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学质量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

2009-01-07刘静静

新一代 2009年12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教学质量信息化

刘静静

摘要:教学质量管理是高校教育教学的根本,通过科学的评价,分析教学质量,建立通畅的信息反馈网络,从而营造并维护良好的育人环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而教学质量管理涉及到学校管理的各个领域,大量的数据资料和事务决定了高校教学质量信息量大且处理困难,采用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会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关键词:教学质量;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2-0072-01

当前,我国的高校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近年来,我国高校连续扩招,在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高校教育规模的扩大,是开发和储备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是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教育消费的需求。但是,同时由于扩招所带来的高校学生整体水平下降的问题,表明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目前还有很多高校停留在半信息化管理的模式状态,这种状态已经无法适应高校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教学质量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规范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前提,是实现高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下面将从教学质量管理状况、影响教学质量管理的因素、教学质量信息管理的理论研究及技术支持等几个方面研究高校教学质量信息化管理模式。

一、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状况

虽然计算机应用现在已经普及到各行各业的日常工作中,但在教学质量管理这一方面应用的并不是太好。而教学管理是高校各项管理的核心,涉及的信息具有量大、离散度高、更新速度快、涉及面广等特点,它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随着信息技术在高校校园的普及,教学管理手段走向信息化,但就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管理效果与信息化建设所期望的成效有相当的差距。

二、影响教学质量管理的因素

在当前在信息化管理上,管理者只将信息科技被动地加在原有的按职能分块的管理服务上,使信息科技在实施管理中仅起着辅助或优化局部功能的作用,而且一方面由于信息科技发达,数据信息增多;另一方面由于部门的管理相互脱节,造成数据不能统一,反而给整体管理带来严重问题,这是对信息化管理认识上的偏差。从事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相对较低,所以有必要引进一些专门信息技术管理专业的人才或者对其进行专门的培训。

三、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理论研究

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在高校的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信息化管理是根据“信息”为管理服务以及“信息流”的运作特点而建立的一种新的管理思维、管理模式,其核心在于强调信息的高度集中与高度分享。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信息管理系统是信息的唯一和权威提供者,部门和人员是信息的维护者和使用者。因此,信息化管理不可能是原有管理模式的延伸或电子版,而是以信息技术的可能去创新管理模式,以满足新的管理需求。

四、信息化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的开发

要实现教学质量信息化管理,就需要有一套与之配套的教学质量管理系统,根据教学管理的新思路该系统需要包括学籍、注册、宿舍、费用、人事、招生、就业、教学计划、课程、教材、排课、选课、排考、考核、教学质量、考勤、证明等方面的管理。

(一)这个系统需要包括教学管理的每个细节。包括学籍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教学任务安排与调整、考试安排与成绩分析、教材定购与配送、毕业生资格审查、学杂费收取与结算、打印家庭报告书、打印各类证明等工作,使由于选课制带来的教学安排、教材配送、学生管理、学费计算等难题得以轻松解决。

教师可以通过系统,编制教学计划、查询教学任务、预订教学参考书、进行成绩登记与分析、对学生考核考勤,了解学生对自己教学工作的评价与建议,并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学习交流。

学校教务管理人员通过该系统,审批教学计划与课程信息,查阅各类工作进展情况,了解教学管理及质量的有关问题。学生可以从系统获取所有需要的信息,进行所有与学校学习生活有关的操作。通过密码,他们可以查看全校所有的专业、课程;利用学校给予的全校课程通选的权利,选择课程、授课老师与修读时间;查看自己所有课程的修读情况、学习成绩、考勤记录及预警、缴费与预付书费、水电费的使用记录,打印课表、考试场地与时间等等;他们也可以在网上下载所有课程的课件,在网上报考各类证书,在网上对任教老师、学习导师、辅导员进行评估打分。

(二)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来规范全校教学管理的每一个过程

以课程考核为例子。每门开设的课程其考核大纲一经审批,内容(考核方式、平时成绩比例及其来源组成等)立即进入该信息管理系统,中途不得改变,供学生查询。学生一经选课,其学号等信息也自动进入系统。教学全过程由每次课产生的考勤、作业、讨论等成绩由任课老师录入后系统自动组合,考试前一周生成平时总成绩,待审核后自动向相关学生公布。考试成绩登记采用系统设定的两次输入一致方可通过的监督验证功能,确保成绩登记数据的准确性;成绩审定后系统自动运算产生总评成绩。考试与考核质量分析报告也随即自动生成。任何学生成绩的修改,相关教师需向教务处提出申请,不得私自修改。

这种信息化管理,不仅保证了管理过程的准确性,而且也保证了教学的公平和公正。同事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是管理过程更加透明和规范化。

五、小结

高校实施全面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节省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提高管理效率,而且可以将管理中的数据信息及时反馈给教务管理人员,使他们能够全局的统筹的合理的安排教学管理中的事务。高校的全面信息化管理,有利于高校的信息资源共享,统一学校的各个方面管理。同时也从整体上提高了学生的信息化素养,使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发展个性、优化知识结构、增强竞争意识,从而在整体上提高整个高校的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教学质量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