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方言流行词语透视

2008-09-23

山花 2008年16期
关键词:湖南人长沙方言

言 岚

湖南方言流行词语就是以长沙为中心,包括全省各地出现的反映社会特有的事物或现象的流行词语。具有通俗性、形象性、流行性的特点,它直接敏锐地反映了湖南特有的地域文化和生活在湖南的人们的观念心态,体现出当代文化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和创新。

一、湖南方言流行词语的产生途径

(一)通过电视媒体产生的湖南方言流行词语

近年来,湖南广播、电视传媒事业飞速发展,形成了一些颇具影响力、收视率较高的电视栏目。一些湖南方言中的常用词语和某些非普遍运用的词语之所以能成为流行词语,主要是因为这些词语被当红主持人在高收视率的电视媒体中巧妙而反复的运用。比如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和《越策越开心》两档节目在湖南乃至全国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在这两档节目中被运用的某些方言词语很容易就成为了流行词语。而电视节目中使用的方言流行词语主要是为了起到一种调侃的作用。例如:

1.“策”,在湖南方言中至少有以下几种意思:(1)谈话、闲谈:“他们没事就在一砣策。”;(2)调侃,即用言语戏弄、嘲笑:“别个胆子细,莫策他!”;(3)形容某人话多,或形容某人能说会道,称之为“策神”。我们在《长沙方言词典》中没有找到“策”,《长沙方言研究》第70页有“策”,但读为入声,没有当今流行的阴去声调的读法,也没有上述三种意思。一个本没有特殊意思的“策”能在湖南的街头巷尾流行起来,是由于受湖南电视娱乐节目《越策越开心》的影响。

2.“那确实”,意思是对别人说法或观点的认同。同“策”一样,在湖南话中本没有这一意思,人们平常用“确实”、“的确”来表示对别人观点的肯定。但由于《越策越开心》节目中,“那确实”被主持人反复使用,很快就被湖南人竞相引用,以至成为街头巷尾男女老少茶余饭后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

3.“妹砣”,在长沙方言中的本意是“年轻女孩”,现在是对年轻女性的泛称,是湖南人口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人称名词。如对宾馆、酒店等服务场所的女性均可称为“妹砣”。而这一词语的流行,主要是因为在湖南的一些电视娱乐节目中主持人经常调侃地要求年轻男嘉宾学的第一个湖南方言就是“妹砣”,这使得年轻人竟相模仿并逐渐流行起来。

4.“霸蛮”,在各种节目中,湖南人经常说自己的群体性格是“霸得蛮,耐得烦”。在《越策越开心》邀请李谷一老师做的一期节目中,李谷一老师的一句“我们湖南人是霸得蛮,耐得烦”使得这六个字更加流行,并为全国人民所了 解。

(二)通过文艺作品产生的湖南方言流行词语

以长沙方言写出的文学作品或拍成的电影电视剧很少,而能在受众中产生很大影响的基本上是没有,所以,在文艺作品中广泛使用长沙方言并能使之流行起来的文艺样式主要是以方言表演的相声和小品,尤其是湖南本土笑星奇志大兵和杨志淳的方言相声和双簧中使用的一些词语在湖南迅速流行起来。例如:

1.“哈俐油”,在长沙方言中,本意是用这个词来形容他人很傻,但还不到流行的程度。由于奇志大兵的双簧中塑造了一个“哈俐油”的经典形象,使得这个词迅速流行起来,大有取代“哈宝”、“蠢宝”等词之势,使用时不乏喜爱之意。

2.“灵泛”,表示机灵、聪明或灵活、灵便。在奇志大兵的相声中,大兵和奇志表演了一个明星给名为“灵泛得乐”的保健品打广告的故事,在相声中,两人围绕“灵泛得乐”做足文章。由于这个相声针砭时弊,讽刺了虚假广告,刻画了某些名人惟利是图的嘴脸,喜剧效果极佳,使得“灵泛”一词深入人心。湖南人在日常生活中夸赞别人聪明,常常会说:“你硬是吃哒灵泛得乐勒!”

3.“杨五六”,相声演员杨志淳在湖南经视的“杨五六笑传”中扮演了一位居委会委员,其名字“杨五六”源于方言词“杨五六成”,即形容人做事东一下,西一下。杨志淳生动的表演使得“杨五六”的形象深入人心,也使得这一词语广泛流行起来。

(三)通过地方报纸传播的湖南方言流行词 语

在湖南方言流行词语产生和传播的过程中,各级地方报纸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潇湘晨报》为例,仅2006年7月1日到2006年10月18日的110期中就有29期的新闻标题不同程度用到了方言流行词语,至于正文部分出现的流行词语就更多了,几乎每期报纸都能找到这样的词语。例 如:

1.“撮把子”:即骗子。《说是透明镜,其实是“撮把子”》(《潇湘晨报》2006年10月13 日)

