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在开始,儿童至上主义

2008-12-04Miaomiao

cookie world 2008年10期
关键词:儿童家长孩子

Miaomiao

开选题会的时候骇人听闻的“结石门”事件还没发生,会议休息时间,编辑部做了妈妈的Diana说起周末带儿子去陆港小镇的见闻“没有儿童座椅,不免费提供白开水,服务态度很差劲就不说了,最讨厌的是洗手间也没有宝贝专用的马桶和洗手盆。”编辑们纷纷认为这个观点是Diana在日本生活了几年造成的不适应综合症,“如果有宝贝专用马桶才是个大新闻呢,在国内没有宝宝马桶不算新闻。”Allen说。

质疑一:哪里有孩子们够得着的洗手盆?

带孩子去饭店吃饭大概是年轻妈妈们最头疼的事情,张女士告诉《cookjeworld》,现在不少饭店酒楼都开始配备儿童座椅,只是儿童洗手盆还是没有几个饭店会配置。“儿童洗手盆也不需要很多资金投入,像肯德基、麦当劳都有这种手盆,只是商家都没有这个意识,都说以人为本,真正为孩子考虑的又有几个呢?”张女士说。

说起上周带孩子去酒楼吃饭的事情,张女士还是很气愤。带孩子在洗手间上完厕所后,由于洗手池太高,孩子只有踮着脚尖洗手。不想脚下一滑,头磕在洗手盆上,让孩子哭个不停。

记者也在多家公园、饮食店、酒楼、商场看到,大多数地方洗手池超过1.2米,让身高不足1.5米的小孩洗起手来非常困难。很多大人抱着小孩洗,有的将孩子放在洗手盆上,搞得脚印横生。

质疑二:哪里能让宝宝安心解决肚子问题?

自从当上爸爸,阿军一直对一件事耿耿于怀:“那么大的商场,怎么就没有一个专门的哺乳室?”中秋节阿军一家三口去逛商场,刚满一岁的孩子忽然哭闹起来,根据以往的经验孩子是想吃奶,妻子不得不在“众目睽睽”之下给孩子喂奶。“这算不算露点啊?”一位男士小声嘀咕触动了阿军的神经,阿军环顾四周发现不少路人盯着妻子。

“当时感觉太尴尬了,给孩子喂奶的时候,我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直在他们身边踱来踱去,老婆也心神不定地抬头观望四周,十几分钟下来,一点心情也没有了,我们赶紧抱起孩子就回家了。

“之前听朋友说过,在国外一些商场是有哺乳室的,但在北京那么多商场,还真就没有见到过有像哺乳室、育婴室之类的设施,当时我们本想借用一下商场的试衣间给孩子喂奶,可节假日逛街的人实在太多,根本就没有空。”阿军说,“没当父母前,看到有的母亲在公共场所给孩子喂奶,不仅他们,作为路人都非常尴尬,母亲坐着给孩子喂奶,父亲拿东西打掩护的场面并不少见。”

别人的尴尬已经悄然发展到自己的身上,阿军向记者表达了他和妻子的看法:在经济因素日渐浓厚的今天,也许商家很难留出一定空间,供只占少数顾客的年轻母亲给孩子喂奶,但还是建议商家或者相关部门配置相应的设施,让宝宝有一个解决自己肚子问题的地方,让年轻的妈妈们不再尴尬。

据了解,在广州白云机场、厦门机场、香港国际机场、京沪高速公路的一些收费站等场所也设立了专门的育婴室,其中香港国际机场共设有19个育婴室,遍及客运大楼,全天候对旅客开放。

但同时,在一些已经有相关设施的城市也出现了管理上的问题。上海市妇联曾经对上海公共场所母婴室的建设情况进行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申城各大公交车站、地铁、商场、公园等主要公共场所绝大多数都未设母婴室,曾经在一些高档场所兴起的类似母婴室的女性专用区域却在悄然消失中。即便是在目前计划或已建成的母婴室,也存在很多弊端,一些高档商场设置的母婴室仅提供给VIP会员使用,还有的公共场所虽设了母婴室,却通常都是关着的,或者属于管理上的脏、乱、差地带。

有了以上质疑,更让人觉得整个大环境对于孩子们在细节上的关爱不够,我们访问了一些在国外有过生活经验的人,让他们来谈一谈国外在公共场所的细节上对儿童的关怀。

日本:最羡慕人家的洗手间

Emily九月下旬刚从日本旅游回来,东京、横滨、京都和大阪走马看花的看了,还去了著名的富士山,但是留给Emily印象最深刻的却是“日本的厕所”。“从日本的厕所,我完全对整个日本国民改变了印象,这个国家对完美的追求,对孩子们的关注,和兢兢业业过日子的认真劲儿都很让我喜欢。”

