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创世神话之比较

2008-09-23赵晓玲张璐

山花 2008年16期
关键词:创世神神话天地

赵晓玲 张璐

中西方的创世神话是早期的人类对于自然与社会的独特理解与感受,反映了早期人类对天地、宇宙和人类的由来的原始观念,尝试着对其基本信念、生活方式和文化的解释或证实。创世神话,对各民族的文学、艺术、哲学及至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早期的人类尝试着的思考:创世神话

人类从诞生之初便从未停止过对自己身世的追问,而神话作为人类最初的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真实地表达了原始人类对于自身、自然与社会的独特理解与感受。马克思则指出,神话是人类企图征服自然力和支配自然力的愿望。在人类早期的神话中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便是创世神话。所谓创世神话(Creation myth,or cosmogony),是一定区域的、幼年时期的人类用象征手法对人类、自然、宇宙用所作的描述和解释,反映出原始古代人对天地、宇宙和人类的由来的原始观念,尝试着对其基本信念、生活方式和文化的解释或证实;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解释和描述天地开辟,包括世界和万物的形成;二是说明人类的起源,包括民族的由来等。[2]正是诉诸于这种语言,人类实现了对世界、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分析、阐释、模式化建构。在西方文化中,不仅“整个古希腊罗马文学为神话和神话的宇宙说所滋育”,而且古希腊哲学的发展也同样始于对神话质料的理性再思考”。

1.天地开辟。希腊、希伯来的两希神话中创世是以神为主体的创造,世界毋庸置疑只能是由神祗创造的,而且排除任何其他的选择性和可能性。创建了犹太教和基督教希伯来人(主要是用来称呼大约从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1250年间的七百多年间的古犹太人)希伯来创世神话更是突出了语言的力量:《旧约全书·创世纪》称,上帝共花了6天的时间来创造天地万物。比如第一天,上帝创造了光:“神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

古希腊神话中,世界在产生之前存在着浑沌的空间,即卡俄斯(Chaos),它生出了地神该亚、黑暗神厄瑞玻斯、爱神厄洛斯、地狱神塔耳塔洛斯、黑夜神倪克斯;该亚生乌刺诺斯即天、蓬托斯即海以及时序女神;该亚与乌剌诺斯结合(这是首次男女神结合生育)生提坦神族。但以克洛诺斯为首的提坦神族统治,后来被以宙斯(Zeus,克洛诺斯的儿子)为代表的新神们推翻。提坦神之一普罗米修斯为了报复而支持人类反对众神,传说他用泥土造人,教给人各种技艺,并盗火给人,因而受到宙斯惩罚。

而中国则完全是一种巨人创造型神话。盘古开天辟地显得艰辛而富有牺牲精神,他不仅以血肉之躯支撑,屹立于天地之间,隔开了天与地,而且也在于他在完成这一伟大的成就之后又自然幻化而为日月星辰,山脉河流,花草树木。

2.人类的起源。两希神话,上帝和普罗米修斯用泥土分别按照自己和神氏的形象造人,并且在人的鼻孔中吹入生气(希腊神话是雅典娜)。《旧约全书·创世纪》说,上帝在创造天地的第六天,“上帝就照着自己的形相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相造男造女。”“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上帝说亚当“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上帝使他沉睡,他就睡了,于是取下他的一条肋骨,又把肉合起来。耶和华上帝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个女人”。这女人名叫夏娃,上帝把夏娃领到亚当跟前,使两人配为夫妻。信奉基督的人说亚当和夏娃便是人类的原祖。可见人从诞生之日起,便拥有神的仪表、神的智慧甚至权柄。

在中国,女娲虽然也以泥土造人,但未曾有向人鼻孔吹入生气之说。据《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义》:“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 引人也。”

