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首沧桑路 更上一层楼

2008-07-24刘瑞兴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8年2期
关键词:学术研究高校图书馆

摘要 论述了对全国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专业委员会前11次学术研讨会学术研究工作的几点认识,提出了纪念建会20周年的几条建议。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期刊工作 学术研究

全国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期刊工作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期刊工作专业委员会)已经走过了18年的路程。1989年5月初,在南京大学成立了全国高等学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吉林农业大学图书馆原馆长江乃武研究馆员任理事长。1993年更名为现名,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强研究馆员任主任。18年来,先后在南京、大连、承德、南昌、宜昌、烟台、郑州、呼和浩特、安庆、唐山、杭州召开了11次学术研讨会,共出版10次学术会议论文集。我作为理事、常委兼学术组组长参加了10次学术研讨会、多次会议征文审稿会和会议论文集的编辑工作。

2009年将要召开的第12次学术研讨会,恰逢期刊工作专业委员会成立20周年。我认为,应当总结20年的工作经验,回首沧桑路,更上一层楼,把期刊工作专业委员会越办越好。

以下仅就18年来全国期刊工作专业委员会和河北省期刊工作专业委员会的学术研究工作,谈几点认识,提几条建议。

1 专家型的领导集体是学术生命力旺盛的重要保障

期刊工作专业委员会领导集体由多个学科的专家组成,而且品行好、学风正,有凝聚力和号召力。正、副主任(原正、副理事长)和秘书长都是我国图书情报学界的著名专家。有的在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学等学科领域学术造诣深,论著学术影响大,对我国期刊工作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有的在数字图书馆建设、文献保障体系建设等图书馆现代化研究领域有突出的贡献,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有的是博士生、硕士生导师,在学科前沿领域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完成了多项国家或省部级科学研究课题,取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他们大多身兼数职,在我国学术界有相当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他们都是图书情报学界不同学科的学术带头人。这是期刊工作专业委员会学术生命力旺盛、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发生重大变化时期期刊工作学术研究不断深入的基本保障。

2 颇具匠心的学术研究主题

除第一次学术研讨会是综合性议题外,其余10次学术研讨会的研究主题依次是:期刊工作基础理论,期刊开发与利用,期刊采访协作协调,市场经济与期刊工作,期刊工作现代化,期刊工作与21世纪,期刊文献数字化与资源共享,危机、变革、机遇:新世纪的期刊工作,期刊工作的新理念与新举措,期刊评价与期刊管理。各次学术研讨会的主题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俱进,符合印刷型期刊与电子型期刊同生存共发展且电子型期刊蓬勃发展态势下期刊工作的基本规律;研究主题有鲜明的前沿性、前瞻性和促进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实用性;研究主题突出创新、突出现代化、突出协作协调与资源共享、突出世纪之交期刊文献的社会需求与满足需求的新理念、新措施、新理论、新方法;研究主题既有深厚的历史纵深感,又有浓厚的现代气息,鲜明地展示出18年来高等学校图书馆期刊工作学术研究活动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期刊工作者为赢得机遇、迎接挑战而在研究工作中取得的丰硕成果。

3 开展学术争鸣,浓厚学术研究氛围

1984年,福建省图书馆何鼎富研究馆员提出了建立期刊学的构想,在我国期刊界引起广泛争鸣。1990年在大连召开的期刊工作专业委员会第2次学术研讨会上,争鸣达到了白热化程度。在呈交学术研讨会的论文和与会代表发言中,各抒己见,争鸣十分激烈。会议自由发言期间,登台发言者争先恐后,络绎不绝,发言者以雄辩之才发起“舌战”,申述观点,质疑问难,广采博引,标新立异。观点之鲜明、争论之激烈、学术氛围之浓厚实属罕见。通过争鸣显现出三个重要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轻舟已过万重山”,期刊学早已建立;相反的一种观点则认为,期刊学没有学科生长点,不可能成学,甚至有人断言一万年以后也不会出现期刊学;第三种观点认为期刊可能成学,但当时成学的条件尚不成熟,有待未来的发展[1]

