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拿大的规则与细节

2008-09-24

21世纪 2008年9期
关键词:公交车加拿大规则

曾 翔

经济帐环境帐算得很清楚

我对加拿大的最初印象就是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有着十分宜居的自然条件。等之后入住接待家庭之中,与社区中的普通加拿大人接触日益增多之后,才理解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固然是老天眷宠,当地人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积极行动才是优美环境得以保持和维护的关键。

我所在的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基洛那(Kelowna)市实行严格的垃圾分类和回收制度。我的接待家庭有两个不同的大垃圾桶,一个用来装厨余垃圾等不可回收物,一个用来装纸张、金属等可回收物。自打知道怎样对垃圾分类回收后,我就多了一项工作,帮助接待家庭对每天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盛放,每周二的晚上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装入颜色不同的2个大袋中包扎好,放在房屋前院的醒目位置,等待周三一早垃圾车对两种不同垃圾进行分别清运和处理。我看着接待家庭的女主人每天将可回收的玻璃瓶洗净、晾干,将食品纸制包装压平、叠好。正是千家万户日复一日重复这些工作,不计较琐碎和麻烦,才有环保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我还参加了当地类似城市清洁日的活动。活动是由当地一个教堂组织发起的,当天动员了约300人参与,人们拿着塑料袋,清理着街区内的纸屑、烟头等垃圾。我在离开北京前参与了我所在区的创建全国卫生区工作,如今来到加拿大居然参加了性质相同的活动,于是戏称为“洋创卫”,颇有天下大同,四海一家的感觉。最吸引眼球的是许多父母抱着走路都还不太稳的小孩也一起参加清洁活动,我们不禁感叹:环保,真的要从娃娃抓起。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参观当地的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完全由政府投资,使用的是物理去污、微生物灭菌和紫外线消毒等工序,经过层层处理后,浑浊恶臭的污水最终变成了清澈无味的净水,符合加拿大的饮用水标准,可直接用作农业灌溉。整个污水处理过程完全不使用化学制剂,污水处理厂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一根紫外线消毒管的价格就是200加元,而整个工厂里有成千上万根这样的消毒管,成本真是高得令人惊叹。当地政府当然知道化学处理法会使成本降低很多,但为了实现对环境的无害化,仍然坚持这一做法,他们把经济帐和环境帐算得很清楚,也算得很负责任。

课堂上的举手规则

我所在的团队在和加拿大学员一起培训时发现,所有人都会在别人发言时自己举手,而不是直接打断别人的话而发言,这个规则在我们看来还是有点不太习惯。我有幸参与了与欧哥那根学院的两次课堂,关于举手的规则也是如此。我认为正是西方人在一些小事上的有规则,遵守规则,才养成了在做其它事情上的有规则,规则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刻意去注意的,很多情况下是一种习惯,习惯养成了,自然而然就可以有这种意识。

当我在一个中学参观时,进入教室首先感觉就是一个字“乱”:四面墙壁上贴满了图片和学生作品,教室有一个角落放着几台电脑,四周是塞满了书籍的书架;教师的办公桌就在黑板前的一角,桌上有一台电脑和成堆的教学资料,课桌椅无序摆放着,学生没有固定座位,先到先坐;课堂观摩给我的印象就是:随意,学生迟到,随到随进,不喊报告就可以进来,学生饿了,随拿随吃,学生要方便,招呼一声就离开,师生间的课堂互动也很随意。但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时不时地有学生举手向老师提出问题或发表不同观点,而老师一视同仁,有问必答,解释完毕,还会问一句“Does it make sense to you?”(我说清楚了吗?),而不是我想象地问“Do you under-stand?”我一下子觉得无法适应这样的课堂。但是这种习惯是依据不同的老师而定,我的接待家庭的女主人是一个老师,她说有些老师上课是很严厉的,是不允许做上述动作的。在中国,我们的教室要求的是干净整洁,桌椅摆放整齐;我们的课堂有严明的纪律:不迟到,不早退,听课全神贯注,举手发言起立作答。不同的习惯养成了不一样的思维和习惯。

令人寻味的“MADE IN CHINA”

来到加拿大,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免不了要到商店走一走,为亲朋好友捎上一些外国的商品作为礼物。基洛那虽说不上是大都市,但作为奥卡纳根地区最大的城市,又是当地有名的旅游城市,市内大小店铺足有近千家,也算是繁华之所。可是这看似简单的一件事还真把大家难住了。我们选中的商品,无论是纺织品,还是运动鞋或其他日用产品,其外观,性能,质量,包装和价格都挺满意的。再仔细一看,产地是“MADE IN CHINA”。买还是不买?犹豫不定。不买,手中的商品实在不错,放弃挺可惜的;买,怕回去被亲朋好友笑话,千里迢迢带回的是“MADE IN CHINA”。有的人在选择商品时,干脆先看是不是“MADE IN CHINA”,然后再观察商品的各项功能。而身在异国他乡,细细品味一下这简单的“MADE IN CHINA”,确实让人感慨良多。

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给他们带去了福祉,同时也传递着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联系和友谊。中国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从商品匮乏到商品丰富,不仅满足了国民的需要,也有大量的商品走向世界各地,2006年中国出口的商品总额达到9691亿美元。

当地的市民告诉我们,在20年前,商店里大部分是日本货,后来是韩国货,现在都是中国货了。我所居住的接待家庭的男主人马丁曾对我说过:“你知道吗,除食品之外,在加拿大出售的其他商品中有99%是中国制造的。根本无法想象加拿大人离开了中国商品会是什么样子。”

看到这一切,在感到兴奋的同时,一丝忧愁瞬间涌上心头。虽然“MADE IN CHINA”铺天盖地,但是我们自己的品牌却非常的少,档次高的机电产品更少。许多非常先进,实用的高科技产品虽然是中国制造,但我们在国内根本没有见过;许多高端品牌的成衣,手表和化妆品虽然也是中国制造,但在加拿大的售价仅仅是国内售价的30%至50%。

公共场所的人文细节

先说一个我最初不太理解而最后又不由感叹地细节:公交车前的自行车携载架,可放两辆自行车。第一次见到时就感到怪怪的,加拿大人一般都有私家车,公交车也没多少人坐,还来个放自行车的架子做什么?后来坐公交车时见到有骑自行车的人用到它,觉得这装置的确有用,不是做秀。等自己也有车骑了,这才切身感受“公交车前的自行车携载架”真是个好东西。毕竟公交站点有限,从车站到目的地一般都有段不小的距离。先坐公交,再骑车,多方便啊!

细究起来这“公交车前的自行车携载架”,还真能悟出一些道理。在加拿大坐公交车的人的确不多,骑自行车的人也少,而又坐公交车又骑自行车的装置,则实在令人不由感叹了。

这样的例子我还看到不少,例如有一次去“town central mall”(城市中心商场),进了门就看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正想“绅士”一下,帮他推开厚重的大门。没想到他先摁了一下门边的按钮,门自动开了。这是专门为老人,残疾人以及不方便开门的人(例如手捧一大堆物品的主妇们)设计的开门按纽。

像这样入微的细节还很多,细细品味,是很受启发的。当一个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不仅仅要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也要尽可能地照顾其他少数人的利益,做到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社会的和谐。

猜你喜欢

公交车加拿大规则
第一次坐公交车
拒绝公交车上的打扰
让规则不规则
我在加拿大留学的第一年
不如吃茶去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二则
公交车上的窃案
远离是非之地
去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