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考古诗专题导学导练

2008-06-27彭玉英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08年12期
关键词:暗喻少妇古诗

彭玉英

一、中考古诗考点

1.诗歌形式类别的判定;2.诗歌朗读节奏的划分;3.诗歌主旨、写作意图的把握;4.诗歌写作技巧的区分;5.诗

歌修辞手法的运用;6.诗歌语言风格

的把握。

二、 古诗常识

常见意象的固定内涵:菊暗喻隐逸、高洁;梅暗喻坚强、不屈不挠;松柏暗喻贞洁傲岸;柳暗喻送别、留恋、伤感;鸿雁暗喻思念、思乡;子规暗喻悲惨、凄恻;沙鸥暗喻飘零、伤感;孤蓬、云朵暗喻游子漂泊不定;江水暗喻时光易逝或忧愁苦闷;酒暗喻欢悦得意或失意愁苦;明月暗喻团圆或思乡;夕阳暗喻失落、消沉,珍惜美好人生或事物;霜暗喻人生易老、社会环境恶劣、人生道路坎坷。

诗歌语言风格:平实质朴、含蓄隽永、清新雅致、形象生动、绚丽飘逸、明快简洁、雄浑豪放、旷达俊朗、婉约沉郁。

诗歌形象:1.豪放洒脱乐观的形

象;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的形象;3.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4.爱惜人才的形象;5.儿女情长的形象。

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动衬静)、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议论2.艺术手法: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即事感怀、象征、反衬、用典、赋比兴、欲扬先抑、欲抑先扬3.修辞:对偶、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反复、反问、对比。

个人风格:大而言之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但各人又有各人的风格。例如: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杜牧的清健俊爽、王维的诗画一体、王昌龄的雄健高昂、高适的悲壮苍凉、李商隐的朦胧隐晦、温庭筠的绮丽香艳、李清照的缠绵悱恻、(孟)郊寒(贾)岛瘦、“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陆游的悲壮爱国。

三、实战演练

(一)送别诗:送别诗是古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类诗一般在题目中会出现“送”“别”“赠”这一类标志性词语,一般表达的是友人间依依不舍的深情、相互间的鼓励和祝福等离情别绪。古人送别最常见的习俗是折柳送别(“柳”谐音“留”)和喝酒。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1.诗的前两句点出送别地点和时间的词是_______和_______,而且以景对情,渲染了_______的气氛 。

2.“凄凄”“袅袅”两个叠词,用得很传神,试简要分析。

3.用自己的话说说“好去莫回头”的意思。

4.“一看肠一断”中看是_______之意,从这个“看”字让我们好像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二)怀古诗:怀古诗有两种。一是通过对古人建功立业事迹的赞扬,表达自己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或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一是通过对昔盛今衰的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手法上常常会运用典故。

发潭州

杜甫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禇公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1.诗中描写启程情景动静结合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

2.“岸花”“樯燕”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3.诗的第三联提到“贾傅”“禇公”两人,有何作用?

4.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边塞诗:边塞诗大部分以战争为主题,有的表达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有的抒发报效国家的豪情;有的抒写守边将士的乡愁;有的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的描写边塞壮丽风光;还有的表达对统治者无休止开拓疆土的不满。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

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

红旗直上天山雪。

1.在诗的前两句中,哪两个动词最能体现边塞寒冷严酷的环境特点?

2.“红旗直上天山雪”一句表现了从军将士怎样的精神?

(四)思乡诗:表现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如与战争连在一起,则大多数反映征人对战争的厌倦,渴望与家人团聚、渴望安宁平静的生活。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1.诗中动静结合的写景句是

, 。

2.诗的前两联主要写什么内容?

3.诗的前两联写景绘声绘形,这些景语中蕴含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4.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五)闺怨诗:一是表达对青春易逝的哀怨,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一是表达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1.诗中少妇赏春的心理发生了从

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的变化。

2. 少妇见了“陌头杨柳色”后为什么会“悔教夫婿觅封侯”?

3. 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少妇形象?

4.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咏物言志诗: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所咏之物的赞美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品格、理想或精神。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这首诗前四句写松______________,后四句写松______________ 。

2.诗中赞扬松柏挺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名为咏物,实为咏人,它赞美了从弟怎样的品格?

(七)借景抒情诗:通过描写美丽的湖光山色表达某种闲情逸致或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类诗歌要特别注意诗歌遣词造句的技巧,一般要关注动词和形容词。

南溪早春

杨万里

还家五度见春容,

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

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

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

去年未当好时丰。

1.诗中描摹春阳的温煦和春风的和畅,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惬意舒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2.诗的首尾运用了_______的写法,一个“恼”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3.颔联能体现早春景色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4.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案]

《南浦别》:1.南浦、秋天;浓厚的离情别绪。2.“凄凄”形容内心的凄凉、愁苦;“袅袅”形容秋景的萧瑟、黯淡。正是由于送别时内心“凄凄”,故格外感觉秋风“袅袅”,而那如泣如诉的“袅袅”风声,又更加烘托出离人肝肠寸断的“凄凄”之情,两者相生相衬,令人回肠荡气,又与离人的心曲合拍。3.你安心去吧,不要再回头了。4.回望、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发潭州》1.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2.悲凉、冷落。3.以古人自喻,借以抒发自己仕途失意、怀才不遇的思想情怀。4.抒发了自己沦落他乡、抱负不能施展的思想感情。

《从军行》:1.裂、折。2.表现了从军将士一往无前的精神。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1.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2.主要写桐庐江的夜景,即暗山猿叫、大江静夜急流、风吹草木、月照孤舟的景色。3.蕴含着诗人凄清孤寂的心情。4.表现了诗人思乡怀友之情。

《闺怨》:1.不知愁、悔。2.因为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少妇内心的怨愁被春天的杨柳唤醒了。3.塑造了一个原本天真浪漫,富有幻想并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最后含有无限怨愁的少妇形象。4.闺中少妇思念丈夫而不得的怨愁。

《赠从弟》:1.与风斗,突出松树的耸立、不屈不挠的品质;与寒斗,展示了松柏耐寒不凋、坚贞不变的本性。2.亭亭山上松3.赞美了从弟坚贞高洁的品格。

《南溪早春》:1.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2.对比(春容的鲜妍与病翁的衰老)一个“恼”既隐藏着不服老的情绪,又透露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3.垂处绿、末梢红。4.诗人虽已赋闲在家,却仍惦记着国计民生的赤子情怀。

猜你喜欢

暗喻少妇古诗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寻短见的少妇
劳劳亭
寻短见的少妇
冰与火
寻短见的少妇
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戏剧服装色彩的作用
关于“嵌入式”暗喻的思考及其在翻译上的应用
英语词汇修辞运用之浅谈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