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想通·说清·写好

2008-09-10王素敏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7期
关键词:示例语言表达思想

[教学缘起]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说:“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是表达思想的,而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思维的工具,所以,一篇优秀的作文,应该用“好”的语言来表达鲜明的情感、深刻的思想。而学生实际作文中往往词不达意。或者南辕北辙,令人费解甚至误解。因此,从作文语言人手,让学生意识到“好”的语言的标准,然后力图使自己的语言和思想有机结合,做到准确连贯进而富有文采和意蕴,这是高三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尝试。基于以上想法,针对学生作文实际,设计了本节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知道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想的载体。好文章应是文质兼美的。如何做到文质兼美,这节课我们以《面对失误》这篇作文为例来锤炼语言,做到“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表达思想”。

二、教学环节

1力求准确:想清楚——揭示事物的本质、联系。

(问)比较两个语段在主旨与表达上哪个更明确清晰?分析理由并修改不明晰的语句。

(提示)关注本段的观点是什么,例子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示例一]面对失误,不能过多地归咎于客观因素,而是要冷静地自我反思。将你绊倒的往往不是路边的石块。而是你的大意。雅典奥运会上。俄罗斯名将涅莫夫整套单杠动作如行云流水,只是落地时向前跨了一步。裁判给出了9.725分,纵使全场观众为他不平,纵使裁判后来修改了分数,也没有让他登上最高领奖台。也许不公,但涅莫夫若没有下杠最后一瞬的失误,即使裁判有意给低分数,也没有任何理由。外界条件是无法改变的,重要的是不断完善自我,真正挺拔的大树能抵挡住任何暴风骤雨。

[讲评要点]准确把握了话题和材料,想说什么非常清楚,这是语言流畅的基础。相反我们再来看下面一段文字,请大家提出修改意见。

(提示)注意本段主旨是什么。幼鹰的例子要证明什么,举出刘翔要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示例二]幼鹰的翅膀再强壮也要面对一次又一次失误,从失误中领略到翱翔天际的姿态。人亦如此,一次的失误不代表终生的失败,在平常我们的失误不可避免。人不是从小就懂得尊老爱幼、遵纪守法,是从小一点一滴的教导和失误的改正中找到的。刘翔的奥运金牌背后刻有无数的失误,栏倒了,出界了,这等等的失误都给他敲起响亮的警钟,在决战2004年奥运会上他厚积薄发,从一次次失误中爬起,从而实现了零的突破。我们面对失误不要心灰意冷,悔恨终生。平常一次失误并不可怕,我们要从每次失误中吸取教训,在决战中一举夺标。

[讲评要点]这段论述中心不清楚,句与句之间缺少内在联系,读起来费解。所以首先要想清楚——你的这段文字要表达一个怎样的道理?这就需要对话题或材料的本质与联系有清楚的认识、准确的把握甚至深刻的见解,这是说明白的基础。说明白就是思维有序不跳脱,语言表达合逻辑清晰。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把话说得明白流畅呢?

2力求流畅:说明白——有序、连贯(思维→语言)。

(问)分析下面语段是如何围绕中心有条理地展开议论的?

(提示)注意这段文字是从哪个角度切入的,所举材料与“失误”这一问题有何关联。

[示例三]失误并非皆出于偶然,所以,请用踏实认真的态度面对失误。“失误是上帝的警钟,同时也是一份意外的礼物。”弗莱明如是说。众所周知,青霉素的发现源于一次失误:弗莱明误对发霉的细胞组织进行研究,意外地发现青霉菌可吞噬病菌这一神奇现象。有的人不屑一顾,以为这一发现全凭运气。然而他们忘记了,这一“运气”源于成千上万次的重复实验,源于对每次失败的细心研究,潜心探索。“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人”,天道酬勤,坚守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勤于探索,永不放弃,那么,即便是失误,也会创造成功的奇迹。

[讲评要点]紧紧围绕对失误的态度来说,话题明确集中,这是流畅的前提。话题的明确集中使文字层次分明,句间顺序明晰,不跳脱。

[小结]

思维的有序表现为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由主到次,由历史到现实,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等形式。可从以上这些方面训练自己。那么,如何用清晰流畅的语言表现有序的思维呢?我们来回味《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的一段: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我们看到,上段句与句之间的衔接借助了“即使……也……但是……甚至……而且……”等关联词语。故此。我们应该注意词语的呼应、衔接和过渡(往往是代词、关联词和连接性词语)。可见,做到表达流畅要注意三个问题:话题明确集中;思维有序;语言连贯。

3力求有文采:写漂亮——文字有意蕴(通文→美文)

[示例四]比较下面两则文字,从修辞的角度谈谈它们的优劣:

①飞翔的雏鹰。虽梦想天空,却怎能第一次学飞就直上云霄;奔流的河水,虽梦想海洋,却怎能不经过山谷丘陵;成长的幼苗,虽梦想参天,却怎会不经历风吹日晒;意气风发的我们,虽梦想成功,却怎能一帆风顺到达彼岸。失误是雏鹰遇到的气流,河水遇到的险阻,幼苗遭受的风霜,也是我们遇到的考验;虽痛苦,虽无助,却会让我们变得更加成熟。

