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壕吏》改写

2008-11-07

关键词:老头儿老妇人孙子

宫 妍

风停了。长路漫漫,周围死一般的静。……茫茫的暮色中,只见几间破烂的茅舍零落地散布在山脚下。我打起精神,加快脚步,来到一家茅屋前。我轻轻地敲了敲门,门里传出一阵骚动之声,好一阵子,悉悉索索地,才有人过来开门,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妇人。

我赶紧向她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她把我让进屋后,又转到后门,叫回准备逃走的老头儿。家中还有一个年轻的媳妇,抱着个婴儿,惊魂未定地躲在角落里。

主人一家很热情也很善良,可是,家里实在太穷了,找不着招待我的东西。晚饭吃的是南瓜糊糊和几根老玉米。我也不推辞,狼吞虎咽,饱餐了一顿。填饱肚皮后,我躺下便睡了。——连日赶路,实在太累了……

咚咚,咚咚,咚咚咚……“开门!开门!快开门,再不开门可就踹啦!”

我被这沉重的敲门声惊醒了,揉揉惺忪的睡眼。蒙眬中看见老头儿慌里慌张地翻墙逃走了,老妇人惊恐地跑过来,推了推我,轻声地说:“快躲起来,官差来抓壮丁了!”我一时慌了神,不知所措,她的儿媳妇就躲在里屋,小心地用手捂住孩子的嘴,不让他出声。

我躲着,大气也不敢出,紧张地听着外面的动静。老妇人打开了门:

“呀!二位官爷,这么晚,有什么事吗?”

“少废话,家里的男人呢?快出来!上头来了通知,前线吃紧,又要招兵了!”

“官爷,我们家……没有男人了。”

“你撒谎!”

“官爷!我一个妇道人家,哪里敢撒谎!”

“哇、哇、哇……”这时,屋里传来了孩子的哭声。那官差听见了,勃然大怒:

“哪里来的孩子?敢骗我们,你活腻了不成?”

“二位官爷!请听我说:我家三个儿子都去守邺城了。昨天,一个儿子写信回来,说……呜呜……那两个……已经不在了……家里只有个还在吃奶的孙子,就是因为他,他娘才没改嫁,可连件见人的衣服都没有哇!呜呜……我苦命的孙子啊……二位官爷就行行好吧!”

“少废话!上面有任务!必须要去一个人!”一个差吏咆哮着。

“哎,那我去,我去……我虽然老了,但还能做饭,就让我跟你们去吧。”

……

夜,又恢复了死一般的寂静。

院子里已空无一人,凄冷的北风把院门吹得“咣咣”作响。风中,传来一阵阵低沉的哭泣声。循声过去,原来是老妇人的儿媳搂着孩子陷入悲痛之中。我想安慰她几句,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夜深人静,但我丝毫没有睡意。安史之乱以来,这样生离死别的凄惨场景,我见的太多了!长夜漫漫,不知何时才是尽头!

第二天早晨,上路的时候,我和老头儿告别。看到老人红肿的眼睛,真想安慰他几句,却无从说起,只好挥挥手,道一声“珍重”。

村外的田地一片荒芜。除了几声乌鸦的嘶叫,再也听不见其他声音了。

(指导教师 吴贤友)

【简评】

作为一篇改写习作,本文相当成功。首先,表现在高度忠实于原文上。改写是一种“戴着镣铐的舞蹈”,必须在原作的基础上展开。本文尽管是一篇记叙文,但文章的人物、线索、结构和主要情节都与杜甫的原诗保持了一致。其次,本文在保持整体框架不变的基础上,通过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补充了许多极富表现力的细节,从而使人物更鲜活,内容更具体,结构更富故事性。如文中写到夜的“静”,渲染了浓重的悲剧氛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深刻的象征意义。

(吴贤友)

猜你喜欢

老头儿老妇人孙子
坦然接受他人的好意
在对比中突出人物形象
老妇人与店员
老妇人与店员
孙子壵
孙子列传
换活儿干的老头儿
一百万只猫
孙子垚
孙子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