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几何问题的联想与推广

2008-08-23钱卫江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08年2期
关键词:割线中点切线

钱卫江

几何证明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初中几何教学中是一个难点.为提高几何的解题能力需要让学生学会联想与推广.学习几何离不开解题,但要学好几何离不开归纳、总结.学生要善于归纳总结,题目解完了要勤于联想,这样才能真正学好几何.下面结合实例,说明归纳、总结、联想、推广的方法.

例如图1,从圆外一点P作切线PA,点B是PA上的中点,过点B作圆的割线BCD,连接PD交圆于点F,连接PC并延长,交圆于点E,求证:EF//PA.

分析:证明与圆有关的两直线平行的问题,应先考虑是否存在内错角、同位角相等,这是因为圆和三角形结合的图形中,一般可通过弧、弦找到不少角之间的关系.由于题中相切与图中线段直接相关,所以应联想到用“线”成比例去证明角相等.

证明:∵PA切圆于A,点B为AP的中点,

∴AB2=BC·BD,AB=BP.

∴BP2=BC·BD,即BC/BP=BP/BD.又∠BPD=∠PBC,

∴△BPC∽△BDP. ∴ ∠D=∠BPC.

∵∠D=∠E, ∴ ∠BPC=∠E. ∴ EF//PA.

数学大师波利亚有一句名言:“掌握数学就是意味着善于解题.”善于解题关键要懂得解题后的反思,这个题目解完后有下列问题可供我们反思.

(1)实际上,由BP2=BC·BD,通过这个形式很容易联想得到PB与△PCD的外接圆相切,切点是P.由弦切角定理得,∠D=∠BPC.又因∠D=∠E,所以∠BPC=∠E.故EF//PA.这个证明方法更简捷,但对条件的处理和认识更深刻.

(2)据结果EF//PA,由夹在两平行线间的弧相等可知,A点是弧FAE的中点.

(3)在图中找与△PCB相似的三角形.通过相似可得很多相关的线段关系.

(4)尝试对于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互换是否仍然成立.若PA//EF,B是PA的中点吗?根据上面的证明不难推出这个结论是成立的,于是引申出下列问题.

问题1如图1,从圆外一点作切线PA,点B在PA上,过点B作圆的割线BCD,连接PD交圆于点F,连接PC并延长,交圆于点E,若EF//PA ,求证:PB=BA.

证明:∵PA切圆于A,点B为AP上的一点,

∴AB2=BC·BD. ∵ EF//PA, ∴ △BPC∽△BDP.

∴BP 2=BC·BD. ∴ PB=BA.

问题2 原题中过B点作割线BCD一定要按照如图1吗?这条割线是否可任意作呢?

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就可引出下面几种不同情形:如图2、图3.此时对原命题PA//EF同样成立(请读者自己完成).

进行了上面的反思后,我们再作些联想和推广:将本例的题设作一些变更,可引出一些新的问题.

问题3 若将原题中的PB改成向圆外任意方向引线段时,可有如下命题:

如图4,从圆外一点P作切线PA和割线PCE,又从点P向任意方向作线段PB,使PB=PA,连接CB、EB,分别交圆于点F、D.求证:FD//PB.

分析:与原题类似可证得△CPB∽△BPE,所以∠E=∠PBC.于是只需证明∠DFB=∠PBC,那么首先得证明∠E=∠DFB.(由C、F、D、E四点共圆即可得)

问题4若把问题1中PA切线去掉,把原来的一些条件加强,可得到如下命题:如图5,已知DE为⊙O的直径,A为⊙O上一点,延长EA至G,使AG=AE,AP⊥CD,垂足为P,PE交⊙O于C,CD交AP于B.求证:PB=BA.

分析:要证PB=BA,直接“线”相等的等量关系没有,所以要找中间量转化.由条件AP⊥CD,DE为直径,可由射影定理得BP2=BC·BD,容易联想到要证AB为切线,因此该命题实际就可转化为问题1的证明了.

证明:连接OA.

∵AB是⊙O的直径, ∴ CE⊥BD.

又∵AP⊥CD,由射影定理得:BP2=BC·BD.

∵A,O分别为GE,DE的中点, ∴ AO为为△GDE的中位线.

∴AO∥GD.∴ AO⊥AP.可知AP为⊙O切线.

则AB2=BC·BD.∴ AB2=BP2,即PB=BA.

小结:通过解题后的反思、联想,把与之有关的知识、方法、技巧都联系起来,可扩大和加强数学知识的网络,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通过拓展、推广,从已知走向未知,进一步发现的往往是新的方法和技巧.希望读者学习此例题后,能在以后几何的学习中得到更多的收获.

猜你喜欢

割线中点切线
例谈圆锥曲线中的中点和对称问题
圆锥曲线的切线方程及其推广的结论
切线在手,函数无忧
中点的联想
潮流方程的割线法求解
从一道试题谈圆锥曲线的切割线定理
从圆的切割线定理谈起
准PR控制的三电平逆变器及中点平衡策略
带续流开关的中点箝位型非隔离光伏逆变器
圆锥曲线割线的一个优美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