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揣摩描写手法 品味作品内涵

2008-08-30

关键词:藤野品味手法

英 青

名师谈阅读

写人记事的回忆性散文,大多是以对某个人的怀念为记叙中心,通过描写几件具体事情来表现所怀念的人物的高尚品格的。因此,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必须仔细揣摩作品的描写手法,细细品味其中的思想感情。具体说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抓人物语言描写,品味人物性格特征。言为心声。语言是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面。名家散文常常不吝笔墨描写人物语言,以凸现其精神面貌。如《藤野先生》一文中,藤野先生在纠正鲁迅所画的解剖图时“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面对一个“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的学生,藤野并没有训斥,而是“和蔼的”指正,委婉地开导,这一语言细节正是表现了他对科学一丝不苟,对学生循循善诱、严格要求的可贵品格。

二、抓人物行为和动作描写,领悟人物精神品质。写人离不开叙事,叙事就得对人物的行为进行描写。例如,传记《我的母亲》就写了母亲“清晨训儿”、“责罚儿子”、“应付债主”、“受气痛哭”、“质问五叔”等具体事情,以此表现母亲责子以严、待人以宽和不受一点人格侮辱的品性。其中“责罚儿子”一事写得尤其感人:“我”小时说了一句错话,“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因此而害了眼翳病,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里,文章用“罚”、“责罚”、“气”、“不许”、“悔”、“急”、“舔”等一连串动词,写出了母亲“责子之严”、“爱子情深”的“慈母兼任严父”的感人形象。阅读中认真揣摩这些行为和动作描写,就能深刻地领悟到人物的美好品质。

三、抓细节描写,领略人物的内心世界。细节描写是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阅读中要善于抓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去深度接触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当鲁迅告诉藤野先生将不再学医,并准备离开仙台时,“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这一心情悲哀、欲言又止的神态细节,写出了藤野先生对鲁迅弃医而感到惋惜、难过的心态,反映了藤野先生对鲁迅的感情之深。再如,“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这一真实感人的细节描写,写出了鲁迅对恩师的怀念之情,更写出了恩师对自己人生的影响之深,从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高尚的人格魅力。

四、抓对比描写,感悟作品深刻内涵。散文大家常常把美的形象与丑的形象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描写,使美的显得更美,丑的显得更丑。如《我的母亲》就把母亲教训儿子与两个嫂子打骂孩子以出气的不同做法对比着写:”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她们生气时便打骂孩子来出气,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话骂给别人听”。这一形象、生动的对比描写,是非分明,褒贬鲜明,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做人低调、不事张扬的美德的崇敬,对嫂子们指桑骂槐、把气出在孩子身上的不道德行为的极度憎恶。

人物描写的手法还有很多,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等,如果阅读中能细心揣摩、品味这些描写手法的妙处,就定能加深理解叙事性作品所写人物的精神面目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猜你喜欢

藤野品味手法
拟人手法真多情
鲁迅念念不忘的藤野先生,后来怎么样了?
画与理
七步洗手法
藤野先生谈鲁迅
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
品味六城:追溯中国的印记
品味中考 提升能力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