据统计[2],1989—2000年12年间,我国图书馆期刊工作者发表期刊学领域的学术论文89篇,其中倪延年13篇,于鸣镝8篇,江乃武3篇,基本反映出学术争鸣的轮廓。

建立期刊学凝结着我国广大期刊工作者特别是学术骨干的聪明与智慧,是期刊工作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的里程碑。建立期刊学之争是我国期刊工作研究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升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期刊管理工作寻求理论指导的重要学术举措,也使我国这一领域的学术研究进入世界前沿。

4 良好的学术交流方式

期刊工作专业委员会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十分重视学术交流,把学术交流置于首要地位、核心地位,多年来始终如一,这是学术研讨会能够吸引众多期刊工作者的一个重要因素。

期刊工作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的基本方式是专业委员会的学术研究骨干(或特邀专家)作专题报告,与会代表以大会发言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学术交流,各小组总结汇报讨论结果,这是一种值得延续的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方式。

学术研究骨干的专题报告居学术交流的领航地位。多次学术研讨会的专题报告使与会者受益匪浅。专题报告主题鲜明,内容新颖,学科前沿知识含量高,基本上是期刊工作和与之相关领域的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用价值的学科前沿研究成果。近几届学术研讨会上,朱强、叶继元、张怀涛、杨毅、邵晶等的专题报告十分精彩,格外引人注目,受到广泛好评。对于提高学科前沿研究意识,了解学科前沿基础知识,推动学术研究工作向自主创新方向发展有不容忽视的指向作用。

大会发言期间,期刊工作者重点介绍其研究成果,研究内容涉及面比较宽,代表面比较广。小组发言则更具学术交流的广泛性、灵活性、切磋性、亲近性和研讨气氛的和谐性。而小组发言的总结则提纲挈领地勾勒出各小组发言的核心部分,使更多的与会者了解研讨内容。

这样的学术研讨方式生动活泼,有助于与会者了解各个层次的学术研究成果和期刊研究工作的前沿动态,创造畅所欲言的学术交流氛围和条件,提高学术交流的学术影响力。

5 许多老朋友为学术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18年来,在学术研讨会上,我结交了许多老朋友。他们当中有江乃武、何鼎富、熊第志、陆伯华、叶树声、朱强、李晓明、叶继元、张怀涛、武振江、杨毅、邵晶、陈益君、赵玉虹、蔡蓉华、武志宏、赵大勇、倪延年、叶艳鸣、马炳厚、孙继亮、崔波、叶允中、何荣利、罗依丽、袁水仙、毛赣鸣、秦邦廉、王恺荣、黄晓鹂、武旭等。还有已经去世的吴观国、王一煦、王崇德、马先阵、于鸣镝等。

老朋友们为我国期刊工作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各种文献载体上经常见到他们的学术研究成果。他们当中,有的是我国期刊界的学术带头人或高产作者,还有部分中青年人走上了图书馆的领导岗位。可以说,全国期刊工作专业委员会人才济济,开展期刊工作学术研究的实力强、潜力大。

我原本是一名教师,1988年调任图书馆专职馆长,1989年5月参加了全国高等学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上发表了我到图书馆工作后的第一篇图书馆学领域的学术论文,并被聘为研究会的理事,同年6月27日在河北省高校图工委杨华秘书长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河北省高等学校图书馆期刊工作专业组,我任组长。这改变了我的工作性质和学术研究的基本方向,从自然科学转向社会科学,重点是期刊学。在我的学术领域发生质变的情况下,得到许多老朋友的鼓励、支持、帮助,是我步入图书馆后能够较快地进入角色并对全国期刊工作专业委员会、期刊学研究产生深厚感情的重要原因之一。

江乃武、于鸣镝、王崇德、方珍、武振江等专家都先后应邀在河北省全国期刊工作专业委员会召开的学术研讨会或培训班上讲过学,对提高河北省期刊工作者的业务水平,推动期刊工作学术研究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在学术研究中,江乃武先生是我的良师益友,给我许多鼓励、帮助。朱强、叶继元、张怀涛、武振江、蔡蓉华、杨毅、陈益君、邵晶、倪延年、毛赣鸣、黄晓鹂、武旭等许多老朋友的敬业精神、精业精神、创业精神、攻关毅力和取得的丰硕成果,令人振奋,也给我诸多启示。