日本的厕所,一般都在门上有个小牌,写着2个字:洋式/和式。“洋式”就是坐式的马桶,“和式”就是蹲式的厕所。无论是高速公路加油站里的大型公厕,还是酒店客房的卫生间,无论是洋式还是和式,都是雪白的陶瓷器具,清澈的水流,连同地面、隔板、门、各种拉手扶手,都干净到用一尘不染形容还不够,而是干净到崭新的地步。

日本的卫生间的马桶圈是热的,坐上去像坐在热炕头上。马桶右侧有一排按钮,紧邻旁边的墙壁上是使用说明,温度、水流都可以自己控制。大型公厕迎门的墙壁上,有厕所的平面图,每个卫生单间里,门旁的一角,一米高的地方固定安装着半圆形塑料折叠儿童座椅,以方便家长如厕。马桶后方有一小平台,可以放置背包、提包。墙壁较高处有不锈钢挂钩,很长,很坚固,不会发生物件脱钩。门上的插销滑动很轻便,不会插上了拉不开,且款式各异。

“和式”卫生间,因为是蹲坑,特别想到了老年人,蹲位时的拉手是横置的,离地面也就一尺,高矮适度,伸手就够得着,老年人站起来费力,没关系,在横拉手上方,是竖拉手,与人等高。

“我曾在一座高速公路加油站的大型公厕看了个仔细,里面的长廊是弧线型,一眼看不见尽头,却有几十个单间,一边是和式,一边是洋式。盥洗池也是长长一排,整面墙壁是镜子,光可鉴人,没有一个水点水渍。旁边是给小孩子用的盥洗池,高度正适合学龄前儿童。这一点太贴心了,在北京我都是抱着宝宝才能洗手,很少有哪个公共场所提供给小朋友用的矮的盥洗池。”Emily说。

美国:以法律的名义爱孩子

美国人不过“六一”国际儿童节,但儿童却毫无疑问是这个国家最受宠爱的一群。美国社会对少年儿童的关爱和保护体现在每时每刻,每一处细节,不仅法律完备,而且深入人心。

记者Michael从美国采访回来觉得国内需要在法律上更加完善让孩子们在细节上也得到切实的保护,“我在美国采访,举起相机对着孩子拍照的时候,旁边的老师马上伸手制止。她说,不能拍在学校活动中的儿童近影,只可以拍儿童的后背,要拍正面,必须是远拍,儿童的面部必须不能辨认。身边的一位美国新闻官员解释说,这是美国法律的规定,保护儿童的肖像权并避免对他们潜在的危害。”

对一个汽车轮子上的国家,美国对少年儿童的交通安全极其重视。法律规定60磅以下或6岁以下的儿童乘车必须坐经过核准的儿童附加座椅。如果刚生完孩子的父母不能向医院展示一款合格的婴儿汽车座椅,这个孩子休想出医院的大门。

校车在美国是不可侵犯的特权车。每个在美国考驾照的人都要学习如何遵守校车的指示灯标示。校车在路边等候孩子上下车的时候会闪红灯,这个时候同方向经过的汽车都必须停车。如果闯校车的红灯,罚款将比闯路口红灯还严厉,

罚金高达1000美元。驾驶安全手册关于保护儿童的叮嘱可谓不厌其烦。例如:如果发现有儿童在路边玩耍,一定要降低车速,因为儿童可能会为了一个球,或者和同伴打闹,突然窜到路中央。

每天中小学放学高峰,学校周围的马路经常会排起车队长龙。只见社工高举着一块写着“停止”字样的牌子,带着学生列队过马路。这个时候社工就成了“临时交警”,来往车辆都得乖乖听从他的指挥。有时你看到许多车在路口排队,原因仅仅是因为校工在护送一个儿童过马路。

在美国的中国家长现在都明白一个事:不要在公众场合打孩子。因为美国人“好管闲事”。特别对于虐待儿童,他们十分敏感,一发现可疑情况就会报警。而一旦警察到来,后果可能会变得非常严重。在美国的小学,教育孩子如何避免火灾、车祸,以及性罪犯的侵害,是必需的启蒙课程。为了避免儿童遭受性侵害,美国一些州还规定社区必须把有性犯罪历史住户的信息公布出来,提醒家长注意。

在一些公众场所,经常有醒目的提示:“不要让你的孩子独处”“请看好你的孩子”等等。美国父母的安全意识也很强。在记者所在的小区,有几户人家的孩子周末喜欢骑儿童自行车在空地上玩。这时必然会有一个家长站在边上,空地中央竖起一块小牌子“孩子正在玩耍”,提醒进出的车辆减速。