3.中西创世神话中的“泥土”。虽然三则神话都确立了人类的土地本质,实则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过,三则神话表现的却是对土地完全对立的感情:鄙弃与崇拜;卑污与崇高。三则神话中的土地观,体现了三个民族对神、人的灵与肉的观念。在两希神话中,神不是由泥土甚至任何一种材料构成,他只是一个绝对精神存在。他代表天,是崇高的,与他相对的泥土则代表地,是低贱的。泥土赋予人的是肉体、本能、感性、欲望等黑暗的成份和属性,人之所以要犯罪是土地根性造成的,是人属地的世俗性;而人之所以高贵是因为有了神赐的属天的灵魂。这一人类本性的对立性构成,导致了人类永恒的冲突:灵与肉、精神与本能、理性与感性、光明与黑暗,人类注定了悲剧性命运。希伯来神话中,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从而要承受死亡、劳动、生育的痛苦,他们的后代在上帝的盛怒中被洪水毁灭;希腊神话中,人之初的生活无忧无虑、无病无灾, 但“潘多拉魔盒”结束了人类的“伊甸园”时代,人类的祖先也变得贪婪、放纵、冷酷而残暴,为天神宙斯所厌弃,在一场大洪水中被消灭得一干二净。这种灵肉分裂的概念也造就了西方人重理性,轻情欲;重天空,贬土地;重灵魂,鄙肉体的传统。

但中国神话首先没有赋灵关目,人完全是泥土构成的,人类来自泥土,其生命和灵魂也自在泥土之中,而不来自泥土之外;其次,神是用造自己的材料来造人的,女娲就出自土地,这表达出中国古代先民对土地的肯定和崇拜态度。这种人神同质同构说明了中国神话中尊天抑地的观念淡薄,决定了中国文化本质上充满了土地精神,天空意识则相对淡薄。人也不是内在分裂的人,而是浑融为一的。他没有精神与本能、灵与肉、感性与理性的固定分裂与冲突结构。中国也没有失乐园之说,即使是有关大洪水的神话,人也在神(女娲)的帮助下战胜洪水,止水的材料是一种能自己生长的土壤——息壤。可见,中国文化更强调的是天地参合、阴阳交泰、互补互渗,而不是极端的尊天抑地。

二、创世神话中神人关系

创世神话中神人关系,则是上述在人的由来基础上的进一步思考,反映出早期人类对人类自身尤其是社会秩序的理解。这种理解,在中国体现在女娲和盘古上;在西方则主要体现在《圣经》上。“圣经是一部普世之作”,主要原因之一是“圣经文学中所描述的经历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工作、爱、崇拜、生死、自然、家庭、国家、邪恶、犯罪、苦难、拯救。圣经所使用的词汇:是共同人性中最根本部分的结晶——人类共同情感与感觉经历的结晶”。总体而言,在两希神话中,神人关系是相对立的、分裂的,而中国神话中,人神是和谐的,同一的。

1.两希创世神话中的神人关系。两希神话中的神富有的暴君性质和家长制的特色,他以人对神的态度来评价人的善恶:服从、敬畏神者是善人,反之则是恶人。上帝从造人之初便怀着对人的敌意,《圣经·旧约》大部分神话传说故事的一个基本冲突,就是人类与上帝的冲突。上帝不愿人获得与他同等的智慧而禁止人吃智慧树上的果子,在人违反了诫命时便将人逐出伊甸园;他亲手制造洪水来惩罚人类的不顺服;他害怕人类的团结,毁了人类所造的通天巴别塔,使人散居到各地,变乱人们的语言。这种神人关系是一种典型的“父子”关系。作为“父”的神拥有无比的权威,凌驾于人类之上;作为“子”的人是一种被动的“受造物”,顺服“父”的旨意,并在强大有力的父面前显得微弱无力,始终处在低一级的位置,不能平等,更无法超越。尽管基督教宣扬的是上帝对人类的父爱,但这是以人的被征服、被迫屈膝、顺服为前提的。正如弗洛姆所言,父爱的本质就在于:他提出要求,他指定法律,他对孩子之爱取决于孩子是否顺服他的命令。他最喜欢最像他、最听话的孩子,这种孩子最适宜做他的接班人,成为他的财产继承者。德国女性主义神学家温德尔则认为,“这种爱要求从属、服从。它从不溢出,并不唤醒任何东西。它制造征服、自我毁灭,却不创造任何相互关 系”。

猜你喜欢

创世神神话天地
东方神话
创世神话
创世神话
A Magic Train Trip
A Talking Pug
神话之旅——奇妙三星堆
神话谢幕
比较文化视阈下的中西创世神话探析
拾天地之荒
“神话”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