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人文精神走进政治课教学

2009-01-07何丽玲

新一代 2009年12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人文教育认识

何丽玲

摘要:人文精神有其博大精深的科学内涵。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要弘扬人文精神,这是因为只有弘扬人文精神,人类才能拥有坚不可摧的精神家园。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教育人、塑造人,其主体和客体都是情感丰富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因此,“人”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人文精神;认识;思想政治教学;人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2-0039-01

爱因斯坦说过:“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进行思想教育的阵地,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优势,以促进学生全面进步便成为当前理论工作者的崭新课题。人文精神培育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亮点和载体。因而教师心中必须有“人”,回归“人本”。

一、 教师要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勇气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遵循“传道授业解惑”古训。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改变,但万变不离其宗。我们的头脑中始终绷紧着一根弦,一个紧箍咒,就是高考的指挥棒。这无形的高压线,使得师生没有喘息的余地。同时我们的政治教师又经常摆出授道者居高临下的姿态,为了传授“正确的知识”,运用各种不同的技巧、通过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让学生生吞活剥地去接受书本提供的所谓客观知识结论。

以人为本就是把人当作主体,把人理解为根本,把人作为目的。作为政治课教师,在教育中要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勇气。要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人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结合历史与现实,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把满足人的需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出发点,把尊重人格,关心人、理解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应该认识到随着多元开放社会的形成,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念也纷至沓来,这正是自由市场经济发展推动人们主体意识觉醒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象征和趋势。学生在课堂上有不同的想法甚至于“奇谈怪论”是正常的,教师不仅不应压制,而且还应鼓励学生有不同想法,大胆质疑,不唯书,不唯上;对于种种想法,无论是浅薄幼稚,还是谬误百出,或是辛辣尖锐,教师都应尊重,不要动辄就充当法官,轻易做出是非判断,这样才能真正培育自由的思想和独立、创新的精神,师生也才能做到平等的交流。

二、 人文知识传授与人文精神教育有机结合

课程改革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而人文学科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于改革学科知识的结构,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使学生具有人文素养。

开展研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研究性学习强调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其目标主要是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重新组合知识和再次发现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科学态度、科学道德、对社会的责任心以及使命感,学会分工合作。

例如,为了让学生关注新余市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问题,我要求学生确定课题,经过综合考虑,最后筛选得出一课题:1.中餐文化与西餐文化的较量(因现在新余市洋快餐店如肯德基和佳佳基非常红火。)学生设计方案,分步实施,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形式获得信息,并归纳分析,总结成文,表达交流。学生的认识较以前有了质的飞跃,因为研究性学习“特别强调‘体验这一心理过程,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积累,其目的在于通过实践体验,在改变学生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等这些人的发展最深层的指标上有所前进”。

三、 政治课教学对学生人文教育的切入点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具有人文精神的新型模式的核心是把学生看作课堂的中心和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可以与教师平等对话和交流的人,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型的内在育人模式,变封闭式的育人方式为开放式的育人方式。要突破“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展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育人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材与生活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随着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实施和高考制度不断地改革,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应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还学生个性充分的张扬。

国际、国内每天都在发生很多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如何通过政治课教学把它转化为学生的人文精神,这是政治课教学的任务。例如,在“神舟七号”飞船升上太空后,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详细为学生讲解了从神五、神六,再到神七,从无人,到一人,到两人,一直到今天的三人行,中国的航天事业通过一步一个脚印的进步,实现了人类航天史上的奇迹。使学生了解了一些航天知识和航天精神,进而就这一事件结合政治课的“综合国力竞争的实质”和“民族精神”知识点,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要求学生树立爱国意识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使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得到了统一。

参考文献

[1] 任长松.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时代的呼唤与历史的延续[J].思想政治课教学, 2003,(2).

[2] 周立勋. 试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5).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学人文教育认识
基于“大思政教育”理念的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研究
试论社交网络平台在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浅析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摭谈
论师愉生悦的诗意教育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德育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