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全奥运

2008-09-05周秀平曾盼盼丁建略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年7期
关键词:安全

周秀平 曾盼盼 丁建略

摘要:“安全”是确保北京奥运会顺利举办的秩序保障,而秩序中的人心秩序尤为重要。研究发现,北京市民有很高的安全奥运期待,高度信任政府;认为医院、竞赛场馆和机场是最安全的公共场所。安全奥运期待与人们的年龄呈正相关,与学历和收入呈倒U型相关。基于北京市民的安全奥运期待特点,认为,应该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督和管理职能,强化公共场所的规范管理与信息沟通,重视中间阶层的社会稳定作用。

关键词:北京市民;奥运;安全;安全期待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7-0881-03

作为全球最负盛名的综合体育赛事,奥林匹克运动会一直以和平与友谊为宗旨。但由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存在,南北差距的持续扩大,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等不安全因素的影响,世界局势从来没有真正安定过。1972年,因巴以激烈的民族冲突导致的“慕尼黑事件”使承载和平之光的奥运蒙羞。2002年,“9.11”事件影响下的美国盐湖城奥运会安保费用创奥运会举办史之最。虽然中国是维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地区性力量之一,与世界各国各种文化保持了很友好的交流,但为防万一,北京奥组委仍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组织2008年奥运会安全保卫与公共危机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经费预算达3亿美元,安保人员预计10万人左右[1]。然而,仅有有形力量的投入是不够的,无形的人心秩序是奥运安保工作中不可忽略的因素。因此,全面、准确地了解北京市民的奥运安全期待特点,将极大的促进北京奥运安保工作的科学部署。北京奥运的安全举办将是中国展示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的契机。

1研究背景

对北京市民奥运安全期待的研究隶属于“对北京奥运会的社会期待及社会心理研究”课题。课题组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数据将北京市11个区15周岁至69周岁之间的城镇人口作为抽样总体,收集问卷3 627份,其中包括了在外来人口聚居区收集到非在籍市民的问卷468份。样本中男女比例分别为53.7%、46.3%。

调查问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甄别部分,以在北京生活工作两年为标准衡量是否是北京市民。第二部分为奥运期待的具体问题,奥运期待包括金牌期待、安全期待、素质期待和参与期待,以及由这四个互相联系的方面综合而成的社会期待。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期待是一种把判断和思考引导到一定方向的先有观念或倾向,是行为的准备或潜在行为。奥运安全期待就是人们对安全奥运的一种态度、一种预期,是对奥运会举办期间运动员、观众以及奥运工作者与志愿者的人身是否安全及安全程度,社会稳定与否及稳定程度的一种判断。这种对安全及安全程度的判断来自于对环境和安保措施的感受与评价。我们的问卷共设置了四个方面的问题来了解北京市民的奥运安全感受与评价特点。它们分别是:“您对政府应对奥运会期间的突发事件有信心吗?”,“您认为广大公众能够沉着有序的应对突发公共场所的突发性事件吗?”,“您认为有必要对民众开展关于突发性事件的‘须知教育吗?”以及询问调查对象对医院、竞赛场馆、机场等13个与人们日常生作者简介:周秀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文化与中国人。活密切相关的公共场所的安全程度的评价。整个问卷采用五等分或七等份测量,“5”分为最高评分,代表了喜欢与关注的最高程度。

第三部分为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学历、职业、收入和家庭情况等。问卷的数据处理采用spss12.0软件分析制作,所有负向问题的数据经过翻转处理,以保证所有的分析在正向评价维度上进行。

2北京市民奥运安全期待的总体特点

2.1信任政府“您对政府应对奥运会期间的突发事件有信心吗?”,回答均值为4.42。“您认为有必要对民众开展关于突发性事件的“须知"教育吗?”回答均值为4.65。“您认为广大公众能够沉着有序的应对突发公共场所的突发性事件吗?”回答均值为3.98。总的来看,北京市民的奥运安全期待高(表1)。

人们对政府应对奥运会期间的突发性事件是否有信心与人们沉着有序应对公共场所突发性事件的评价呈正相关,二者的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为0.355。这说明政府的措施得力与否影响普通民众应对突发事件的信心。民众越是相信政府的措施有力,他们越能沉着、有秩序地应对在公共场所发生的突发性事件。北京市民对政府的奥运安保工作是很有信心的,同时这种信心因管理措施的力度更趋增强。

2.2医院、机场和竞赛场馆最安全用于测量北京市民安全期待的公共场所有十三个,为了减少分析维度,突出各类公共场所的安全性特点。研究者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十三个公共场所进行了全模型因子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医院自成一类,竞赛场馆和机场聚为一类。第三类包括了商场、宾馆和公园,第四类为公交车、计程车、地铁和广场。最后一类为酒吧、娱乐场所和餐馆(表2)。

安全期待均值的排序显示各类公共场所在北京市民的评价中所具有不同的安全程度。医院的得分均值为4.41,说明医院在北京市民心里是最安全的。竞赛场馆、机场排的得分均值分别为4.37、4.22,居于安全期待的第二级地位。宾馆、商场超市和公园聚为一类,排在中等安全的位置。计程车、地铁、公交车和广场聚为一类,主要是交通性质的公共场所,其安全程度排在倒数第二位。而娱乐场所、酒吧和餐馆被认为是最不安全的地方(表3)。

2.3与年龄呈正相关在应对突发事件的“须知”教育问题上,年长和年轻的人群打分最低,年轻人群以学生居多。年龄与人们对政府采取的安全保障措施评价呈正向相关,年龄越大的人群,对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越有信心,对民众能够沉着有序应对公共场所突发事件的评价越高(表4)。

