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2008-06-04祝纳杰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8年5期
关键词:情绪心理影响

祝纳杰 薛 兰

焦虑是个体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模糊的威胁、危险出现而自觉难以应付时,由紧张、忧虑、烦恼、恐惧、焦急等感受交织而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当前,大学生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常以焦虑、抑郁等形式反映出来。调查显示,有16.51%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已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探析造成大学生产生焦虑心理的家庭、学校以及其他社会因素。

一、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是在市场经济冲击下,一股经商热潮涌入学校。不容否认,经商使大学生在经济上、人格上向“自立”迈进了一大步,也使其观念有了新的发展和进步。然而,这股“商风”也使得一些大学生走入歧途,高消费、攀比风、弃学经商等并不罕见,为钱而以身试法者亦有人在。也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能处理好经商、打工等活动与学习之间的关系,考试前临时抱佛脚,从而引发考试焦虑的发生。二是现代社会所需的人才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大学生”而已,除了对专业素养要求之外,英语水平、计算机应用水平、人际交往能力等都是衡量人才的重要砝码。大学生为了能在社会上有充分的竞争力,纷纷自觉加强了对学习的要求。不少学生一下很难适应如此高强度的要求,出现了应激方面的问题,如紧张、焦虑、不安和疲劳。三是大众传媒对个体的社会化和群体心理的影响作用非常大,特别是其中的一些不健康的内容或倾向,对大学生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消极影响。如过多的色情、凶杀内容宣传,对某些所谓“时尚”的推波助澜,对某些黑色、颓废思想的不正确宣传等,都会使那些自控力差、批判力不强的大学生盲从并趋之若鹜。而当他们在某些方面不能获得满足,就会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同时,舆论导向过多、过频的转向,甚至前后矛盾,则更使得某些大学生不知所措,增加了焦虑心理。

二、校园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是生活空间的拥挤。有学者的调查报告指出:在同样大的房间内,三人居住比两人居住有更多的不满,女生比男生的不满倾向更明显。二是噪音的干扰。在噪音条件下,人们易出现烦躁不安、疲劳、迟钝,甚至严重的焦虑状态。在高校周边环境区内,交通、商店、饭店、商贩等噪音源及学校扩展基建的工业噪音等,对大学生的情绪影响不小。三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对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形成与发展也有明显的影响。大学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规范意识和品德、不怕困难的顽强意志和自尊自强的心理品质、积极向上的性格和健康乐观的心理情绪。如果忽视这些方面,而仅仅注重学生智力方面的发展,那么,学生在遭到挫折和痛苦的经历时就会不知如何正确处理,从而使其成为焦虑特质的重要部分,而缺乏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也会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经受更多的失败而引起焦虑。

三、人际关系因素的影响

一是生活环境变化的影响。集体生活为学生的交往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也构成了矛盾纠纷的源泉。学生之间由于性情、脾气、习惯、爱好等不同,在生活中常常为诸如打扫卫生、早睡晚睡之类的小问题伤了和气,影响关系。对新生而言,远离亲人、家乡,不免有人生地疏的孤独感和失落感,特别是对那些从未离开过父母、生活能力差的学生更是如此,由此也影响到学生对人际关系的心理感受。此外,现代社会生活使得人际关系日趋复杂,尤其是社会上某些消极行为,如尔虞我诈、自私自利等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也有体现,不利于学生之间的健康交往。二是个性心理因素。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对他人有无正确的认识,是否存在嫉妒、猜疑、傲慢、固执等不良心理状态,是否有不尊重他人、苛求于人的行为,情绪表现是否适当,等等,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三是交往技巧问题。不少存在人际关系障碍的学生往往在沟通技巧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在与自己比较熟悉的人交往时表现自如,而在与相对陌生的人交往时往往很被动,特别是在与异性交往时表现十分拘谨、畏缩,不知该如何是好。由于缺乏交往技巧,导致失去交往的兴趣,造成在人际交往场合被动、孤立的境地,结果是一遇交往场合,便感到紧张、焦虑,无所适从。

四、恋爱心理因素的影响

笔者调查中发现,有89.94%的大学生曾因性意识、性行为、恋爱、失恋等方面的困扰而感到焦虑,其中主要表现为恋爱与失恋的问题。恋爱是异性间择偶和培养爱情的过程,其中的快乐与痛苦、甜蜜与不安、痴迷与疑惑等情感反应,强烈地震撼着年轻人的心。处理得好,对学习、生活能有促进;处理得不好,带来的是焦虑不安和痛苦。许多大学生自己还未成熟,对爱情也缺乏正确的理解;有的学生只是为了感情的需要而去谈恋爱,从未考虑过将来应该怎么办。他们只图一时快乐,缺少理智思考,极易导致恋爱的失败,从而产生悲伤、绝望、烦躁等消极情绪。除此之外,谈恋爱与学习之间的冲突应如何处理、谈恋爱与周围学生关系的处理问题以及三角恋爱引起的感情纠纷,都可引起大学生心理上的焦虑反应。

五、学业及成就因素的影响

一是学习上的不适应。许多大学生特别是新生习惯了中学时期那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对大学那种要求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很不适应。由于学习方法不得要领,成绩下降很快,因此他们对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前途感到担心、忧虑,陷入焦虑状态之中。二是考试焦虑。考试焦虑是由于担心考试失败或渴望取得好分数而产生的忧虑、紧张的心理状态,在大学生中较为常见。由于焦虑情绪严重,常影响学生临考状态,考试成绩反而不好;而成绩不好又使其担心失败,追求好成绩的心理加重,使得在下次考试时,焦虑加重,陷入恶性循环。三是对自我及成就的重新认识。进入大学后,大学生对自我的评价常受学习成绩和各方面特长的影响。不少在中学时的学习优异者到大学后,成绩却不突出了,同时又没有足以让人羡慕的其他方面的特长,于是对自我及成就的评估常陷入两难境地。特别是新生,一旦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成绩提高不快,就很容易处于慢性焦虑之中,总感到学习的压力和对现状的不安。四是专业学习与兴趣的冲突。有些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所学专业与自己的兴趣不符,在如何处理二者关系时,常有不知所措的感觉:一方面,专业学习不感兴趣但又不能丢弃;另一方面,大量的时间花在兴趣较浓的学科上又影响了专业学习。处于这种左右为难之中的他们常会产生焦虑不安情绪。

六、就业与择业因素的影响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有68.1%的学生对未来的职业选择或求职活动表现出程度不同的焦虑。尤其是面对社会上办事要靠关系和走后门、就业“性别歧视”等不公平、不公正现象时,大学生普遍感到茫然、困惑和焦虑不安。

七、早期教育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

国外学者的调查研究发现,患焦虑症的个体其父母常表现出较少的情感温暖、较多的拒绝态度或较多的过度保护。大学生的父母因文化层次、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心理素质等各有不同,这决定了他们的教养方式不同,并给大学生的心理打上了不同的烙印。父母采取的教养是冷漠型、专制型、保护型或其他类型的不良教养方式,均可使他们的子女长大成人甚至成为大学生后,仍然难以用正确的态度面对社会、人生、挫折与困难,并引起他们诸多不良情绪,包括焦虑情绪的产生。此外,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有少部分学生感到家庭中父母的不和或离异、家庭经济过于困难、亲人的突然死亡也是引起他们焦虑的主要原因。■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

[责任编辑:吴 凡]

猜你喜欢

情绪心理影响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心理小测试
情绪认同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