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祝您健康信箱:怪哉,为何低血压者也会中风等篇

2008-08-03

祝您健康 2008年3期
关键词:生理性降糖药低血压

怪哉,为何低血压者也会中风?

我父亲75岁,血压偏低,多数情况下为90/60毫米汞柱。平时饮食起居正常,自我感觉良好。一天清晨,家人发现他突然口角歪斜、不能说话、右半身不能动弹。即送医院急救。CT检查证实为左脑梗死,诊断为“缺血性中风”,经抢救转危为安。这令我疑惑不解,只听说患有高血压的人才会引起中风。为何低血压的人也会中风呢?

河南杨昆

杨昆读者:

所谓低血压,一般指血压低于90/60毫米汞柱。低血压的原因有两大类:其一,血压虽已低于正常标准,但无症状,且不影响健康,称为生理性低血压或低血压状态;其二,除血压低外,还有症状或疾病,称为低血压病或病理性低血压。

低血压病根据其因果关系又分为继发性与原发性,前者指因人体某器官或系统的疾病引起血压下降,大出血、严重创伤、感染、恶性肿瘤、动脉硬化、心脏病均可引起;后者的病因迄今不明,可能与自主神经紊乱、神经细胞张力障碍、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有关。长期低血压可影响器官的供血和灌注,常会出现易疲劳、无力、头晕、记忆力减退、精神萎靡不振、胸闷、食欲差、腰酸背痛、尿少或夜尿多等症状。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内壁上沉积了许多胆固醇等脂类物质,使血管狭窄、管腔阻塞,势必阻碍血流。缓慢的血流会使其粘稠度增加。老年人硬化了的脑血管因弹性降低而难以对血流进行有效调节,加上血压低,易引起血流运行不畅。缓慢的血流更易凝结产生血栓,最终阻塞脑动脉,造成脑血流供应受阻,脑组织缺血缺氧。于是发生缺血性中风,从而出现失语、偏瘫等症状。

虽然低血压也可引起中风,但除急性低血压外,对于慢性低血压并不主张用升压药。以免导致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反而不利于健康。对于原发性低血压。则要注意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每天早晨及中午喝些咖啡、可可或浓茶,常饮用蜂蜜或蜂乳,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适量麻黄素片,这些措施均有助于升压。

持续打嗝是病吗?

最近,我常常出现打嗝现象,十分难受。请问:经常打嗝是病吗?我该怎么办?

河北蔡和畅

蔡和畅读者:

打嗝是一种神经反射活动,急促饮酒、吃饭,多吃过热食物或多喝冷饮,连续吸入冷空气,饱餐以及大笑之后等多种刺激,均可引起打嗝。上述原因所引起的打嗝,一般都比较轻微,会瞬息即愈。如果打嗝的时间稍长,喝200毫升温开水往往就能很快止住,用不着担心。

可如果打嗝持续数小时甚至几天,很难止住而且让人难以忍受,那就是病态了,且往往是由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比如,肾功能不良的病人连续打嗝,可能是尿毒症的先兆;伤寒、痢疾病人不断打嗝,要想到是毒血症的可能;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病人持续打嗝,可能是病变波及延髓,这往往是危险的信号;如果出现一劳动就打嗝,休息就消失的现象,可能预示着患有动脉瘤。另外,患有食管炎、纵隔炎、膈下脓肿及肿瘤,还有胃炎、胃扩张、肠梗阻、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弥漫性腹膜炎等胃肠道疾病或胃肠手术后,都可引起呃逆。所以,对于持续性、顽固性打嗝,应及时就诊。

糖尿病病人忘服降糖药怎么办?

我年逾古稀,患2型糖尿病10多年,平时一直在服药治疗。但由于年事已高,记忆力不好,所以经常忘记服用降糖药。请问像我这样的糖尿病病人万一忘记服用降糖药怎么办?有办法补救吗?

四川韩民

韩民读者:

众所周知,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因此要坚持一直服药治疗。但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病人常有忘记服药的情况发生。由于口服降糖药的时间与血糖变化密切有关,所以糖尿病病人一旦忘记按时服用,就有可能影响到对血糖的控制,进而使血糖升高,病情加重。因此,忘服者应采服下列方法进行“补救”:

(1)一日服用一次的降糖药这类药物通常要求在早餐前服用。若忘记服用,可根据发现时间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补救方法:①午餐前发现,可在发现时补服(限于用量较小者);如已超过早餐时间3小时,为避免出现低血糖,最好在午餐前服用为宜。②晚餐前发现:如血糖在平时就控制不理想,可在晚餐前按早晨剂量服用,对平时血糖控制较好者,应减半量服用。③晚上就寝前发现:原则上不必再服药,因夜晚睡眠时依赖尚未完全丧失功能的胰岛素已足以控制血糖升高,如再服药则容易引起低血糖。

(2)一日服用两次的降糖药有下列两种情况:①午餐前发现早晨未服者,可将早晨剂量在午餐前服下,晚间服药剂量不变。②晚餐前发现早晨未服者,可只服晚间剂量,已忘服的早晨剂量不必再服。③就寝前发现早晚两次均忘服者,则按晚间剂量的一半服下即可,早晨剂量不必再补服。

为何老年女性会患“前列腺病”?

