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新课的引入形式

2008-08-23刘全周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08年2期
关键词:定理三角形形式

刘全周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要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新课的引入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促使学生急不可耐地寻求新知识的意识.因此,好的新课引入形式是学好一节课的金钥匙.根据我的探索和实验,数学课有以下几种引入形式.

一、联系旧知识,揭示新课的形式

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教师从“温故”出发,复习本节课用到的旧知识,以旧引新,以旧促新,既沟通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又激起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使学生主动获得新知识.这种形式是广大教师上课经常使用的,它适用于上下课知识联系密切的课型.例如,通过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复习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学生就自然地过渡到一元二次方程的因式分解求根法的新内容;通过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来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两定理结构的异同点.

二、提问式引入形式

通过提问与新课有关联的问题来引入课题.例如,学习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两角夹一边”时,教师可先提出:一块三角形形状的玻璃,被打碎成如图1的两块①和②.是否需把两块都拿去才可配成原状?如果只需带一块去,需带哪一块?这样,学生很快就被引入到两角夹一边的全等判定定理的学习中.提问式引入新课的形式,可使学生由学习的被动性接受转变成自己寻求答案的主动活动,气氛和思维就活跃起来.

三、趣味引入形式

根据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看到数学也是一门有趣的学科,让学生从故事中学习新知识.例如,在讲“反正法”时,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古希腊有三位数学家,有一天他们研究问题时争论不休,为了清醒头脑他们三位就停下工作,去河边钓鱼,中午时分累了,在一棵大树下休息时睡着了,有几个淘气的孩子将三人的脸抹黑,醒来后三人互相指着哈哈大笑,可是其中有一个人笑了一下后马上不笑了,你知道为什么吗?接着从这个人不笑说明反正法的意义及步骤,学生从故事中学会了新的知识.

四、发现式引入形式

根据一些数学实验和现象,可把抽象的理论直观化,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理性的理解,且能使学生在观察、分析过程中茅塞顿开,使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总结实验及现象的结论,可得出新的定理.教学时,教师尽可能地选用合适的实验.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可让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然后把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大家很快就会发现,每人所拼成的角都是平角,由此,学生就会发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180°”这个定理,并导出定理的证明方法,即把三角形一边延长,然后过该边任一端点作另一边的平行线,利用平角及平行线性质即可证明.

五、设疑引入形式

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挖掘新奇事物.从问题入手,设出疑难,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惊讶,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惊讶感情是寻求知识的强大源泉.例如,在讲“指数”时,教师把一张0.01 mm厚的纸对折为2,再折为4,如果对折40次有多厚?这个厚度比珠穆朗玛峰8848.13 m还高,学生无比惊讶,并不相信,教师顺势导入,由此,学生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六、演示教具导入形式

利用教具在黑板上演示,使图形及新课内容直观地显示出来.这种方法能使学生从动和静的比较中形象、生动、直观地掌握知识.例如,在讲“弦切角定义”时,先把圆规两脚张开,一尖点放在黑板上事先画好的圆心A点处,让两边与圆相交成圆周角∠BAC,当AC不动,AB绕顶点A转到与圆相切时,让学生观察此角的特点,顶点在圆上,一边与圆相交,另一边与圆相切,它与圆周角不同之处是一条边是圆的切线.

七、类比形式引入

利用新知识与以前学过的相似知识进行类比,学生很快就能发现并总结出新概念的特征及其性质.例如,在讲相似三角形性质时,可从全等三角形性质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的这些量怎么样呢?这种方法适用于与旧知识相近的扩展内容,学生能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发现新知识.

八、强调导入形式

根据中学生对有意义的东西感兴趣的特点,一上课就叙述本课或本章重要性的一种方法.例如,在讲“三角形”时,向学生说明三角形是平面几何的重点;而讲“圆”时,向学生指出圆是平面几何重点的重点,它在中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将来学习深造的基础.

九、直接引入形式

这种方法是一上课就把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它一般适用于上下节课内容没有直接联系,新课知识面比较独立,无法采用其它方法引入.例如,讲“切线的判定定理”时,先将定理内容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分析已知求证后,师生共同证明.

猜你喜欢

定理三角形形式
J. Liouville定理
A Study on English listening status of students in vocational school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三角形,不扭腰
“三共定理”及其应用(上)
三角形表演秀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画一画
Individual Ergodic Theorems for Noncommutative Orlicz 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