比利时:儿童游乐场会考虑到大人

比利时的室内游乐场比较多,因为要不下雨要不太冷,还是室内活动多。一般场地都是废弃的工厂,占地面积大,两千平方米。沿墙放了很多小孩玩耍的东西,有专门地区划分出来给5岁以下的孩子玩。中间放了很多桌椅,给家长们坐下来休息,方便叫点吃喝。一般里面的酒水比外面酒吧便宜一些,大家也不在乎叫上一两杯。

在比利时还碰到一个游乐场所有饮料都是一块钱一份,软饮料、啤酒、葡萄酒都一样。大家觉得便宜,那么自己就不带东西了,喝什么都不算计了,不知不觉叫了很多杯。还有儿童套餐,象麦当劳一样,买套炸薯条加几个鸡块,还送一个玩具。孩子们要吃的东西,父母一般不会拒绝,冰激凌也卖得非常好。

嫁给比利时人的Destiny说:“比利时室内游乐场比较赚钱的就是给孩子们过生日,一来一帮孩子,有的家长整个班级二十个孩子都邀请过来。按孩子人头收钱,包括饮料、小吃、冰激凌,还有点小礼物。大儿子这个星期六庆祝生日的,他点的小吃是热狗,游乐场送给孩子的礼物是吹肥皂泡的东西,送给大儿子是一个绒布小老鼠。小儿子星期天庆祝生日,点的小吃是甜饼,得到的生日礼物是一只装饰漂亮的铅笔和一个水枪。”

“孩子们一会儿在室内玩玩,一会儿跑到外面玩玩,我们就帮着穿鞋子穿外套。花了钱就省事,孩子们玩,我们就安静下来了,可以看看书、写写东西。国内的儿童游乐场很少顾及家长的,在国内,儿子在里面玩,我只能穿着高跟鞋在外面站着等,一站好几个小时,累死了。”

荷兰:一整套婴儿护理系统

在荷兰,整个社会对于父亲参与到抚养孩子过程中的重要性似乎有更清楚的认识。一个家庭如果有小宝宝降生,那么除了母亲享受产假以外,刚刚“上任”的父亲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调整自己的工作安排。他们会和公司商议,把五天工作制调整为四天,以便可以更多、更好地照顾家庭中新添的成员。

首先,每个社区服务中心都有专业助产士在孕妈咪临产时,来到家中,帮助她们在自己熟悉而舒适的家庭环境中分娩。

其次,在宝宝降生后的最初几个月中,还有专业婴儿护理人员来到家中,指导和帮助新妈咪照料刚出世的小宝宝。有了她们的帮助,新妈咪可以更好地调整自己,去适应因婴儿降生给整个家庭带来的巨大变化,去逐渐习惯做一个母亲。而这一切,都是免费的。

电影分级替孩子选他们能看的电影

分级制度指的是某一组织根据一定的原则把片厂的产品按其内容划分成若干级,给每一级规定好允许面对的群众群。它没有国家法律支持,但在行业内部具有约束力。它只对观众起提示的作用,而把选择权交给了观众,由观众实行自我保护。

美国的分级是由MPAA来制定的,MPAA的全称为“TheMotionPictureAssociationofAmerica”即“美国电影协会”,总部设在加利福利(Encino,California)。这个组织成立于1922年。最初是作为电影工业的一个交易组织而出现的。如今它涉足的领域不仅有在影院上映的电影,还有电视家庭摄影(homevideo)以及未来有可能会出现的其他传送系统领域。

MPAA在洛杉玑和华盛顿为它的成员服务。它的委员会的主要成员由也是MPAA的会员的美国最大的七家电影和电视传媒巨头的主席和总裁共同担任。他们是:

·迪斯尼公司(WaltDisneyCompany;)

·索尼声像(SonyPicturesEnterkainmenk,Inc.;)

·Metro-Goldwyn-Mayerlnc.;

·派拉蒙公司(ParamountPictureSCorporation;)

·21世纪福克斯公司(TwentiethCenturyFoxFilmCort7.);

·环球影像(UniversalStudios,Inc)

·华纳兄弟(WamerBros.)

