运动水平、规模等,划分成甲、乙、丙组单独进行比赛,实行升降级;(2)缩短大学生运动会的比赛周期。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比赛是每两年举行一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的比赛设置应两年举行一届并在当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比赛前期举行更具有合理性,既可以增加高规格的比赛次数,检验训练成效,又可以为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组队作好前期选拔工作;(3)建立一套由北京市、与其它省市、全国性和国际性四个层次的大学竞技体育竞赛新体制。由北京市体育局和北京市大体协负责协调组织,广泛开展北京市高校之间或与其它省市之间的校际比赛,增加大学竞技体育的竞赛次数;还应该增加各种形式的单项体育竞赛。加强国际间交流、合作与竞争,适时争取或创造机会增加国际比赛(包括邀请赛、对抗赛、友谊赛、锦标赛等),不断提高高校运动水平;(4)大学体育竞赛要进入北京市和国家体育竞赛的主渠道,鼓励各高校参加体育局系统举行的各种比赛。对于每四年举行一届的全国运动会,各高校应该以北京市为单位单独组队参入竞争;对于各单项比赛各高校应该单独组队参加比赛。

高校竞赛体制改革在学习国内外体育赛事的运作规律的同时,还要依据实际情况,遵循教育与竞技体育的规律,制定具有特色的高校竞技体育的竞赛体制,确保北京市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与我国竞技体育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各种赛事要突出“育人为本”的思想,紧紧围绕培养人才,发现人才,并起到发挥以赛代练,提高运动员比赛能力的作用。突出“育人为本”的思想,在确保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尽量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进行体育竞赛。

3.3.5充分利用北京市竞技体育资源,提高生源质量

目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队生源主要来自省市高水平运动队、体校及部分传统优势运动项目的中学。处于竞技体育改革过渡时期,为避免优秀竞技运动人才流失,北京市高校应根据自身竞技体育发展的特色,与体工队、重点体校、传统优势运动项目中学等达成招生协议,保证生源数量与质量,从而避免北京市高水平运动员外流,以及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人才断层现象。

3.3.6外聘专职教练员,保证训练效果

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从性质上与高校运动队训练工作要存在明显差异。目前北京市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多数教练员为本校体育教师,多数体育教师缺乏训练运动队指导重大比赛的经验,为避免少走弯路,早日成材,高等院校的竞赛训练机构应根据实际,制定优惠政策外聘专职教练员,并加强对本校带队教练员的理论与实践的岗位培训,优化教练员队伍结构,保证训练效果,从而提高运动队竞技运动水平"

3.3.7增加训练经费,改善训练条件

普通高校运动队经费主要有上级拨款、学校体育经费拨款、企业赞助和体育部门自筹等几种来源;支出包括教练员费用、器材设备、运动员装备费、膳食费等费用。目前北京市绝大多数高校存在经费不足。除上级部门和学校拨款处,各高校应与北京市一些运动休闲企业、体育俱乐部,甚至其他行业达成互惠协议,借助企业赞助增加训练经费,增加经费来源,改善教练员的福利,运动员的补助及训练必备的硬件设施等训练条件。

3.3.8发挥高校优势,转移训练环境,走训练、科研、教育一体化之路

与科学教育事业一样,竞技训练作为以人为中心载体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也是一项复杂的“树人”工程,我国原有竞技体制下发展起来的竞技体育形式,使得目前举国上下竞技体育与教育严重脱节。实践表明,原有竞技体制培养出的竞技人才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对其的需求,审度奥运金牌,其科技含量日趋上升,科学训练显得越来越重要。北京市竞技体育科研成果突出,由于多数成果出自体育院校和普通高校,而体工队教练员科研能力不足,经验训练占据主导,观念陈旧,且运动员文化水平偏低等,导致他们难以理解与接受科学训练的新方法,以上现状表明,转移运动队训练环境,改善原有的训练方法、手段,提高运动员科学文化水平,发挥高校人才集中、科学集中、文化集中的优势,走训练、科研、教育一体化之路迫在眉睫。

4结论

如何与北京市高校合作,充分发挥体育院校和其他普通高校的科技潜力,尽快满足竞技体育训练的需要和努力提高体育科研水平,是当前北京市竞技体育科研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影响北京市未来竞技体育水平的直接因素。

为了提高北京市高水平运动队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要整合与综合利用首都的体育科研资源,充分调动和发挥首都各级科研部门和各级院校科研力量(包括人员与设备),组成相关的科技服务与科研攻关小组,联合攻关。体育科研不是单纯为发表论文而科研,而是要满足运动队一线运动员训练比赛的需要来进行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在竞技体育中作用,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在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过程中,大批科研工作者的业务素质也会得到提高,尤其是体育院校的科研人员素质的提高,对高校相应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运动队高水平竞技
以“四精四度”推进率先建成高水平人才高地
为高水平建设好首都城市西大门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合理确定文化课成绩最低要求
电竞种植记
教育部:柔道、摔跤等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今年停招
E生命力
过招
运动队管理中人际内耗问题与对策
花与竞技少女
我国高水平女子400m混合泳运动员技术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