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哲学观点分析、转化“问题生”

2008-06-20鲍勇为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8年3期
关键词:问题生客观存在守纪

鲍勇为

“问题生”是指在学习习惯、遵守纪律、文化成绩、思想品德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具体表现为:学习不用功,成绩不好,迟到,早退,旷课,上课随便讲话,看不健康书籍,行为散漫,语言不文明,抽烟,喝酒,上网,打架斗殴,顶撞老师……“问题生”给班级管理带来较大的难度。本人长期从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现想从哲学角度谈谈怎样做好“问题生”的工作,分析、转化“问题生”。

一、承认“问题生”的客观存在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目前,理论界以及从事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一些教育工作者对“差生”、“问题生”的说法尽量避讳之,对那些学习差、守纪差、甚至思想品德差的学生往往用“潜能生”或“后进生”的概念表达。但是,“潜能生”的概念往往只能表示学生在学习上有一定的潜在能力,并不能反映学生在守纪、思想品德上存在的问题,“后进生”后来是不是真的一定能进步,也不得而知。因此,“潜能生”和“后进生”都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问题生”听起来可能让人感觉不太舒服,有点刺耳,但却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客观存在、无法否认的事实。即使他们“潜力巨大”,“后进(劲)十足”,但毕竟现在还是成绩差、守纪差或者思想品德差。当然,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对学生“坦诚相告”:你是“问题生”。但是我们必须承认“问题生”的客观存在并正视、研究这一特殊群体,这才是我们对待问题的正确态度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二、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对待“问题生”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我们对任何事物都应该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防止片面性。“问题生”虽然学习差、守纪差,但是他们一定有其他方面的长处,如尊敬师长,关心集体,助人为乐,有一技之长等。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地予以鼓励、赞扬。切不可对他们“全盘否定”,“一棒子打死”。当然,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生”并不是要求我们唯心地、虚伪地表扬、讨好“问题生”,而是要求我们不能对他们的优点、成绩视而不见,或者认为他们既然是“问题生”,哪有优点、成绩可言?甚至因为他们是“问题生”而对他们的优点、成绩进行调侃或者嘲弄。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老师一句鼓励的话或者一句伤害的话都可能对学生的一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生”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是正常的。我们千万不能因为学生犯了错误、存在问题就认为学生“朽木不可雕也”,等到将来学生令我们刮目相看时再为自己当初的鼠目寸光而内疚不已、追悔莫及。

四、把转化“问题生”当作提高能力、实现人生价值的事情

医生的医疗水平是在治疗疑难杂症的过程中提高的,教师的教育水平也是在把难教的学生教好的过程中提高的。作为班主任,应该把与“问题生”打交道、转化“问题生”当成增长能力、锻炼自己、显示自己才干的机会。谁都可以把“优生”教好、管好,但要把“问题生”教好、管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些全国著名的优秀班主任,如魏书生、任小艾等,无不是做了乱班的班主任,在与各种各样的“差生”、“问题生”打交道中取得显著成绩的。但是,我们有些班主任,面对“问题生”,一味地埋怨学生难教、难管,抱怨班级几粒“耗子屎”坏了“一锅粥”,称自己是“与魔鬼打交道的人”,遇到“刺头”学生犯错误,往往爱把“皮球”踢给政教处,把“包袱”甩给学校,上报处理,寄希望于学校将其“扫地出门”,而没有意识到,与“问题生”打交道,并成功转化“问题生”是一个磨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是展现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这样,怎能以一种快乐的心情对待自己的工作?怎能成为名师?

五、转化“问题生”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这要求我们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时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问题生”存在的问题不同;有的学生性格孤僻;有的学生家庭情况特殊;有的学生自尊心强;有的学生自制力差。因此,转化的方法也就有所不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班主任必须深入了解学生,找到转化“问题生”的切入口,对症下药,这样才能达到成功转化“问题生”的目的。千篇一律地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处罚学生,不仅转化不了“问题生”,而且可能使问题更加复杂、严重。

猜你喜欢

问题生客观存在守纪
君子必守纪
君子必守纪
界限
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道德素质
音乐作品中的客观存在与主观表现
自然法是客观存在还是价值追求
谈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守纪习惯之我见
德育之花让“问题生”转变为“希望生”
农村学校留守儿童问题生教育转变策略研究
“内在的客观存在”的表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