②我说,如果失误是人生成长的催化剂。我愿毫不犹豫地喝下,哪怕会身受重毒;我说,如果失误是助我继续向前跑的棒槌,那么我会义无反顾地接受那重重的一击。哪怕会昏倒在地;我说,失误是道路申的一道铁门,当我知道那一头拥有的美丽风景时,我会勇往直前地冲向它,哪怕被撞得头破血流!勇敢面对失误吧,定会有别样风景。

[小结]

这两段文字的语言表达,很明显是前者优于后者。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别。除了修辞运用的问题(比如第二段选择了“身受重毒”“昏倒在地”“头破血流”等不大恰当的形容)之外,更重要的还是思想不够透彻所致。第一段作者的认识是,失误是人生初级阶段不可避免的,失败是成功之母;第二段作者认为失误是致命的打击,失误是洪水猛兽、毒酒极刑,认识上的高下使前者美语抒美情,后者虽有壮怀却难以给人以美感。可见,文字有意蕴的根本,还在于思想认识的正确深刻,有意味。

4课堂总结

以上我们说到了语言表达的三个方面:准确——基础,流畅——关键,文采——升华,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同时又与文章的思想内容密切相关,同学们平时要多注意从思想认识的高度来锤炼语言,练就内功才能文质兼美。

三、布置作业[反馈练习]

1调整画线处不合理的语序(只写序号):

①面对失误,在战略上我们要藐视,在战术上我们要重视它。②失误不是失败,更不是终点,③我们永远不能在气势上被失误吓倒,④劲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⑤遇到失误,我们仍应保持一种从客、坦然的态度,⑥仅仅把它看做是路边的荆棘。清朝将领曾国藩因战术上的失误大败于太平天国军,可他却不懂战略上应藐视失误,认为身负重辱,欲投湖而死,所幸被人救起。试想堂堂大清将领若因为一次小小的失误郁闷而死,岂不成天下笑柄!

(参考答案)④①⑤⑥②③

2从语言表达明白、流畅的角度修改下面语段。

①鉴往可以照来。人的智慧是有限的,我们要不断地总结过去。孔子云:“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卢梭把自己的过错写入了《忏悔录》,以警示自己不可犯同样的错误,他把这一点牢牢记于心中。②在此后的40年生命中,不论多么艰难,都始终保持了诚实与正直。为人们所赞叹。

(参考答案)①处删掉“人的智慧是有限的”;②处“都始终保持了”前面缺少主语,造成句子不连贯,表意不明。

3从语言表达明白、流畅的角度说说下面语段存在的问题。

在生活中,常听到郁闷之人长吁短叹,①其中充满懊悔,这往往不是因为实实在在的失败所造成的,而是在为自己的粗心之过悔恨。②失误是我们生活道路上的坑石,③有时甚至将有实力的人推向失败,这如何不叫人叹息、惋惜?④但是,如果直面失误。你的生活将一马平川。

(参考答案)①句是说懊悔什么,②③是说懊悔的原因,④句是说从面对失误到一帆风顺,这几句间跳脱比较大,缺少严谨分析。

4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将“创造有着无穷的魅力”扩写成一段话。力求表达精彩。

(学生习作示例)①创造,是盘古手中的玄铁神斧,将混沌的世界变得清晰而美丽;创造,是罗丹指间的刻刀,用顽石诠释美的定义。创造是心的翅膀。是希望的羽翼。创造有着无穷的魅力。②创造是蔡伦的纸,也是毕弄的活字;是李白的诗,也是张旭的狂草;是陶渊明的桃花源,也是昊承恩的海外仙岛。对于文化,创造是升华,是生命,是灵魂。③创造是什么?是古猿第一次从森林走向草地的勇敢,是只身驾驶独木舟横绝江河的胆识,是鱼儿第一次跳出水面的惊喜,是鸟儿第一次穿越云天的快慰,是不求苟同于人的执著,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不二法门。人生因创新而精彩,世界因创新而壮美。④创造是振响天空的一声春雷,创造是撼动人心的一首交响曲,创造是温暖大地的一抹阳光。创造有着无穷的魅力。创造是才华的积淀、灵感的进发,创造给人以无穷的喜悦和满足。

[课后反思]

作文语言训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绝非只是单纯的语言问题,它是和思想训练互为表里的。因而加强学生作文语言训练,应以提高学生思想水平为基础,才不至于使语言训练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才有望从根本上解决语言内涵的问题。语言和思想应是一篇文章的“外形式”和“内形式”,抓语言就是在抓思想,抓思维,只有将语言训练放在这样一个高度来认识,才会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编后絮语

高三作文训练,面临的课题很多。将语言训练作为一项内容,确有一定难度——它绝非改改文章病句那么简单。语言训练的基本原則、合理序列、核心难题、有效策略分别是什么,值得教师冷静思考、深入挖掘。我们看到一篇学生的作文,“语言面貌”是个结果,这个结果是如何形成的。好与不好的根源何在?不仅需要探因,更需要可操作的“建设”手段及富于延展性的科学训练。在此,我们选择了北京八中王素敏老师的《想通·说清·写好——作文语言训练的探究与实践》一课,希望这一案例对广大高三一线教师具有借鉴作用。

猜你喜欢

示例语言表达思想
数学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10秒记忆
飞吧,云宝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小小主持人
《中考“仿写”题解题技法指津》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