2.“了难”,意为调解纠纷、解决难题或了结事件。“去长沙了难是领导安排……他在法庭上并未指出授意他去了难的领导究竟何人。”《控辩双方激辩“先贪后捐”》(《潇湘晨报》2006年8月11日)

3.“带笼子”,指卖主设圈套引诱顾客上当。《唱株潭大市场“带笼子”的多》(《乡土晚报》2006年8月11日)

4.“醒门子”,指暴露目标或底牌。被许飞“醒门子”,张亚飞也毫不示弱地曝出许飞喜欢1号“华仔”,厉娜则羞涩承认更喜欢2号“华仔”。(《三个华仔现身长沙》,《潇湘晨报》2006年7月26日)

5.“没路”、“没戏”:意为没希望。《湘军保级基本没戏哒》(《三湘都市报》2006年10月15日)

6.“拽味”:意思是神奇、不错。《到网上偷听长沙,拽味》(《潇湘晨报》2006年10月9 日)

二、湖南流行方言词语产生和流传的原因

(一)求异求奇的社会心态是流行方言词产生和流传的基础

毋庸置疑,追求新异是人类创新的动力,语言的发展同样如此。湖南方言流行词语的创造者大多是年轻一代,接受者则往往是由年轻一代扩展到年长一代,最后在某个时空条件下,形成共识性的社会符号。年轻一代极力以自己独特的言谈举止来引起他人的注意,以自己与他人的不同来张扬自己的个性和表现自己的社会身份,喜欢使用新词语来显示其标新立异的天性。方言流行词语本身的新颖性和鲜明的“标新立异”倾向,最能迎合青年的个性追求和自我选择时的种种心态。这种个性意识的突显催生了一大批新颖别致的方言流行词语。

(二)湖南特有的地域文化是方言流行词语诞生和流传的沃土

湖南古称南蛮之地,其三面环山,北面又阻于长江洞庭,所以古代时与外界交往颇为困难,而大凡交通不便,湖南人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一直维持着顽强的战斗意志,从而形成了强悍的性格。历史的积淀,使湖南人养成了“强悍刚烈,倔强霸蛮”的性格品质。湖南方言的流行词语也深深地打上了这种群体性格烙印。因此说湖南特有的地域文化特征是其方言流行词语诞生和流传的沃土。

(三)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催生方言流行词的动力

语言的发展受社会发展的制约,语言所反映的事物都是社会中已有的或将要出现的事物,一般情况下不可能造出一些子虚乌有的词语,所以方言区的社会经济特色会在语言中得到充分的反映,创造出相应的词语并使其流行起来。

例如,湖南虽是鱼米之乡,但在过去生产力水平低,经济不发达,人民的温饱问题一直是头等大事,所以“吃”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见面打招呼首先要问一问“吃饭了吗?”以示寒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都与“吃”相连,例如重复以前说过的话叫“炒现饭”;被别人欺负叫“被吃住”;受人欺负的对象叫“下饭菜”;做事容易叫“喝蛋汤”;性格懦弱的人被称为“糯米坨”;尝试去做某事叫“去试下味”。这些都是用饮食上的词语来描绘日常生活现象。民以食为天,饮食历来被作为人的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而倍受重视。在湖南人的思维中,这种以食为本的极度推崇饮食的文化心理占很大的优势,自然以“吃”来构词并广泛流行是理所当然的了。

(四)湖南当地传媒对方言词语的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如今,湖南一些方言词语之所以能成为人们口头上的流行词语,当地的传媒起着相当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而方言艺术作品对词语的流行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近几年来,用长沙方言表演的相声小品在湖南当地的媒体中收视率极高,剧中演员的某些口头禅就走下荧屏成了湖南普通百姓的常用语了。在方言区内人们适当地运用广为流传、通俗易懂的方言词语,能有效体现出本土的特色,一些方言词语的使用甚至比普通话词语更能表达人们的所思所想。但是,过多的方言词语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负面影响。对此,我们应该采用“管而不死,放而不乱;因势利导,约定俗成”的态度,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参考文献:

[1]鲍厚星,崔振华,等.长沙方言词典[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

[2]文红.从湘方言词语看语言对文化的反映[J].船山学刊,2001,(2).

[3]李珂,彭泽润.湖南时尚方言词及其文化心理透视[J].湖南社会科学,2005,(2).

[4]罗昕如.湖南方言词语的构词理据及文化内涵研究[J].语言研究,2000,(2).

[5]胡萍.从方言视角看湖南地域文化[J].湖南社会科学,2005,(5).

作者简介:

言岚,女,湖南人,湖南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与方言。

猜你喜欢

湖南人长沙方言
方严的方言
方言
长沙之旅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湖南人精神的深度开掘——读《湖南人的精神》有感
我眼中的长沙
大数据告诉你湖南人如何“打年货”
多姿多彩的“长沙窑”
辛卯考联靓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