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引诗词,精心谋篇

2008-11-04刘德海

21世纪中学生作文·中考适用 2008年9期
关键词:冲刷夏雨雨点

刘德海

[原文]

如 果 听 雨

李亦含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宋)蒋捷

一日,在家闲坐无事,信手拿起一本《苏轼词》,翻开来,将书页上的整阕词通读一遍,目光就定在结尾的两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不知怎么的,便想起夏天的雨水和雨打窗棂的声响。

夏日的雨常会在夜暮时分降临,结束了白昼的喧嚣、闷热和浮躁,突然到来的清爽便催生了一种惬意的心情。没有平日晴朗夜晚的过度坦率,雨点打落的声音恰当地掩饰了杂音。叮叮咚咚,是雨点同大地亲密的撞击。而聆听雨声时,感觉这世界上仿佛只剩下窗外的雨和窗内的我;心灵的房间统统门户洞开:前尘往事、前世今生,都浸在夏日旺盛的雨水里,如同渐行渐远的歌声,飘向天空中巨大的云朵,等待时机,再化为雨滴下落。而那些心灵絮语,同行走的云一样,飘忽不定、难以捉摸,更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生微妙的变化。

少年时夏日听雨。那些美丽的幻想、甜蜜的憧憬,会无法控制地冲向暮色沉沉的天空,幻化为蜿蜒的银龙,在苍穹下缓慢游动,和着夏日雨夜恬静的温度,熠熠生辉。此时,因为这些美好的念头和清爽的凉意而愉悦起来的心情,会在夏雨中一点点膨胀,直到撑满整个胸怀,连每一次心脏的跳动都带着青春的力量。少年听雨,会听见美好的未来。

中年时夏日听雨。夏日天空流泪而带来的雨水,重重地压在心头,连雨落时的声响都沉闷起来,声声如同叹息,时时提醒自己——少年时的理想已一去不返,眼前处境亦如同被雨水围困一般,在泥泞中挣扎。而经历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之后,心中积存下的点点滴滴,已经有了苦涩的味道。夏雨依旧,慷慨无私地奉献,为万物换新装。不用多想,便能知道周遭景物的清新。但听雨人已没有了少年游的心情,只剩下一腔难言的辛酸澎湃不止。身心俱疲的感觉又怎能只化作那尴尬的一句“天凉好个秋”,任雨水冲刷殆尽?此时的雨,打击在心坎上,一下一下,疼痛不堪。现实的无奈和艰辛,是中年夏日的听雨所得。

晚年时夏日听雨。这时的夏雨,已不再激情、不再汹涌,而多了一份平静、一份平和。沧海桑田、物是人非,都被夏雨带走,只留下耳边一声声雨滴的亲切问候。脑海中可能忘记、可能铭记的回忆,都会在雨水的冲刷下渐渐彰显。暮年夏日听雨,听到的是雨点诉说的渐行渐远的往事。

聆听夏雨,能听见胸中潜藏的秘密,能听见时间彼岸自己的呼喊。夏雨其实从未改变,只是,如果听雨。

[升级思路]

《如果听雨》是篇考场作文,在有限的时间里,作者努力地展示着自己的才华:诗词歌赋的嵌用,结构层次清晰和跨越时空超越历练的“听雨”,足见作者扎实的写作功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小作者的构思艺术:先是由“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一词的触动,无端引发“我”的雨趣、雨思;接着就是“少年时夏日听雨、中年时夏日听雨和晚年时夏日听雨”的三个首括句串起文章的主体,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心情,不同的雨味,不同的雨思;最后以“聆听夏雨,能听见胸中潜藏的秘密”结束全文。但文章之所以被评为二类49分,主要问题在于引用蒋捷一词,主体部分没有很好地对接上,造成宋词引用的“画蛇添足”;再就是文章开头“一日,在家闲坐无事,信手拿起一本《苏轼词》,翻开来……”所设的写作意境有头无尾,以致文章出现前后失调。鉴于此,改后文将第三、四、五自然段的首括句做些调整,实现主体内容与蒋捷词的对接,这样,既有结构的缜密之美,又有内容的暗合之效。在第五段后添加一段,接上第一自然段的写作意境,呼应全文,以求意境和谐。作文的谋篇布局很关键,既要完整严谨,又要服务于内容,更高的是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和一致的写作意境。