我是位60岁的老年妇女。最近以来不知何故,总会出现尿频、尿急、排尿不畅、尿流细弱等症状。开始还以为是尿路感染,但服用不少消炎药却不见效。后经专家检查,被确诊为“前列腺病”。这使我感到蹊跷,女性怎么会有“前列腺病”呢?

四川晓芬

晓芬读者:

人们都知道男性有前列腺,而女性是没有的。那么,女性为何也会得“前列腺病”呢?原来,女性的膀胱颈部虽然无前列腺,但也长有一种结构类似男性前列腺的腺体纤维组织,它位于阴道前壁的中、外1/3交界处,紧靠膀胱颈部。由于在胚胎学上与男性前列腺同源,故有女性“前列腺”之称。

女性“前列腺病”的确切名称叫“女性膀胱颈部梗阻”,主要症状有三:其一,排尿踌躇,即蹲下好久费较大力才能排出尿;其二,排尿费力,排尿时需用力屏气才能排出,且尿流很慢,形不成尿线。距离也很短;其三,尿频尿急,排尿次数明显增多,有尿意即要排,但又不易排出。

其实,女性前列腺病是中老年妇女的多发病、常见病。究其原因,是因为她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腺体纤维组织逐渐增生肥大,最终造成膀胱出口处狭窄,出现局部粘膜水肿,导致排尿不畅。经阴道检查时,触及膀胱颈部可有增厚的感觉,行膀胱镜检查可见膀胱颈部有挛缩现象。

因此,中老年妇女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去看医生。一经确诊为女性前列腺病,则要及时治疗:早期可定期进行尿道扩张,每1~2个月1次,3个月为1个疗程。必要时可重复进行。也可口服苯氧苄胺,以降低尿道阻力,缓解排尿障碍。症状较重者可用10%弱蛋白银或1%硝酸银溶液行膀胱灌注,对消除膀胱颈部梗阻有一定帮助。少数严重者可行“电切”治疗,经尿道做膀胱颈部电切,将增生的纤维组织切除。以恢复正常排尿。

老年人为何不渴也要喝点水?

我妈妈年逾古稀,不知何故平时总觉口干,老要喝水。查血糖、甲状腺功能均正常。医生说是“生理性口干”,平时要多喝水,即使不渴也要喝点水,而不要等口渴了再喝。请问这是为什么?

陕西刘强

刘强读者:

口干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固有水分和皮肤细胞内水分逐渐减少,出现了慢性生理性脱水,所以皮肤干燥、皱纹增多。进入老年,体内各组织器官功能发生了退行性变化,器管唾液腺的神经功能减退,腺细胞萎缩,分泌功能下降,唾液分泌减少。另外,唾液的成分也有变化,口腔粘膜干燥、失去弹性,变得干涩,由此会出现一系列生理性口干的症状。又因唾液腺在夜间停止分泌。故口干往往在夜间加重。还有。夜间睡眠时肌张力下降,颞颌关节松弛,易造成张口呼吸或口鼻同时呼吸,干燥空气反复由口腔进入,致使口腔咽喉干燥,出现生理性口干。若由糖尿病、肺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干燥综合征等疾病引起的口干,则属于病理性口干。

人们往往认为只有感到口渴时才需要喝水,其实,不渴也应喝点水。因为,感到口渴时说明失水量已达体重的2%,即发生了轻度生理性失水。老年人由于体内生理性变化,大脑的饥渴中枢变得迟钝,而对口渴不敏感,加之体内容易脱水,所以应养成不渴也要喝点水的良好习惯。

不过,提倡老年人不渴也要喝点水并非喝得越多越好。一般而言,老年人一天喝1000~1500毫升水即可;不要一次喝大量的水,以免血容量剧增,加重心、肾负担;患有心、肾疾病及高血压者尤其不宜一次大量和快速喝水;喝水最好坚持定量,做到多次少喝:在进食前0.5~1小时喝水,可促进唾液分泌,有利于口腔湿润,减轻口干不适,还能清洗口腔,防止便秘:晚间临睡前和清晨起床后喝杯水,能补充水分,降低血液粘稠度。并有助于预防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等疾病。

(南京农业大学医院副主任医师陈育民)

猜你喜欢

生理性降糖药低血压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两味鲜为人知的降糖药
黄瓜15种生理性病害
壳样钙化子宫肌瘤悬吊式改良单孔腹腔镜手术1例并文献复习
服降糖药要选对“时辰”
生理性海水在鼻内镜术后的临床分析应用
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加用降糖药或胰岛素的疗效及对抑郁情绪的影响
生理性缺血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