最早的分级制把电影分成四级,即老少皆宜的G级;儿童要由家长或成年人陪同方可观看的M级;儿童不宜的R级和21岁以下青少年不准入场的x级。分级制在1970年和1990年两次修改,目前为5级——

G级:大众级,所有年龄均可观看大众级,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观看——该级别的影片没有裸体、性爱场面,吸毒和暴力场面非常少。对话也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接触到的。

PG级:普通级,建议在父母的陪伴下观看,有些镜头可能让而用产生不适感.辅导级,一些内容可能不适合儿童观看——该级别的电影基本没有性爱、吸毒和裸体场面,即使有时间也很短,此外,恐怖和暴力场面不会超出适度的范围。

PG-13级:普通级,但不适于13岁以下儿童.特别辅导级,13岁以下儿童尤其要有父母陪同观看,一些内容对儿童很不适宜——该级别的电影没有粗野的持续暴力镜头,一般没有裸体镜头,有时会有吸毒镜头和脏话。

R级:限制级,17岁以下必须由父母或者监护陪伴才能观看。17岁以下观众要求有父母或承认陪同观看——该级别的影片包含成人内容,里面有较多的性爱、暴力、吸毒等场面和脏话;

NC-17级:17岁或者以下不可观看——该级别的影片被一定为成人影片,未成年人坚决被禁止观看。影片中有清楚的性爱场面,大量的吸毒或暴力镜头以及脏话等。

几种特殊的分级

NRU:NR是属于未经定级的电影,而U是针对1968年以前的电影定的级。

MXP:这一级中的电影基本上不适合在大院线里公映,都属于限制类的。

英国电影分级制度

“U”级:普通级——适合所有观众。在此级节目中只能偶尔使用“damn”(该死)、“hell”(见鬼、混蛋)这类轻微的咒骂语言,极少使用其他温和的咒骂语言;

“Uc”级:特别适合儿童观看;

“PG”级:家长指导级;

“12”级:适合12岁以上是成人观看;

“15”级:适合1 5岁以上是成人观看;

“18”级:适合18岁以上是成人观看。

香港电影分级制度

第Ⅰ级:适合任何年龄的人观看;

第Ⅱ级:儿童不宜观看。其中——

第ⅡA级:儿童不宜——在内容和处理手法上不适合儿童观看;影片可能使用轻微不良用语和少量裸体、性暴力及恐怖内容,建议有家长指导;

第ⅡB级:青少年及儿童不宜——观众应预期影片内容不适合成分的程度较第ⅡA级强烈;强烈建议家长给予指导;影片可能有一些粗卑用语及性相关的主语词;可含蓄地描述性行为及在情欲场面中出现裸体;影片可能有中度的暴力及恐怖内容;

第Ⅲ级:只准18岁(含)以上年龄的人观看。

新加坡电影分级制度

G级为普通级,其中再分为适合所有年龄的电影和需要家长从旁指导的PG级电影。

NC16级为16岁以下不宜,《拯救雷恩大兵》因包含太多粗俗语言而于1998年成为第一部列入这一级的电影。

R(A)级为限制级(艺术)电影,只供21岁以上的成人观赏。

加拿大电影分级制度

网路与多媒体的流行,使得父母对如何判断什么图文资料是否适合儿童阅览,前所未有的深表关注。假如家长对这个问题茫无头绪,不妨参考一下既有的电影及录影带分级制度,其中一些普遍原则很值得借镜。电影和录影带分级,注明哪些级别“儿童不宜”,其原则并不简单,因为这方面的社会规范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时日而变迁。加拿大卑诗省的“电影分级办公室”(FilmClassificationOffice)就指出,在制订分级原则时,要考量社会学、人类学及心理学等方面的社会发展因素,要参考民众观览媒体的行为反应研究报告,要经常察视全国的相关立法、措施以及法庭判例。为了让民众了解相关观念及制度的变迁。

目前在卑诗省,电影及录影带的分级是根据“映片法案”(MotionPictureAct)及“映片法规”(MotionPictureRegulations)予以规范。所划分的级别可分为三大类:

一、无条件容许何年龄人士观看:

“普通”级(General)——适合所有年龄人士观看。“家长指导”级(ParentalGuidance)——容许所有年龄人士观看,但主题及内容不一定适合所有儿童,宜在家长指导下观看。

二、有条件容许儿童青少年观看:

“十四陪看”级(14Accompaniment)——任何十四岁以下的观众必须在成人陪伴下才能观看;并向家长提出警示:映片可能包含暴力、粗俗语言或性爱相关内容。

“十八陪看”级(18Accompamment)——任何十八岁以下的观众必须在成人陪伴下才能观看;并向家长强烈提出警示:映片可能包含显而易见的暴力、频密的粗俗语言、性爱行为或恐怖内容。

三、绝对不容许儿童及青少年观看:

“限制”级(Restricted)——只容许十八岁或以上人士观看。映片可能包含显而易见的性爱或暴力内容;但分级当局对这一类映片仍有正面看法,认为可能在艺术、历史、政治、教育或科学等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成人”级(Adult)——只容许十八岁或以上人士观看。映片可能包含显而易见的性爱或暴力内容;分级当局对此并无表达正面看法,但认为尚可为社会大众所容忍。

猜你喜欢

儿童家长孩子
家长错了
留守儿童
家长请吃药Ⅱ
六一儿童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犯错误找家长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