[改后文]

如 果 听 雨

李亦含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宋)蒋捷

一日,在家闲坐无事,信手拿起一本《苏轼词》,翻开来恰是一首《鹧鸪天》,将整阕词通读一遍,目光就定在结尾的两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不知怎么的,便想起夏天的雨水和雨打窗棂的声响。

夏日的雨常会在夜暮时分降临,结束了白昼的喧嚣、闷热和浮躁,突然到来的清爽便催生了一种惬意的心情。没有平日晴朗夜晚的过度坦率,雨点打落的声音恰当地掩饰了杂音。叮叮咚咚,是雨点同大地亲密的撞击。而聆听雨声时,感觉这世界上仿佛只剩下窗外的雨和窗内的我;心灵的房间统统门户洞开:前尘往事、前世今生,都浸在夏日旺盛的雨水里,如同渐行渐远的歌声,飘向天空中巨大的云朵,等待时机,再化为雨滴下落。而那些心中絮语,同行走的云一样,飘忽不定、难以捉摸,更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生微妙的变化。

少年时夏日听雨,是“红烛昏罗帐”式的浪漫。那些美丽的幻想、甜蜜的憧憬,会无法控制地冲向暮色沉沉的天空,幻化为蜿蜒的银龙,在苍穹下缓慢游动,和着夏日雨夜恬静的温度,熠熠生辉。此时,因为这些美好的念头和清爽的凉意而愉悦起来的心情,会在夏雨中一点点膨胀,直到撑满整个胸怀,连每一次心脏的跳动都带着青春的力量。少年听雨,会听见美好的未来。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是中年听雨的一点儿悲凉。夏日天空流泪而带来的雨水,重重地压在心头,连雨落时的声响都沉闷起来,声声如同叹息,时时提醒自己——少年时的理想已一去不返,眼前处境亦如同被雨水围困在泥泞中挣扎一般。而经历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之后,心中积存下的点点滴滴,已经有了苦涩的味道。夏雨依旧慷慨无私地奉献,为万物沐浴。不用多想,便能知道周遭景物的清新。但听雨人已没有了“少年游”的心情,只剩下一腔难言的辛酸澎湃不止。身心俱疲的感觉又怎能只化作那尴尬的一句“天凉好个秋”,任雨水冲刷殆尽?此时的雨,打击在心坎上,一下一下,疼痛不堪。现实的无奈和艰辛,是中年夏日的听雨所得。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时的夏雨,已不再激情、不再汹涌,而多了一份平静、一份平和。沧海桑田、物是人非,都无奈被夏雨带走,只留下耳边一声声雨滴的亲切问候。脑海中可能忘记、可能铭记的回忆,都会在雨水冲刷下渐渐彰显。暮年夏日听雨,听到的是雨点们诉说的渐行渐远的往事。

又把手中的《苏轼词》往后翻了翻,我最喜欢的一阕《定风波》跃然纸上——“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恐怕是听雨的最高境界了吧!雨声在耳,可心中已无雨。这时的夏之雨,仅仅只是夏之雨;它既不让人欣喜,亦不令人悲伤。它只是自顾自地欢笑着、跳跃着,向远方奔去。而所有前尘往事、前世今生,听雨人已微笑放手,任它们随流水四散,只专心致志地感受着夏日雨水的清凉。此时听雨,虽听见的只有雨声,却拥有辽阔的心境。

聆听夏雨,能听见胸中潜藏的秘密,能听见时间彼岸自己的呼喊。夏雨其实从未改变,只是,如果听雨。

猜你喜欢

冲刷夏雨雨点
人生之感悟
自定义的浪
自定义的浪
夏雨
雨点
雨点会说话
雨点种子
跨/穿河建筑物上游河道采砂安全距离
夏雨
阿尔塔什水利枢纽水垫塘消能方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