2007年我和黄晓鹂发表了小文《图坛谁人不识君——悼念于鸣镝先生》[3],文中有这样的字句:“黑发勤学早,白首志千里。三更灯火五更鸡,著花遍山雨。博学广引写华章,荟萃百家谱新曲。”“图坛谁人不识君,只缘学海飞鸣镝。发文四百,开创名人路,被引一千,拓展才子豪气”。表达了我们对于鸣镝先生的怀念之情。

6 形成了全国期刊工作专业委员会的学术研究骨干队伍

据对《期刊工作文摘》(1989-2000)统计,12年间在期刊工作研究领域共有9664人,发表学术论著11823篇(种),约95%是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者发表的。其中,发文篇数较多的基本上是期刊工作专业委员会的会员,包括江乃武、刘瑞兴、于鸣镝、叶继元、武旭、倪延年、叶树声、王惠翔、吕建辉、熊第志、佘广和、陈子玲、黄晓鹂、邵晶、王恺荣、刘俊英、胡小元、黄亚民、薛万新、何华连、刘忠碧、杨毅、陈益君、樊义顺、臧其梅、马炳厚、刘永胜等。

7 几点建议

(1)建议2009年召开的第12次学术研讨会总结全国期刊工作专业委员会20年来的经验教训。将其作为研究主题的一个子课题,并向每位会员和各图书馆分别发征文通知。会议论文集也由工作总结和学术论文两部分构成。

(2)号召全国期刊工作专业委员会和各省市区期刊工作专业委员会的委员带头撰写会议论文。只要全国和各省市区的理事认真“理事”,做好征文的组织工作和学术研讨会的筹备工作,并身先士卒为学术会议提供高质量的稿件,带领广大期刊工作者广泛而深入地开展学术研究工作,会议征文的数量与质量都会更上一层楼。

近些年来,河北省期刊工作专业委员会在全国期刊工作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下、在省图工委杨华秘书长的鼎力支持下,每次召开全国期刊工作学术研讨会前,在省内率先召开征文内容相同或相近的学术研讨会,为全国期刊工作学术研讨会组织稿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已经召开的11次学术研讨会中,河北省的征文数量几乎都名列前茅。这也活跃了河北省的期刊工作学术研究。在前述的20世纪末的期刊工作学术研究骨干中,发文7篇及其以上的论文作者共38名,其中河北省高校图书馆有12名,唐山市高校图书馆有6名。我任图书馆馆长的11年间,我馆20多人发表期刊工作领域的学术论文120多篇。由此可以看出,学术带头人的组织、动员、指导是活跃学术研究氛围、多出研究成果的重要举措。

(3)建议全国期刊工作专业委员会秘书处进一步完善、健全全国期刊工作专业委员会的网站,以便在全国期刊工作专业委员会与各位委员、广大期刊工作者之间建立起便利的、畅通的信息交流平台。お

参考文献

1 刘瑞兴,黄晓鹂,阚连合,等.“期刊学”不需要引号了——试论期刊学的学科成熟性.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22(3):19-21

2 黄晓鹂,廖志江,叶素萍.期刊工作文摘(1989-2000).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

3 刘瑞兴,黄晓鹂.图坛谁人不识君——悼念于鸣镝先生.河北科技图苑,2007(2):34お

作者单位:河北理工学院图书馆,唐山,063009

收稿日期:2007年12月2日

By Looking Back on the Vicissitudes,to Ascend Another Step toward the Goal

Liu Ruixing

Abstract:

The 12th Chinese Library Serials Work Research Committee Conference will be hold in 2009 when will also be the 20th anniversary of the Committee.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theme of the conference should address on summarizing the valuable experience and starting the new phase of the academic library serials work research in China. It also proposes some thoughts on the preceding conferences and proposes suggestions concerning the celebration of the 20th anniversary of the Committee.

Keywords: Chinese Academic library; Serials Work Research Committee; Academic Conference; Academic Research

猜你喜欢

学术研究高校图书馆
努力推进“中国改革发展史”的学术研究工作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