整体上看,年龄越大的人群对奥运安全具有越高的期待。他们不仅对政府更有信心,而且对13个公共场所的安全程度的评价也更高(图1)。

2.4与学历和收入呈倒U型相关中等学历和收入的人群具有较高的安全期待。研究生等高学历人群次之,小学及以下的人群在对奥运安全的评价上给分最低。图2为不同学历人群的安全期待值,中等学历(高中-大学本科)的人群对奥运安全期待的评价最高。小学学历人群的安全期待值最低,而研究生学历人群居于中间位置(图2)。

从收入对人们的奥运安全期待的影响来看,月薪在1 601~3 601元之间的人群对政府采取的应对突发性事件的措施最有信心,最认可民众能够沉着有序应对公共场所的突发性事件,对各个公共场所的安全程度也具有较高的评价。月薪3 601元以上的人群的奥运安全期待与月薪600元以下的人群相差一个分值,都是较低的。无月薪人群主要由学生和失业人员构成,他们的奥运期待值最高。将无月薪这一特殊人群排除后,收入与人们的奥运安全期待水平呈倒U型相关(图3)。

总体来看,北京市民对奥运安全怀有很高期待,对中国政府的安保措施很有信心,医院、竞赛场馆和机场被评价为最安全的公共场所。中等程度学历和收入的人群对奥运安全期待最高。

3从安全奥运走向和谐社会

3.1政府是维持奥运安全的核心力量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不仅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首先也必须是安全的奥运。面对百年奥运在北京举办这一重大社会事件时,北京市民的安全期待很高,这不仅表达了他们对奥运安全举办的良好祈愿,更说明他们把及时有效的公关危机化解、维持安定秩序的希望寄托在以政府为主的公共管理部门身上。有研究指出,由于台独、藏独等势力的存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利益矛盾冲突的累积尤其是弱势群体有相对剥夺感;以及有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等都对奥运的安保工作提出了挑战[2]。这些危机工作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不可能实现的。在中国特殊的国情条件下,政府部门就成为维持奥运秩序的核心组织,我们的研究证明了民众对政府的高度信任。最近发生在西藏、新疆以及四川阿坝的打砸烧杀事件再次说明,政府的组织、管理仍然是维持奥运安保工作的核心力量和强大后盾。3.2信息透明与规范管理赢得民心医院在安全性程度的评价中的期待值最高,紧接着是竞赛场馆和机场。医院作为救死扶伤的社会组织,设立的目的就是保障人们的人身安全的。被评价为最安全的三个公共场所的共同特征在于其管理的规范性。医生经过科学的训练和教育拥有专业的医疗知识,治病和急救有一套固定的程序;机场中保障人身安全的最重要措施是安检;奥运竞赛场馆作为举办体育赛事的主体场所,其安全工作自是重中之重。而被认为最不安全的餐馆、酒吧和娱乐场所,其管理相对于机场和竞赛场馆来说在安全管理方面的隐患多。网络、报纸、电视等大众媒体上也经常报道这些地方由于疏于安全防范出现的火灾、爆炸等事故。网络、报纸、电视等第三渠道的信息强化了民众心中对这些公共场所的社会印象。社会印象形成后出现偏向性与凝固性,于是人们用那些先入为主的观念去评价那些人和事,这就是刻板印象。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很难改变,需要从认知主体和认知对象两方面着手工作。对于各个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来说,一方面需要加强自身安全性的规范管理,另一方面要及时与大众共享安全工作的信息。一项关于SARS的研究表明,信息的共享与透明传递有利于消除流言、稳定人心,进而稳定整个社会的秩序[3]。因此,规范管理、从改变大众的社会认知入手是这些被评价为不太安全的公共场所赢回民众信心的关键因素。

3.3中间阶层是维持社会秩序的阶层基础对社会阶层的划分,有以客观指标为准的,也有以主观指标为依据的,还有将二者综合来划分社会阶层的。西方学者中韦伯的财富、权力和声望三分法最具盛名。中国学者中陆学艺的财富、权力和学历三分法在中国的社会阶层研究中也很有影响。由于我们的数据没有对权力进行测量,因此本文中的中间阶层仅指从其经济收入和学历地位处于社会中间状态的那一部分群体。本研究中,中等学历和收入的人群对奥运安全期待是最高的。在我们后续进行的第二次调查中,这一阶层的态度变化也是最小的。

此外,李强教授通过他的研究证明,一个庞大的中间阶层是最稳定的社会结构,毕竟一个社会里,处于最顶端的社会上层和最低层的社会下层不会占有很大的比例。同时,他还认为,一个稳定的以代际更替方式形成的中间阶层能够最小的损伤社会发展、能够最少的产生社会震动从而维持一个社会的安定有序[4]。这充分说明中间阶层是搞好奥运安保工作、维持社会秩序的阶层基础。

安全奥运期待,不仅是国民对2008奥运会的期待,同时也是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期待;做好奥运安保工作,不仅可以满足国民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期待,为国家建设提供良好的人心秩序环境,也可以让世界看到中国为世界和平做出的坚定贡献。正是在一意义上,奥运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机遇。2008奥运的安全举办将为中国迈向和谐社会做出巨大的历史贡献。

参考文献:

[1] 殷星城.2008奥运安保:北京准备好了吗?[J].北京纪事,2007:22-25.

[2] 曹骑豹,应对2008:奥运安全与危机管理[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7):53-58.

[3] 沙莲香.中华文化的危机适应性研究——以华北非典疫区民众的“非典心态”为例[J].浙江学刊,2004(3):124-128.

[4] 李强.社会分层与贫富差别[M].厦门:鹭江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安全
热电公司发电机励磁系统改造
浅谈计算机硬件实验室管理
中国民航HUD的应用和发展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